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罗国杰文集.第一卷,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221960
  • 作      者:
    罗国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罗国杰(1928—2015),河南内乡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行政法专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第*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第*、二届会长。2009年聘任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九位荣誉一级教授。著有《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罗国杰文集》、《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第1卷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一书详细阐述了伦理学的对象、方法、任务,特别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和特征,对道德需要、道德评价、道德境界、道德人格等伦理学问题的探索都具有开创性。书中还讨论了应用伦理学、伦理学的学科发展等问题。

第2卷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一书系罗国杰教授就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所做研究的文章结集。全书分为十编,首先总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然后分别探讨了道德原则、道德核心、人道主义与公正原则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相关内容。

第3卷 内容提要
《思想道德建设论稿》一书系罗国杰教授就思想道德建设所做研究的文章结集,全书论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历史,改革开放与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弘扬爱国主义价值导向,公民道德建设,道德教育与“两课”教学等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问题。

第4卷内容提要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增订本)以先秦伦理思想为基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确立,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兴邦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5卷 内容提要
《读书与修养》汇集了罗国杰教授读书评论、论学治身的有关论述。论及的图书包含伦理学理论、中西伦理学史、应用伦理学、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反映了作者对伦理学的学科建设、现实践履诸方面的思考。论学治身方面的内容包含立身做人、与青年谈人生、青少年教育、人生价值观、精神生活与道德品质等,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修养、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第6卷内容提要
《罗国杰生平自述》是罗国杰教授的自传,记录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全书分十个部分:学生时代和在上海工作的七年;初到人大的十年;“文革”中的经历;学术研究的春天;“六四”前后;两岸学术交流和对外交往;从学术研究到建言献策;人生七十古来稀;业余爱好和晚年感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展开
精彩书摘
我最喜欢的格言及其对我的人生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有“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它督促我不断进步,是我最喜欢的格言之一。
  这“每日四问”,包括了一个人的身体、学习、工作和道德四个重要方面。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首先要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健康的身体是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本钱,没有身体的健康,就没有一切,这句话只有到了老年而疾病缠身时,才能体会深刻。费尔巴哈有两句名言,一句是“健康就是幸福”,一句是“只有失去了健康的人,才知道健康的可贵”,这两句话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其次要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教育家,他把一个人知识的增加和学问的进步看作事业有成和道德升华的关键。他强调,要在生活中学习,要在实践中运用,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陶知行”改为“陶行知”,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意义。
  再次要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工作是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标志,勤奋工作,这是社会的要求。
  最后要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一条既是对一个人品德和人格的要求,也是对前三条的总结。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人格,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基础,只有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才能承担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才能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作出贡献。
  “每日四问”是一个警钟,是一面镜子,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督促,它使人自强,使人自信,使人自责。我把它作为我的人生格言,并以此来反省自己每天的言行。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要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接收许多不同的思想,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是十分必要的。
  明代思想家李颙提出的“悔过自新”的格言,对人生修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说:“古今名儒倡导救世者非一:或以‘主敬穷理’标宗,或以‘先立乎其大’标宗,或以‘心之精神为圣’标宗,或以‘自然’标宗,或以‘复性’标宗,或以‘致良知’标宗,或以‘随处体认’标宗,或以‘正修’标宗,或以‘知止’标宗,或以‘明德’标宗。虽各家宗旨不同,要之总不出‘悔过自新’四字。”(《二曲集•悔过自新说》)
  李颙的这段话,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体认。对老年人来说,尤其要及时“悔过自新”,这既能使自己保持心态平衡,又能使自己鼓起勇气继续战斗。“悔过”,意味着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意味着对过去所做事情的反省和检查,意味着一个人胸怀的不断扩展。“悔过”就必然能够更快地“自新”。
  我国古代道家名著《亢仓子》中就提出了“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这句名言。人的缺点,主要靠自己省悟。他人很少当面指出自己的缺点:贤者会因宽容而原宥,小人会因谄媚而溢美,亲人会因怜惜而包容,朋友会因感情而照顾。人的缺点主要靠自知和自悟。一个人只有具有“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惕,才能完善自我人格,提升道德水平。
  “深念门前树,能令鸟泊栖。来者无心唤,去者不慕归。人心若似树,与道不相违。”这是一首值得细细体味的诗文,其中包含富有深意的人生哲理。
  “淡泊人生,淡泊名利”,正确地对待得失和顺逆,这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应当具有的心态。
  汉代著名思想家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知之不博”,给我们指明了在价值选择上的是非标准。
  在科学研究与事业追求上,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黑格尔的三段话也是我常常念诵的重要格言,并且以这三段话来勉励和督促自己。其一是:“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其二是:“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蔽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抵抗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其三是:“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如欲有所成就,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
第二卷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
第三卷 思想道德建设论稿
第四卷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增订本)
第五卷 读书与修养
第六卷 罗国杰生平自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