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2.1.3水热法
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如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加热使反应体系产生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促使物质在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合成出纳米材料,这样的无机合成方法称为水热法。在水热反应过程中,水既是传递温度与压力的媒介,同时又起到溶剂的作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多数物质都可以溶于水中,从而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得到单分散的纳米材料。
在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的水热法合成中,EDTA经常被用作粒度控制剂。Sun等以RE(NO3)3和NaF为原料、以EDTA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α,β—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他们首先在搅拌条件下将RE(NO3)3和EDTA溶液混合,然后向其中加入NaF溶液,体系在室温下搅拌1h后,转移至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取出冷却至室温,所得产物经反复离心、洗涤,即得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他们还仔细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与配体的配比等因素对纳米颗粒的粒径影响。纳米颗粒的形成分为三个步骤,即成核、生长和熟化过程,三者以成核过程对纳米颗粒的粒径影响最大,成核速率越高所得纳米颗粒的粒径越小。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纳米颗粒成核数目增多,即成核速率增大,因此颗粒粒径减小。他们通过对反应物浓度的调节,合成出粒径分布范围在50~400nm的纳米颗粒。由于反应过程中稀土离子RE3+首先与EDTA混合,生成RE—EDTA的螯合物,F—离子必须与其竞争以形成NaREF4纳米颗粒,因此,RE3+与EDTA的摩尔比对成核速率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对该条件的研究结果显示当EDTA与RE3+的摩尔比大于化学计量比时,纳米颗粒的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颗粒由α晶型向β晶型的转变也有影响。Wang等用同样的方法合成了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通过对RE3+/F—摩尔比的调节,得到了具有不同形状的纳米颗粒,例如RE3+/F—摩尔比为化学计量比时,所得纳米颗粒为α晶型的纳米球,而当F—离子过量时所得为微米级的六棱柱。
在此研究基础上,Zhuang等改变了氟源,以NaF、NH4HF2为共同氟源,采用相似的方法合成出NaREF4(RE代表Y、La、Pr、Nd、Sm~Yb中的任一种元素)纳米微管。他们首先分别制备NaF与NH4HF2的混合澄清溶液A,Ln(NO3)3与EDTA的混合溶液B,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溶液A加至B中,最后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后产物经离心、水洗数次,烘干所得粉末即为产品。他们对所合成的NaREF4纳米颗粒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发光光谱等表征。通过对不同稀土离子合成的NaREF4进行电镜表征得知,所合成微管的直径大小与稀土离子的半径有关,并随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