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驻在泓水河北岸,以逸待劳。楚军到达泓水,便开始渡河。就在楚国的军队渡河的时候,作为随军主将的目夷认为是歼敌的好机会,便请求襄公下令出击。他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渡河时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是天赐良机。”宋襄公说:“君子做事,不乘人之危。我们要用仁义取胜,不能投机取巧。”楚军过了河,未来得及布阵,目夷又向襄公建议,趁其立足未稳,赶紧发起进攻,如失去战机,后果不堪设想。襄公说:“不鼓不成列。人家还没布好阵,你就进攻,这是不仁义的。”直到楚人作好了战斗准备,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结果被楚军打得溃不成军,宋军损失惨重,就连宋襄公本人也受了重伤,差一点送了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襄公之仁”的典故。
经过这一战,宋国元气大伤。目夷深深感到国家存在的危机,而自己年事已高,无回天之力,于是就借向襄公问病的机会,委婉地表示了辞职的意思。
襄公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觉得目夷既然已决心辞职,强留下来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于是就问他有何打算。
目夷陷入了沉思,心想:叶落归根啊。他终于说:“让我去追随我们的祖先去吧。”
尽管他说得不是很明白,但宋襄公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
原来,当时的小邾国一带是殷商族的发源地,殷商西迁后,即将同族的目夷氏封在此地,名为目夷国,到了周代,目夷国沦为小邾国的领地,但仍为商宋的附庸。作为殷商的后代,他们是不会忘记这段历史的。给他起目夷这个名字,很可能就有这个用意。宋国的开国之君微子,死后就葬在那里(现在微山有微子墓,微山原属滕州)。
因小邾国当时还是宋国的附庸,所以,宋襄公就把小邾国境内原来的目夷国封给了他,并决定在那儿建一座目夷亭,以表彰他的功劳。
这个目夷,就是墨子的先祖,有人考证,墨子是他的七世孙。他死后就葬在微子墓侧。
但是,宋襄公的这次分封,完全是一纸空文。随着宋国的不断衰落,小邾国很快就不再是宋国的附庸,而臣服于鲁。宋襄公在泓水战役中负伤后,第二年就死了,宋国从此一蹶不振。到了周显王四十四年,即公元前325年,鲁国彻底灭掉了小邾国。所以,张知寒教授曾说过:“因为小邾为宋所属,墨子为宋公族目夷子之后裔,说他是宋国人,名正言顺。后来宋国日益衰弱,小邾又臣服于鲁,说墨子是鲁国人,也无不可。春秋战国之际,小邾为齐国所有,所以也可以说他是齐国人。总之,不管是宋国也好,鲁国也好,齐国也好,其具体地望都在当时的小邾国境内,也就是今天滕州境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