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克拉考尔的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以魏玛写作为中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8637
  • 作      者:
    林雅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林雅华,福州人,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供职于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2009—2010年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进行博士论文写作,2012年在慕尼黑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1889-1966)是德国重要的文化哲学家、文化社会学家。《克拉考尔的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以魏玛写作为中心》是目前国内对其文化现代性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首部专著,全书立足于他对魏玛现代性危机的诊断,详细阐发其对弥赛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重批判,以及他以“表面现象”分析为特征的唯物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在他看来,大众文化的“表面现象”一方面以碎片化的表象,忠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以无意识的内在表达,映射出了进一步推进启蒙,反抗资本主义抽象化、工具化的理性,获取真正理性的革命性潜能。这一理论创设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和文化唯心主义之间的固有困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命题,更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英国文化唯物主义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克拉考尔的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以魏玛写作为中心》:
  唯物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
  在古典时代,人们生存于一个充满意义,且相互之间存在亲密关系的真正共同体之中;而在魏玛时代的“文明化”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境况发生了巨大改变。一战的失败,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赔款债务,以及一个“舶来品”式的民主共和国。这个先天不足、后天动荡的民主政体,非但无力保证社会经济层面的和平稳定,更无力建构起一套新的价值系统,以填补旧有信仰坍塌后的虚空。脱离了共同体的庇护,失去了价值信仰的依托,人们就变成了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漫无目的地徘徊于意义真空之中,无处停靠。而伴随着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大量资金涌人德国。美国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链条亦随之涌人德国的各大工厂公司,推动了德国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急剧扩张。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美国大众文化工业产品的倾销浪潮。一时之间,流行音乐、电影、旅行、畅销书、休闲娱乐、马戏团、酒吧、周末运动……成为了魏玛现代大都市的崭新标签,也成为普通民众逃避空虚意义的文化避难营。不过,这些资本主义文化工业所提供的“避难营”究竟能否提供替代性的心灵安顿?针对这一问题,大多数思想家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合理性原则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也不例外。因而,这些充满虚无色彩的文化工业产品不可能提供任何意义之救赎,甚至会进一步加剧民众“精神上的无家可归感”。此外,资本主义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建立在职业感召基础上的共同体,虽然能够暂时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于个性与本质的融合,甚至会带来更加彻底的原子化和分离化趋势。从根本上来说,魏玛时代面临着严峻的意义重构的危机。因此,他们认为,必须要彻底批判魏玛现代性中走向偏离的工具理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非人性与异化的现象。
  但是,在克拉考尔看来,虽然抽象理性与工具理性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并造成了文化合理化的恶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对理性进行全盘否定。尤其是在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之时,绝不能抛弃启蒙所取得的历史成果。从他的历史哲学观点来看,整个人类历史是一个充满动量的“去神话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理性一方面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将人类从自然总体性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而另一方面,它又因对抽象性的崇拜,导致人类在经济合理化的浪潮中,成为被工具理性统治与异化的产物。这种理性的狂热与神话或者宗教的信仰狂热一样,都抛弃了人的主体性与具体性,将人变成盲视、无意义的空洞客体,从而带来了“再度神话化”的风险。因此,克拉考尔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的问题,并不在于理性本身,而在于“去神话化”进程的中断,意即启蒙理性任务的中断。为了继续推进“去神话化”的进程,重新释放出启蒙理性的解放性潜能,必须要对资本主义时代僵化的理性展开批判。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人们突破现代性困境,获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解放。正如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所说的,“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个被遮蔽的思考者
——克拉考尔
第一章  克拉考尔与魏玛现代性困境
第一节  克拉考尔的早期写作——现代性体验之发端
第二节  虚空中的迷狂——魏玛现代性的形成
一  先天不足的魏玛民主
二  失控的通货膨胀
三  黄金时代?——魏玛文化
第三节  克拉考尔的现代性诊断——以《等待者》为例
一  一个意义丧失的时代
二  《等待者》(Die wartenden)
第二章  从弥赛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纳米亚诺贝尔团体的弥赛亚主义
一  《天主教与相对主义》
二  《旧约圣经》翻译
三  布洛赫与克拉考尔之争
第二节克拉考尔的唯物主义转向
一  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视角
二  “去神话化”(Entmythologisierung)的
双重内涵
第三章  唯物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
第一节《侦探小说》,一个哲学文本
一  酒店大堂,现代性的“表面现象”
二侦探,理性的绝对化
第二节  通往未知领域——《职员》
一  职员阶层的兴起与幻灭
二  职员——资本主义合理化的产物
三  经济的无产阶级化与文化的资产阶级化
第四章 物质救赎意义
——克拉考尔的大众文化批判
第一节  为大众文化正名
第二节  大众文化:社会无意识的“表面现象”
一  电影
二  踢乐女孩(Tiller Girls)
第三节  大众文化:空虚时代的救赎力量
一  大众文化的双重内涵
二  大众文化的救赎之旅
第五章  未完结的问题
——克拉考尔作品的开放性
第一节  尚在途中——关于意义的找寻
第二节  《好奇的现实主义者》——与阿多诺之论争
结  语
附录  克拉考尔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