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一 相关概念辨析与研究意义
(一)道德认识论
(二)道德认识
(三)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专著研究
(二)国内专题研究
(三)国外研究
三 研究方法
(一)文本诠释方法
(二)比较方法
(三)历史分析的方法
四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知之始
一 天人之分
(一)荀子之“天”与“人”概念
(二)不求知天
(三)制天命而用之
二 心物之分
(一)“心”之概念
(二)心与物
(三)心与性
三 性伪之分
(一)“恶”之由来
(二)“伪”之必要性
(三)化性起伪
四 小结
第三章 知之方
一 分类
(一)物类
(二)礼义之类
(三)伦类
二 推类
(一)荀子之“推类”
(二)推类而不悖
(三)类不可必推
三 统类
(一)从其类
(二)从其道
(三)礼义之统
四 小结
第四章 知之径
一 礼
(一)荀子之“礼”
(二)“礼”之由来
(三)“礼”之社会功能
二 学
(一)“学”之本义
(二)“学”之方法
(三)“学”之德性
三 圣人
(一)荀子之“圣人”
(二)“圣人”与“礼”
(三)“圣人”与“道”
四 小结
第五章 知之验
一 “道德”之合
(一)荀子之“道”
(二)“德”之含义
(三)合“道”与“德”
二 天人之合
(一)心物合
(二)性伪合
(三)天地人之参
三 知行之合
(一)荀子之“知”
(二)荀子之“行”
(三)比中而行
四 小结
第六章 知之成
一 人以“群”分
(一)“群”之社会性
(二)“群”之逻辑性
(三)“群”之道德性
二 明“分”使“群”
(一)“群”与“分”
(二)“群”与“义”
(三)礼乐和“群”
三 “群居合一 ”的圣王之道
(一)“圣王”说
(二)圣王之“神明”
(三)圣王之治
四 小结
余论 荀子的道德认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
一 苟子的道德认识论与当代道德实践
(一)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二)对现代个体道德修养论的启示
(三)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指导意义
二 荀子的道德认识论与中国现时代
(一)“圣人”道德榜样的构想
(二)应对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的价值
(三)对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