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动物疫病(第7版)》:
某个传染病或中毒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病史分析、肉眼观察,以及样品或病原的超微检查、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检测等。
1.病理学、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
用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试验方法来检查器官与组织是否具有特征性病变,虽然专业性强且价格昂贵,但仍然是重要的兽医诊断方法。
经培训能够识别活体病程的病理学工作者,可能会最先识别并了解新发病的病因或发病机理。沿用了几十年的鉴别和鉴定病原与病变的标准组织化学染色法,不断被更加特异的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所补充。免疫组织化学,包括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是将病原特异性抗体连接到色原酶上,从而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单个组织或细胞中的靶抗原。该方法检测病原的特异性强,但技术要求高且结果判定带有主观性,需要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类似的培训和专业知识。原位杂交技术是利用化学标记的核酸互补序列检测待检组织样品中的靶DNA或RNA,这一技术将病理工作者识别病理变化的技能与实验室精确定位目标病原的能力结合起来。病原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可在观察到病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病原体进行检测和定位。
2.荧光抗体染色
荧光抗体染色几乎可直接检测出组织或细胞中任何传染性病原体。该技术依靠病原特异性抗体和抗原的原位结合,检测组织切片(4-8IJm)或涂片(组织或细胞涂片)中的病原。通常将荧光基团(一般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检测抗体偶联。如果没有荧光标记一抗,可用荧光素偶联的抗种特异性抗体来检测一抗,这种方法称作间接荧光抗体检测试验(lFA)。荧光抗体染色的优点是成本低、速度快,可在Id内完成,缺点是结果判定具有主观性,而且还需要低温切片机和荧光显微镜等主要设备。
3.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吸附
红细胞凝集是指某些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细小病毒和支原体等,具有天然的血凝性,能与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红细胞发生交联。红细胞吸附是指一些病毒,如非洲猪瘟病毒,能将红细胞吸附到感染细胞表面形成玫瑰花环。一些病毒的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吸附能力可用于临床样品的直接检测和初步鉴定。尽管这些技术可证实样品中病原的存在,但用于病原学确诊却不够敏感和特异。这两种方法的主要用途是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来检测特异性抗体。
4.分离与鉴定
多数寄生虫、某些细菌和少数病毒(如痘病毒),可通过临床样品或其抽提物的显微观察进行检测和鉴定。但多数感染性病原需要通过培养扩增才能从诊断样品中检出。胞外菌可通过将诊断样品处理物接种到各种静态培养基(通常是含琼脂的半国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分离到的细菌或真菌可通过直接镜检(染色或不染色)、生化反应、分子和免疫技术进行鉴定。专性胞内寄生菌(如衣原体)和病毒的分离,则可通过接种实验动物、鸡胚或适当的细胞培养物来实现。
多数病原体在细胞培养时能出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某些情况下,CPE非常典型,足以进行初步鉴定或提供病毒分类的线索。有些病毒,如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可在细胞上生长却不产生可见的CPE。在无CPE和CPE不典型的情况下,需用电镜、荧光抗体染色和分子检测技术对病毒进行鉴定。对多数感染性病原而言,病原的分离和鉴定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如果能直接证明病变部位中存在某种病原,则该病原一定在临床疾病中起主要或次要作用。当然,在进行结果判定时要注意,所分离的感染性病原要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致病机理相吻合。常规病原分离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病原生长特性,可能数天,也可能数月,这些方法正曰益被更加廉价省时、易于标化的直接或间接检测方法所取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