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现在不少人交朋友、找对象,有的厂长、经理选用部下、秘书、招工,也把“孝”字作为条件之一。
因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实在可靠,在工作上会忠于职守,敬业精神强,不易出乱子。
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有时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有时躲在树荫里打个盹儿……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
一天,小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男孩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
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男孩说:“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不能给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现在只要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说:“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的地方了。”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后,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
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那般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也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
季羡林曾经写过一篇叫《赋得永久的悔》的文章,内容是追忆母亲对他的深爱。季羡林自从离家出外求学,就很难与母亲见上一面,以致母亲临终时,都未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季羡林对此一直悔恨不已。
季羡林一直为自己不能尽孝而自责。季羡林曾写道:“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季羡林曾自责道:“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永久的悔’莫过于这种天人永隔的悔恨,再也无法弥补自己的错误,再也无法献上自己的深情厚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