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6辑·201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20309400
  • 作      者:
    崔唯航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6辑 2016)》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资本论》研究,政治哲学研究,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几部分。涉及唯物史观、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全面认识资本的作用、从德国观念论《资本论》,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马克思拜物教批判、作为自由主义批判者的马克思、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马克思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斯密和弗格森,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葛兰西与使民社会观、阿多诺与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等、康德问题与当大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源起、东欧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分歧和公共际遇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6辑 2016)》: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剩余劳动的创造——是资本的价值增加或资本的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资本作为无止境地追求发财致富的欲望,力图无止境地提高劳动生产力并且使之成为现实。但是另一方面,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提高——我们撇开它为资本家增加使用价值这一点不谈——都是资本的生产力的提高,而且,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提高只有就它是资本的生产力来说,才是劳动的生产力。”①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相反,通过缩减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彻底的革命。为了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增强工人的劳动强度,而无须改变生产方式,即无须改变生产的技术条件。马克思指出:“资本发展成为一种强制关系,迫使工人阶级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狭隘范围而从事更多的劳动。作为他人辛勤劳动的制造者,作为剩余劳动的榨取者和劳动力的剥削者,资本在精力、贪婪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强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资本起初是在历史上既有的技术条件下使劳动服从自己的。因此,它并没有直接改变生产方式。所以我们上面所考察的、单靠延长工作日这种形式的剩余价值的生产(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引者注),看来是与生产方式本身的任何变化无关的。”②而为了生产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中的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需的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③。
  (二)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
  马克思指出:在机器大工业中,“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的时候,只有到这个时候,资本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或者说,资本才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合的生产方式。可见,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同价值转化为资本时的情形一样,在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另一方面,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①。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科学的一般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这种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以及和它有关的其他一切科学的发展,本身又和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②。机器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人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③。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科学物化为生产工具;第二,自然科学变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第三,自然科学物化为劳动对象;第四,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可以开拓新的劳动场所;第五,科学应用于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
展开
目录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从名词体系到动名词体系——唯物史观的一个完整表述
破坏与重建: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印度个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论
论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
唯物史观“历史性”观念的引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概念新解

《资本论》研究
全面认识资本的作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一个被忽视的重要观点
《资本论》中的“对象性”概念及其语义学意义
皮凯蒂为2l世纪重写《资本论》了吗?
从德国观念论到《资本论》——重思马克思哲学的形上观点

政治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何以可能?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语境中的“自然法”概念
作为自由主义批判者的马克思
黑格尔的法权哲学和马克思的批判——两种政治哲学观念的交锋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
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

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价值理想与现实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
叙述定向: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从梁漱溟思想看儒家精神特质——兼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会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马克思是在什么样的基点上开始哲学征程的?——以《伊壁鸠鲁哲学》中对“天象”的分析为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历史、理论和文本
马克思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斯密和弗格森
东欧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分歧和公共际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角度看
康德问题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源起——基于卢卡奇的“资产阶级二律背反”的一种考察
阿多尔诺与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
葛兰西与市民社会观——
主权权力的悬置和复归——论福柯和阿甘本对霍布斯“利维坦”概念的分析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奈格里式激进政治解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