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田自动灌溉理论与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914360
  • 作      者:
    王春堂著
  • 出 版 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可借复本:1
收藏
内容介绍
  《大田自动灌溉理论与技术》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波涌流自动灌溉系统及其理论与技术、管道均匀回退自动灌溉系统及其理论与技术、大田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及其理论与技术,解决了大田灌溉均匀度和高效控水灌溉问题;研发了叠套式取水闸门、前倾式取水闸门、扇形空心取水闸门及前倾式自动衡量取水闸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特点,解决了引取水源表层水流,水温较高,减少泥沙引入的问题;《大田自动灌溉理论与技术》还介绍了泵站新型充水装置,解决了无真空泵充水系统的泵站充水问题。
  《大田自动灌溉理论与技术》可供从事灌溉农业、农田水利及水利工程等方面研究和生产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学科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
精彩书摘
  《大田自动灌溉理论与技术》:
  2.节水型畦灌技术
  1)水平畦灌技术
  水平畦灌技术是田块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田面坡度均为零时的畦田灌溉方法,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水技术。水平畦田田面的平整程度要求很高,一般要求田面高程标准偏差小于2cm,因此必须进行严格平整,采用激光平地机进行平整。水平畦灌实施灌水时,通常要求引入畦田的流量很大,以使进入畦田的薄水层水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覆盖整个畦田田面,然后以静态方式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渗入作物根系层土壤中。优点:灌水技术要求低,深层渗漏少,灌水利用率高,田间拦蓄降雨,水土流失少,方便田间管理和适宜机械化耕作,劳动生产率高,以及可直接应用于冲洗改良盐碱地等。与传统畦灌相比,水平畦灌可节水20%以上,田间灌水率可达95%以上,灌水均匀度可达90%以上。缺点:水平畦灌法对土地平整的要求较高,水平畦田地块必须进行严格平整。适用于小麦等窄行密播作物和各种土壤条件。
  2)小畦灌技术
  小畦灌技术主要是指畦田“三改”灌水技术,也就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畦灌技术。小畦灌技术具有节水,易于实现小定额灌水,灌水均匀,灌水质量高,防止深层渗漏,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减轻土壤冲刷,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减轻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土地平整费用低,可增加产量10%~15%等特点。
  3)长畦分段灌技术
  长畦分段灌又称长畦短灌,将一条长畦分为若干个短畦,将灌溉水输送入畦田,依次逐段向短畦内灌水,直至全部短畦灌完。长畦分段灌的畦宽可以宽至5-l0m,畦长可达200m以上,一般为100-400m,但其单宽流量并不增大。长畦分段灌具有节水(40%-60%)、省地、适应性强、易于推广、便于田间耕作等特点。
  (二)沟灌
  1.沟灌技术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渠系进入灌水沟,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土壤毛细管作用和重力作用从两侧沟壁和沟底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沟灌适用于灌溉宽行距作物,如棉花、玉米、薯类和蔬菜等作物。沟灌特点:①灌水后不会破坏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可以保持根部土壤疏松,透气良好;②不会形成严重的土壤表面板结,能减少深层渗透,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和土壤养分流失;③在多雨季节,还可以利用灌水沟渠汇集地面径流,并及时进行排水,起排水沟的作用;④沟灌能减少植株间的土壤蒸发损失,有利于土壤保墒;⑤开灌水沟时还可以对作物起到培土作用,可有效地防止作物的倒伏。
  根据灌水沟纵向有无坡降,灌水沟可分为坡沟和水平沟(将沟底水平、尾端有埂,蓄水并渗入土壤的沟灌称为水平沟灌。可用大流量供水,缩短灌水时间,沟内注水,在重力和毛细管作用下湿润沟底及两侧土壤,均匀度更高)。按灌水沟沟尾是否封闭,灌水沟可分为封闭沟和流通沟两种。封闭沟指灌水沟沟尾封堵的灌水沟。此种沟,在放水停止后,沟中仍将蓄存一部分水量,再经过一段时间才全渗入土壤内,所以适用的坡度较小,一般坡度以小于1/200为宜。流通沟的尾部不封闭,即尾端自由排水,水在流动过程中全部渗入土壤内。流通沟适用于地面坡度较大或地面坡度虽小但土壤透水性亦小的地区。
  灌水沟规格的确定是否合理,将对沟灌灌水质量、灌水效率、土地平整工作量以及田间灌水沟的布置等影响很大。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面灌溉技术

  第二节  地面灌溉的过程与灌水质量指标

第二章  新型取水闸门及泵站冲水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灌区新型取水闸门

  第三节  泵站冲水技术

第三章  新型波涌流灌溉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波涌流灌溉技术参数及其特点

  第二节  轻质土壤波涌流灌溉试验

  第三节  渠灌区提升闸门式水力自动波涌流灌溉技术

  第四节  渠灌区翻板闸门式水力自动波涌流灌溉系统

  第五节  渠灌区虹吸管式水力自动波涌流灌溉系统

  第六节  管灌区水箱式水力自动波涌流灌溉技术

第四章  田间管道均匀回退灌溉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田间管道均匀移动灌溉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二节  管移式自动灌溉系统

  第三节  管灌区水肥一体化管道均匀回退自动灌溉系统

第五章  大田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大田管渠自动灌溉系统

  第二节  以渠道内灌溉水为动力的大田水肥一体化自动管渠灌溉系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