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应用概况
第一节 研究概况
一、转基因作物的诞生
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应用概况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
二、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
三、转基因作物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第二章 外源抗虫基因的来源与遗传转化方法
第一节 外源抗虫基因的来源
一、来源于微生物的抗虫基因
二、来源于植物的抗虫基因
三、来源于动物的抗虫基因
第二节 遗传转化方法
一、农杆菌介导法
二、基因枪法
三、花粉管通道法
第三节 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
第四节 转Bt棉基因抗虫棉中Bt毒蛋白鉴定方法
第三章 转基因抗虫棉的遗传
第一节 抗虫性的遗传方式
一、转Bt基因抗虫棉
二、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遗传率
二、基因效应
三、性状间相关性
第四章 转基因抗虫常规棉育种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
一、发现和创造变异
二、稳定和选择变异
三、鉴定和比较变异
四、保持变异
第二节 亲本选配
一、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
二、选择前期生长势强的大铃品种
三、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
第二节 育种方法与策略
一、杂种品系间互交育种法
二、分裂交配
三、棉花混选——混交育种体系
四、修饰回交法
五、保持基因流动性育种杂种种质库建设体系
第四节 杂种分离世代抗虫性的鉴定与筛选
一、生物鉴定
二、卡那霉素鉴定
第五章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育种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度量
一、中亲优势
二、超亲优势
三、竞争优势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一、基因的加性作用和非加性作用
二、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三、基因网络系统
第三节 转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的表现
一、抗虫性
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三、棉纤维品质
四、杂种优势表达的机理
第四节 亲本选配
一、亲子关系
二、亲本间遗传关系
三、配组方式
第五节 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一、人工去雄授粉法
二、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三、标志性状的利用
第六章 田间试验技术
第一节 试验误差的概念
第二节试验地选择
一、均匀性
二、代表性
第三节 田间试验设计
一、田间试验设计的3个基本原则
二、适当的小区技术
三、适用于大量育种材料作比较试验的试验设计
第四节 统计方法的应用
一、提供试验数据的特征数
二、测验特征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三、分析试验数据的变异
四、分析试验数据间的相关关系
五、由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六、评价和改进试验的设计和抽样
七、控制试验误差的统计方法
第七章 良种繁育
第一节 品种在棉花生产系统中的地位
第二节 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
第三节 棉花品种退化的现象与原因
一、品种退化的表现
二、品种退化的特点
三、品种退化的原因
第四节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制种方法的效益比较
第八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靶标害虫的影响
第一节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Bt棉对靶标害虫幼虫的毒杀效果
一、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
二、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对棉铃虫杀虫活性的时空变化
四、Bt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第三节 (Bt+CpTⅡ)双价对靶标害虫幼虫的毒杀效果
一、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
二、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活性的时空变化
第四节 影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活性的因素
一、外界环境条件
二、棉花自身发育的调控
第九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第一节 对非靶标害虫的影响
一、对棉蚜的影响
二、对棉叶螨的影响
三、对烟粉虱的影响
四、对斜纹夜蛾的影响
五、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六、对玉米螟的影响
七、对棉大卷叶螟的影响
八、对小地老虎的影响
九、对其他非靶标害虫的影响
十、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应用与非靶标害虫为害的关系
第二节 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一、对天敌种群的影响
二、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三、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
四、对寄生性天敌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第三节 对经济昆虫的影响
第十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 Bt毒蛋白在土壤中的活性
第二节 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一、土壤养分
二、酶活性
第三节 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第四节 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第十一章 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概况与发展展望
第一节 应用概况
第二节 发展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