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标准解读系列:绿色食品兽药实用技术手册》:
1.2.8.2给药剂量
要使药物产生一定的效应,就必须给予一定的剂量。剂量过小,就不会出现效应;剂量过大,则易发生中毒甚至造成动物死亡。因此,用药时,安全范围愈大,用药愈安全。对于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用药时必须特别注意。
1.2.8.3给药时间
许多药物在适当时间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如健胃药,在饲喂前投服效果好;驱虫药,在空腹时给药疗效好。内服药物,空腹给药吸收快且较安全,但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最好在饲喂后给药。
1.2.8.4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用药的次数取决于病情需要。给药的间隔时间,根据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而变化。消除慢的药物要延长给药时间,消除快的药物要增加给药次数。为了达到治愈的目的,需要反复用药一段时间,以维持其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称为重复用药。重复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既要维持药效,又要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重复用药连续若干天,称为一个疗程。一般情况下,连续用药1~2个疗程尚无显著疗效时,应改用其他药物。
但重复用药可使机体对某一药物产生耐受性,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亦可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使药效下降或消失。特别是当使用抗生素时,用药剂量不足,病原体的耐药性更易产生。
1.2.8.5联合用药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称为联合用药或配伍用药。联合用药可使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可分为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在合并用药时,各药作用相反,引起药效减弱或互相抵消,称为拮抗作用。
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相加作用,以减少单用某一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利用药物的增强作用,以提高疗效;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以减轻或避免某一药物副作用的产生或解除某一药物的毒性反应。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或是为了治疗不同的病症或合并症。但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可能使疗效降低或出现毒性反应。这是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作用原理等方面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如氢氧化铝与四环素合用时,在肠道内可形成络合物而影响四环素的吸收,降低其疗效。因此,除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外,还应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使药物发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应用抗寄生虫药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药物、寄生虫和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而在选用时,不仅应了解药物对虫体的作用以及宿主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对宿主的毒性,而且应了解寄生虫的寄生方式、生活史、流行病学和季节动态感染强度及范围。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应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等。
第二,为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在使用抗寄生虫药进行大规模驱虫前,应选择少数动物先做驱虫试验,以免发生大批中毒事故。
第三,在防治寄生虫病时,应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物,以避免或减少因长期或反复使用某些抗寄生虫药而导致虫体产生耐药性。
第四,为避免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和造成公害,应遵守有关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规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