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知与中医对话:《黄帝内经》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8309
  • 作      者:
    赵丽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赵丽梅,女,1973年10月生,白族,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博士,曾在云南中医学院任教十余年,现为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中医英语。长期从事研究生英语、专业英语和对外汉语等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参与或主持省级、厅级课题6项,参与出版编著6册,先后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和《环球中医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获3项厅级教学科研奖。近年来,获云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优秀教师,“伍达观教育基金奖教金”杰出奖等荣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系统研究中医词语的专著,在国内学术界尚属开先河之举。
  针对“一词多义”这一自然语言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作者分别以认知语言学里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理论和框架语义理论为指导,对《黄帝内经》里萃取出的典型多义词进行深入探讨,由此,生动展现了词的多义机制和多义的普遍性、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一实证性研究为该领域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语料资源。通过中西合璧,在语言学里发掘中医奥妙,在中医学里展现语言理论之力量,为认知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及中医语言、中国文化与文字的国际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可读性强,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适合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语言学和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师生,以及对中国文字与文化感兴趣和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认知与中医对话 黄帝内经 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
  与“水、肾;火,心;木,肝”的隐喻机制一样,自然界的“金”与中医里的“肺”也在种种相似中得以跨域关联。它们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金的性质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就用金代替”(张大钊,2004:15)。在战争中,经常用“金属”来做盾牌,起防护作用,这一作用被借用到对肺的类比。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素问·五脏生成篇》也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可见,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使人体内的气体得以不断更新,从而保障人的生理机能得以正常运转。简言之,肺有主导呼吸、保护人体的功能,与“金”的作用极为相似。第二,从“金”的性质可引出“金日从革(顺从改革,变易)”之说。《说文·金部》有证:“金,从革不韦。(段玉裁注:从革谓顺人之意以变更成器,虽屡改易而无伤也)”可见,自然之金具有延展性,而中医认为,人体之肺也正是五脏中最有伸缩性的脏器。第三,“金”与“肺”的相似之处还有:“敲击金属可以发声,而人的发声主要靠肺排出的气流经由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冲击声带形成的。”(冯英,2011:229)第四,《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中医认为肺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等功能,这些功能基于肺气的变化特征:肺气经过散热、降温而得以液化。同理,“金”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中也会经历散热、降温和液化的变化。肺与金的变化过程都可以被视为发挥出“潜降、收敛、清洁”的功效。以上种种相似的特征使金与肺发生必然关联,且可比度极高,所以,中医将二者进行类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证:“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选题缘由与结构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第二篇 一词多义的研究概述
第一章 一词多义的传统研究
第一节 语义学创立初期
第二节 历史语义学阶段
第三节 结构语义学阶段
第四节 生成语义学阶段
第二章 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词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一词多义的必然性与普遍性
第三节 词义与认知
第四节 认知语言学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第三章 结语

第三篇 《黄帝内经》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
第一章 《黄帝内经》的综述
第一节 《黄帝内经》的社会价值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语言魅力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体验哲学
第二节 中医学术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用什么体验
第一节 心智的体验性
第二节 中医溯源
第三节 针、推起源
第四节 四诊合参
第四章 首先体验什么
第一节 对入和空间的体验
第二节 中医的“天人相应”
第三节 中医发展的地域性差异
第五章 主要如何体验
第一节 认知的无意识性
第二节 中医的“神悟”
第三节 中医的“精气神”
第四节 思维的隐喻性
第五节 中医的“取象比类”
第六章 语言的体验性与中医词语
第一节 语言与体验
第二节 “醫”与“中医”的内涵
第七章 结语

第四篇 《黄帝内经》多义词的原型范畴化研究
第一章 范畴化与范畴
第一节 范畴化过程与认知
第二节 范畴的溯源
第三节 经典范畴理论
第二章 原型范畴理论
第一节 家族相似性
第二节 原型
第三节 原型范畴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四节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例证剖析
第一节 淫
第二节 纪
第三节 故
第四节 宗
第五节 度
第六节 救
第七节 厥
第八节 息
第九节 经
第十节 期
第四章 结语

第五篇 {黄帝内经}多义词的隐喻与转喻化研究
第一章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隐喻与转喻的性质界定
第二节 隐喻与转喻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 隐喻与转喻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隐喻和转喻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隐喻例证剖析
第一节 中医本体隐喻的形成
第二节 物理相似性的隐喻
第三节 心理相似性的隐喻
第四节 容器隐喻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转喻例证剖析
第一节 转喻的分类
第二节 整体与部分
第三节 范畴与成员
第四节 特征与实体
第五节 因果转喻
第六节 行为转喻
第七节 方位转喻
第八节 构成转喻
第九节 容器转喻
第十节 所属转喻
第四章 结语

第六篇 《黄帝内经》多义词的框架语义化研究
第一章 框架语义理论的综述
第一节 框架的界定
第二节 框架语义学的性质
第三节 框架语义理论的可操作性
第四节 框架语义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第五节 《黄帝内经》基本概念的框架建构
第二章 “精”的框架分析
第一节 “精”的原型范畴及其延伸
第二节 “精”的语义框架
第三节 《黄帝内经》“精”的概念槽与填充项
第四节 “精”的综合解读
第三章 “气”的框架分析
第一节 “气”的原型范畴及其延伸
第二节 “气”的语义框架
第三节 《黄帝内经》“气”的概念槽与填充项
第四节 “气”的综合解读
第四章 “神”的框架分析
第一节 “神”的原型范畴及其延伸
第二节 “神”的语义框架
第三节 《黄帝内经》“神”的概念槽与填充项
第四节 “神”的综合解读
第五章 “阴阳”的框架分析
第一节 “阴阳”的原型范畴及其延伸
第二节 “阴阳”的语义框架
第三节 《黄帝内经》“阴阳”的概念槽与填充项
第四节 “阴阳”的综合解读
第六章 结语

第七篇 一词多义认知研究的整合与启示
第一章 一词多义认知研究的整合
第二章 一词多义认知研究的启示
第一节 对于人类认知特征的启示
第二节 对于语言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结语

第八篇 总结
第一章 内容综述及研究价值
第二章 研究的局限性与可拓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