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709538
  • 作      者:
    王猛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系统地介绍了近十年来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与重要成果,内容主要包括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表面修饰,以及在分析化学、生物医学、刑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在对已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融入作者近期的大量研究工作。《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论述严谨、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2.1.3水热法
  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如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加热使反应体系产生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促使物质在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合成出纳米材料,这样的无机合成方法称为水热法。在水热反应过程中,水既是传递温度与压力的媒介,同时又起到溶剂的作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多数物质都可以溶于水中,从而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得到单分散的纳米材料。
  在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的水热法合成中,EDTA经常被用作粒度控制剂。Sun等以RE(NO3)3和NaF为原料、以EDTA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α,β—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他们首先在搅拌条件下将RE(NO3)3和EDTA溶液混合,然后向其中加入NaF溶液,体系在室温下搅拌1h后,转移至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取出冷却至室温,所得产物经反复离心、洗涤,即得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他们还仔细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与配体的配比等因素对纳米颗粒的粒径影响。纳米颗粒的形成分为三个步骤,即成核、生长和熟化过程,三者以成核过程对纳米颗粒的粒径影响最大,成核速率越高所得纳米颗粒的粒径越小。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纳米颗粒成核数目增多,即成核速率增大,因此颗粒粒径减小。他们通过对反应物浓度的调节,合成出粒径分布范围在50~400nm的纳米颗粒。由于反应过程中稀土离子RE3+首先与EDTA混合,生成RE—EDTA的螯合物,F—离子必须与其竞争以形成NaREF4纳米颗粒,因此,RE3+与EDTA的摩尔比对成核速率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对该条件的研究结果显示当EDTA与RE3+的摩尔比大于化学计量比时,纳米颗粒的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颗粒由α晶型向β晶型的转变也有影响。Wang等用同样的方法合成了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通过对RE3+/F—摩尔比的调节,得到了具有不同形状的纳米颗粒,例如RE3+/F—摩尔比为化学计量比时,所得纳米颗粒为α晶型的纳米球,而当F—离子过量时所得为微米级的六棱柱。
  在此研究基础上,Zhuang等改变了氟源,以NaF、NH4HF2为共同氟源,采用相似的方法合成出NaREF4(RE代表Y、La、Pr、Nd、Sm~Yb中的任一种元素)纳米微管。他们首先分别制备NaF与NH4HF2的混合澄清溶液A,Ln(NO3)3与EDTA的混合溶液B,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溶液A加至B中,最后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后产物经离心、水洗数次,烘干所得粉末即为产品。他们对所合成的NaREF4纳米颗粒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发光光谱等表征。通过对不同稀土离子合成的NaREF4进行电镜表征得知,所合成微管的直径大小与稀土离子的半径有关,并随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纳米材料
1.2 上转换发光机理
1.2.1 激发态吸收
1.2.2 能量传递
1.2.3 光子雪崩
1.3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1.3.1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组成
1.3.2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种类
1.3.3 稀土掺杂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
1.4 纳米材料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
1.4.1 生物标记技术
1.4.2 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标记
1.5 纳米材料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
1.5.1 手印显现技术
1.5.2 纳米材料应用于手印显现

2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2.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
2.1.1 共沉淀法
2.1.2 热分解法
2.1.3 水热法
2.1.4 溶剂热法
2.1.5 其他方法
2.2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
2.2.1 无机壳层修饰法
2.2.2 有机配体修饰法
2.3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3.1 免疫反应检测
2.3.2 体外细胞成像
2.3.3 组织活体成像
2.3.4 多模式成像
2.3.5 光动力治疗
2.3.6 基于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检测
2.3.7 基于磁性分离的生物检测
2.4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

3 络合共沉淀法合成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3.1 本章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方法
3.2.4 纳米颗粒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3.3.2 共沉淀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3.3.3 煅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热分解法合成NaYF4:Yb,Er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4.1 本章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2.4 纳米颗粒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4.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3.4 溶剂组成的影响
4.3.5 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
4.4 本章小结

5 溶剂热法合成NaYF4:Yb,Er/Tm/Ho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5.1 本章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方法
5.2.4 纳米颗粒的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5.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5.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5.3.4 反应时间与温度对纳米颗粒晶型转变的影响
5.3.5 油酸用量的影响
5.3.6 掺杂浓度的影响
5.3.7 对NaYF4:Yb,Er/Tm/Ho上转换发光机理的探讨
5.3.8 亲水性聚合物包覆NaYF4:Yb,Er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5.4 本章小结

6 溶剂热法合成NaYbF4:Er/Tm/Ho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6.1 本章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试剂
6.2.3 实验方法
6.2.4 纳米颗粒的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6.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6.3.3 对反应机理的探讨
6.3.4 稀土掺杂比例的影响
6.3.5 多色NaYbF4:Er/Tm/Ho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6.3.6 对几种合成方法的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细胞标记与成像中的应用
7.1 本章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仪器
7.2.2 实验试剂
7.2.3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NaYF4:Yb,Er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
7.3.2 HeLa细胞的免疫标记原理
7.3.3 NaYF4:Yb,Er纳米颗粒用于细胞的免疫标记与成像
7.3.4 NaYbF4:Er/Tm/Ho纳米颗粒用于细胞的免疫标记与成像
7.4 本章小结

8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中的应用
8.1 本章引言
8.2 实验部分
8.2.1 实验仪器
8.2.2 实验试剂
8.2.3 NaYF4:Yb,Er纳米颗粒与纳米金间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8.2.4 NaYbF4:Tm纳米颗粒与CdTe量子点间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8.3 结果与讨论
8.3.1 NaYF4:Yb,Er纳米颗粒与纳米金间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8.3.2 NaYbF4:Tm纳米颗粒与CdTe量子点间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8.4 本章小结
……

9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
10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书中部分插图(彩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