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哲学新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57112
  • 作      者:
    林晓辉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林晓辉,男,1959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现为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著有《是的佛教哲学》《金刚经、心经“是”注》二书,为佛教哲学作全新的解读。
展开
内容介绍
  传统哲学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存在着语用学转向、认识论转向、价值观转向和哲学退化等西方哲学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哲学现象。作者运用西方哲学理论为中国传统哲学作出新的解读,力图使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说”着相同的哲学语言。同时,作者认为传统哲学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也存在着西方哲学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哲学现象,如本体论也从词源分析法、文哲分析法和现象学追问世界的本源,也出现了语用学转向、认识论转向、价值观转向和哲学退化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传统哲学新说》:
  还有,西方哲学与佛教哲学一样,它通过对“是”的追求,使人类的理性受到了一种“之后”的训练,除了在诸多范畴和领域使人们的理性得到彻底的张扬外,它还使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以知识论、认识论、实证逻辑、辩证法等诸多方面的哲学知识和哲学方法,为实证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探索精神,进而使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西方哲学传人中国后,我们放弃了对“是”的追求,以及反映智慧成果的知识论、认识论、实证逻辑、辩证法等诸多方面的哲学知识和哲学方法,而有选择地吸收了西方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文化等“实用”的东西。如五四时期关于“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讨论,“德先生”是关于民主,“赛先生”是关于科学,这两方面都是“实用”的。明显地,这反映了我们至今还是不喜欢思辨、欠缺追问智慧,而注重实用的倾向。魏晋时,我们放弃了佛教哲学中追求智慧的倾向,并逐步将佛教哲学改造成谈论人伦日用的东西,以致今天的我们对汉魏的迂腐儒士感到可笑。今天,我们还一直排斥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生存意义为目标的超功利、超经验的彤而上学,并批评西方欠缺人伦日用。明显地,这意味着我们还是拥有汉魏儒士的思维!也许后代的人们也将对今天的我们同样感到可笑!
  另一方面,传统哲学面对着西方哲学及它所提出的问题,诸如有关本体论方而:宇宙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和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世界观。有关认识论方面:思想形式的对错问题,思想本质的真假问题,认识的可能性、方法和本质。有关价值论方面:道德价值、美的价值和宗教价值的任务、本质、分类与实现……陆续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成为了传统哲学研究的对象,使传统哲学发生了哲学性质转向。但由于人们可以自由地否定传统的解释,自由地追求真理而不受任何束缚,使中同学术呈现出一个激荡着各种学说交锋的百家争鸣热闹场面。而这一热闹的哲学场面出现了互相矛盾和冲突,并产生了各种意见和纷争,造成了传统哲学的虚假繁荣,最终又使传统哲学进一步迷失了它的方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本原论阶段
第一节 易学
第二节 其他本原论
第三节 认识论
一、感性认识
二、理性认识
第四节 价值论
第五节 政治学

第二章 形而上学的出现
第一节 道学
一、老子
二、庄子
第二节 本原论
一、易学
二、管子
第三节 自然学
一、物理学
二、宇宙学
第四节 认识论
一、感性认识
二、知性认识
第五节 辩证法
第六节 稷下学宫及其对儒家的影响
第七节 价值论
一、道家求善价值观
二、儒家自利价值观
三、墨子利他价值观
第八节 政治学
一、道家的理想国及其治国主张
二、儒家的理想国及其治国主张
三、墨子的治国主张及理想国
四、法家的治国主张
五、邹衍的五德转移说

第三章 是的初次冲击
第一节 佛教哲学的传人
第二节 形而上学
一、贵无论
二、崇有论
三、现象学派
四、神学
第三节 易学
第四节 自然学
一、物理学
二、宇宙学
第五节 认识论
一、感性认识
二、知性
三、认识理论
第六节 价值论
第七节 政治学

第四章 哲学转向时期
第一节 形而上学
一、佛教哲学
二、理学
第二节 本原论
一、易学
二、气学派
第三节 自然学
一、物理学
二、宇宙学
第四节 认识论
第五节 价值论
第六节 政治学

第五章 哲学退化时期
第一节 形而上学被遗忘
第二节 本原论
一、易学
二、气学
三、心学
第三节 自然学
一、物理学
二、宇宙学
第四节 认识论
第五节 价值论
第六节 政治学

第六章 是的再次冲击
第一节 西方哲学的传人
第二节 形而上学
一、道、理
二、佛教哲学
第三节 本原论
一、易学
二、气学
三、心学
第四节 自然学
一、物理学
二、宇宙学
第五节 认识论
一、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
二、佛教哲学中的认识论
第六节 知识学
一、知识的种类
二、知识的来源
三、知识的检验标准
第七节 价值论
第八节 政治学

第七章 是的哲学初论
第一节 汉语系词“是”
第二节 “是”的三种用法
一、系词用法
二、存在用法
三、断真用法
第三节 “是”的语法
第四节 “是”的意义
第五节 “是”与物
第六节 认识论
一、范畴
二、逻辑
三、“是”的认识论
第七节 神学
第八节 价值论
一、智慧
二、什么是幸福
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