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脉痹
脉痹的证候:“血凝而不流”,“令人痿黄”,“其脉左寸口,脉结而不流行,或如断绝者是也”。可见脉痹最突出的表现是:脉搏减弱或消失。其发展趋势是:“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从脉痹的表现来看,与现代医学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颇相似,无脉症由于受累的动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引起的上肢无脉症为多见,其次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受累引起的下肢无脉症。有人在“脉痹——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的报道中,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了中医脉痹的现代意义。该病人中医诊断为阳气虚弱,脉络瘀痹,气血流行失畅的心肺同病(即脉痹发展为心痹)。而西医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左心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合并右上肺炎,终因心力衰竭、尿毒症、循环衰竭而死亡。尸检病理诊断为:①多发性大动脉炎伴继发性动脉硬化:②左心室肥大;③肾小球动脉硬化,继发性固缩肾。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发展过程,结合尸检的病理诊断,该作者认为“属于‘血凝而不流’的脉痹证……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似与本例所见的心肾二脏病理改变相符”。无脉症(特别是下肢无脉症),由于血压持续增高,日久可使左心室增大,甚至发生左心衰竭。从《内经》所描述的心痹症状“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于善噫,厥气上则恐”来看,很像急性左心衰竭时出现的心源性哮喘。发作时,病人常在睡眠中突然憋醒,有窒息感,胸闷(心下鼓),被迫坐起,重者气喘(暴上气而喘),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咽干,口渴(嗌干善噫),心率加快,出现心慌、心悸、不安(烦、厥气上则恐)等症状。“脉不通”是无脉症原有的表现,若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右心衰竭。由于消化道瘀血,又可见“时害于食”的症状。因此,由脉痹发展为心痹,盖指无脉症等疾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情况而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