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人沙龙.第十二辑,中医“运气”绝学专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772082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到实地去,到民间去,到各中医人的行为方式中去。
  我们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让更多人关注中医,关注中医生态,加入到发现中医遗产、探索中医民智的行列中来:二是透过主流之外的“第三只眼”,来对体制内的中医学术和现象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通过这两方面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建立新的、更具生态价值的坐标参照系。
  《中医人沙龙(第12辑):中医“运气”绝学专号》系不仅仅就“中医”说中医,而是打开视野,探寻中医的整体生态意义。令人着迷的是:在发现中医,发现他者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愉快旅程。每个人都能通过中医,与生命“对话”,重新发现自我,发现生命的真相,——塞是《黄帝内经》开启的中医传承方式,需要我们挖掘和弘扬,需要我们从生物和文化的双重视角,道术兼顾地把中医的“对话”持续不断进行下去。
  如果您及亲友知道身怀绝技的民间隐医线索,或拥有中医孤本、珍本、相关书稿,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人沙龙(第12辑):中医“运气”绝学专号》为“田原寻访中医”品牌图书中的一个系列,以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与国医大师、民间奇医的最新现场访谈为蓝本创编而成,真实、原味,语言通俗易懂。
  《中医人沙龙(第12辑):中医“运气”绝学专号》将陆续推出怀有绝技、秘方、绝学的传奇中医人,讲出他们用大半辈子的人生,体悟、实践得到的经验精华和生命感悟,旨在为国人身心健康问题、疑难重病的医治问题,提供更多元化的视角和解答;关注中医现状,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医文化,使读者跟随我们一起,发现不一样的中医,发现“中医原来是这样”。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人沙龙(第12辑):中医“运气”绝学专号》:
  从哥德巴赫到老子
  1942年6月,德国人哥德巴赫给他的好友欧拉先生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提出一个问题: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但这怎样证明呢?
  欧拉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于是他提出另一个命题:
  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闻名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由此诞生。
  当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之痴迷时,今天的中国人可敢想象,中国古代数学,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解决了这一世纪数学之谜?只要你能读懂它。
  说起数学,今天多数人知道的、有颠覆性发现的著名数学家,都是外国人,像欧几里得、莱布尼兹、牛顿、欧拉……
  ——“田原寻访中医”第十个年头,出现了一位东北老人,研究现代数学三十几年,由现代数学入门,因痴迷于“哥德巴赫猜想”,却发现世界无解,转而回归中国古代数学中寻找答案,最终,一头扎进了古代属性数学,钻研数十年——这个古代属性数学和老子有关,没错,就是著成千古奇书《道德经》的老子。
  这位东北老人的名字,叫赵致生。正所谓江湖至大,高人乍现!
  何为属性数学?它是相对于现代的量值数学而言的,包含两部分:属性以及属性数学。属性可以用“一阴一阳之谓道”来诠释,属性数学可以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诠释。
  说得更通俗一点:属性是由“一阴一阳”这样一种二分法获得的,属性数学是由“一、二、三”这样的自然数构成的,研究的是自然数的个性及共性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的是数字的结构,并循着“数构通物构”的逻辑,进一步研究大自然这个物质世界,其基础是对自然数“1”的定义与认知。
  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属性的“1”,只存在属性各异的无穷无尽的“一”。
  这一点,正是现代数学与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差异。
  也是因为这一点,带着习惯性运算1+1=2的大脑,去听赵致生解读1+1不等于2的属性数学,就会有一种晕晕乎乎、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因此在整理稿件的时候,田原老师和编辑们,不断尝试转换思维,跟上赵致生的思路。有些难,难在“60”、“70”、“80”后所接受的教育,已然是“1+1=2”的量值数学思维,它像是一个牢固的网,无时无刻限制着我们的思考模式。如今有人告诉你,其实1+1不一定等于2,可怎么办?到底等于几?
  但也不难,这种思维,是作为中国人,骨血里流传下来的,圆通、辩证地看待事物,是像小品“卖拐”一样,看似不着边际,实则极其圆滑,没有阻碍的思路,就像古罗马那条著名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而老祖宗的数学,就是发现了即便世间大路条条,也不用计算到底有多少条,而是通过数学的推演,了解“路”的总体规律和个体差异,了解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怎么样去勘测每一条路,自何处来,到何处去,是怎样一种循环……
  这就好比,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却忘记了伽俐略还发现了“最速曲线”——借助条件顺势而为,多条路线可以同时到达终点。
  在属性数学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中国古人的思之“维”,如同时空之维,不仅是三维、四维,而是多维、“无量”。学会属性数学,人的大脑,就可以超越世界上计算最快的计算机。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无与伦比!
  而老子的“三”,更非一个单纯的量值,它代表着一种属性或者说状态,这种状态,赵致生认为,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泉”。
  《道德经》对现在人来说,是一部诘诎聱牙的经典。解读它的学者和专家很多,但至今,对更多人来说,《道德经》还是“不明觉厉”。在我们的寻访中发现,有些人对它的解读另辟蹊径,使得古老的语句,一下子有了直抵心灵的生命力。
  比如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人说,一个物质,你给它命名,它就存在,无名,它就不存在;李世音老人认为,胎儿出生之后,就有名字了,所以人为“万物之母”。
  ……
展开
目录
A专题 追溯:古中医的数学之源
[编者的话]从哥德巴赫到老子
[人物档案]赵致生
1.人啊!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
2.研究中国文化,先得找着“北”
3.“三焦”说的不是上、中、下
4.中药:用自然界花草的滑涩,调人体内部的通塞
5.中国老百姓,就是用古代数学思维过日子的
6.“四象”是判断阴阳变化规律的逻辑
7.有“生克”,病可治、寿可延
8.人会老,但不一定要“衰”
9.“酉”,中国古代“酿造术”里的轮回观
10.“三生观”是五运六气的主线
11.人到了火星就不是人了
12.“七阶”,是所有事物的规律
13.六经辨证背后的四象规律
14.从哥德巴赫猜想,进入中国古代数学
15.《易经》还不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B专题 走进美丽的“运气”现场/050
(访问缘起]走进长春中医药大学
[人物档案]苏颖
第一章 《黄帝内经》之谜
1.赞!能“夜观天象“的中医校园
2.《伤寒论》究竟有没有“五运六气”
3.“理学”将“运气”研究送入鼎盛时期
4.古中医是一门“农业医学”
第二章 学生能动手操练的“运气”教学
5.把“运气”理论做成动画,孩子们也爱看
6.玩转“八面来风”的“九宫八风图”
7.推动现代“运气学”发展的老先生们
8.长春中医药大学的“<黄帝内经>千人诵”
第三章 学习“运气”原来可以如此“好玩”
9.“五运六气”转盘上轻松看“运气”
10.甲午年,有一个肃杀的春天
11.2014年冬天为什么要防温病
12.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中医
13.再现千年前的人体投影钟
……
C专题 从天到人解“伤寒”
生命文化沙龙 中医文化与象数理论
新视点 “中医罐象学”试探
中医哲学沙龙 杨力教你算“运气”
生命文化沙龙 殷勤为唱玄中曲,空里蟾光撮得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