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中的礼仪规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945429
  • 作      者:
    吕宁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从《论语》中学习礼仪规范,找到自己的处世之道。

展开
内容介绍

  礼仪规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仪规范随处可见,因此要想让自己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学礼、懂礼。从某种程度上说,《论语》就是一部礼仪典范。它对人们的成长和社会活动的开展都大有裨益。本书新解读《论语》中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并以这些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行为,修养身心,创造和谐。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们用赤子之心捍卫着“礼”,守护着它们的信仰。我们暂且不说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反观我们成人世界,人们越来越沉迷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却越来越没有信仰,没有虔诚之心。对很多的事情都是虚应故事,鲁国国君也是如此。他已经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觉得既然国君都在虚应,我们又何必保持一种形式呢?所以建议把“饩羊”去掉,而孔子却坚决不同意,所以孔子可敬,因为他对“礼”真的是虔诚的,哪怕“举世皆浊我也独醒”,用自己的虔诚之心来捍卫“礼”的尊严。我们从孔夫子身上所学到的,一是对事业的虔诚之心,一是对道德信念的坚守。这就是明礼、守礼。
  人不可以不明礼,也不可以不守礼。否则,礼乐崩坏,社会道德沦丧,何谈人的进步、国家的前进。
  当然,“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如此,每个人才能更好地明礼、守礼。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的“礼”是经过改造而有别于周礼的礼。孔子虽然给人一种守旧的感觉,但是他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他主张通过逐步改良来适应形势的变化,孔子的“礼”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古时候“礼”的内容博大精深,覆盖面广。婚丧嫁娶,行为举止,人际交往,无不涉猎。中国古时,礼仪繁多,越到现代,人们对“礼”的概念越淡薄。《礼记》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周易》专设一卦曰“谦”卦,提倡为人须做“谦谦君子”。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已成为国人的座右铭。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敬礼如仪”,是为“礼”,在我们的社会中,“礼”又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待人接物时,在与人相处中,讲究礼貌,应视作全社会需一致遵行的规矩。人们见面问好或者在公共场所对个人行为的克制,就是一种礼仪。人们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力越高,也就表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常说“谢谢”、“对不起”,如此等等,应形成一种风气,成为一种“处世”准则。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合“礼”的,也是合理的,是适合社会前进之大“理”的。
  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明礼、不守礼的现象虽然还有,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现象。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人虽有之,但毕竟是极少数人;公共汽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不良行为更是寥寥的几个人;拾物者将拾物交还失主,失主连声“谢谢”也懒得说的更是少见……讲文明、明事理是我们看到的主流。我们切忌不能一叶障目,我们要坚决同不文明的现象决裂,要理直气壮地做个明礼、守礼人,不要以为这很难,其实这很简单。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就行。与人交往,张张口,说声:“您好!请!对不起!”;在公共场所,动动手,拣拣地上的纸屑和果皮;生活中不挑不拣不攀比;课堂上专心听讲,发言积极,如此等等,我们只要坚持做到了,我们就是一个明礼、守礼的人,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何乐而不为呢?
  礼,即礼让他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的目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矛盾,事与事之间有偏差。中和这些矛盾,调整这些偏差,就靠“礼”。所以“礼”的作用就是“和为贵”,也就是调节、平衡。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人生在世当有“礼”
先人礼乐
明礼、守礼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学礼
以礼行事
尊重礼仪

第二篇 居家之礼
百善孝为先
游必有方
劝告父母要委婉
养亲
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
关心父母的健康
安亲

第三篇 朋友之礼
朋友之间礼为先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多交益友
敬而无失,恭而有礼
对待朋友要宽容
朋友相交要重信
以和为贵

第四篇 为人之礼
礼不可越
克己复礼
礼让,做人的基本功
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

第五篇 言行之礼
第六篇 说话礼仪
第七篇 饮食礼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