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横纹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推拿广意》阳掌图有大陵、总筋之标注,《厘正按摩要术》有“掌根为小天心。大横纹,总心经,统名大陵”之论。故大横纹之中点,为总心经、大陵之处。即小天心在前,大陵在后。大陵即总心经之处。
手法:近拇指侧名阳池,近小指侧名阴池。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总筋)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自两旁向总筋合推,称合阴阳。
次数:30~50次。
功效、主治及作用机理:大横纹实含总筋之功,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腧穴,具守心宁神、宽中和胃之功,为心胸、脘腹部疾病之用穴。近拇指侧之阳池位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之部,具激发宣达肺气、敷布气血、调和营卫之功,为咳喘、咽喉肿痛、胸痛、腕臂痛、无脉症之用穴;近小指侧之阴池为手少阴之原穴、输穴神门,该穴尚为手少阴心经之本穴,具清心凉营、宁心定喘、通痹益脉之功,而为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证、胸胁痛之用穴。大凡分阴阳有调达气机、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之功,多用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之证,适用于寒热往来、烦躁不安,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者。而合阴阳具宣达宗气、益心通脉、行痰散结之功,多用于胸痹、怔忡、咳喘之证。
20.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手法: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功效、主治及作用机理:总筋穴居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上,实为大陵穴之位,乃心包经之原穴,具守心安神、宽胸和胃之功,故为心胸、脘腹部疾患常用之穴,故揉总筋,可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诸证。“包络者,心主之脉也。”该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上,故《推拿广意》有“心经有热作痴迷”,“退心经热病掐总筋”之说。
揉总筋又能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对于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震颤型之脑瘫者,亦可应用。
若医者用右手掐总筋,四指皆伸在下,大指又起,又翻四指,如一翅之状,《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名“凤凰单展翅”,具温热之效。
21.列缺
位置:桡骨茎突上方,去腕1.5寸。或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端凹陷中是穴。
手法:以拇指甲掐之名掐列缺;以指揉之名揉列缺。临证中多两法结合,先掐后揉。
次数:掐法3~5次,揉法5~10分钟。
功效、主治及作用机理:列缺乃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具益肺荣任、宣发肺气、通达腑气之功,故为治偏正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喁斜、手腕无力症之用方。又因其为肺经之络穴而别走于手阳明大肠经,故又具通大肠腑气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健脾和胃、理气导积、降浊化痰之功。故按摩列缺、足三里二穴,乃培土生金之伍,以增其肃肺止咳、降浊化痰之力,名“列缺三里止咳摩方”。
22.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又称侧推大三关。对风、气、命食指上小三关而言,此三关称为大三关,故名。
次数:100~300次。
功效、主治及作用机理:《推拿广意》云:“三关,男左三关推发汗,退下六腑谓之凉;女右六腑推上凉,退下三关谓之热。”三关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循行之处,具敷津液、补气血之功。大凡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主治一切虚寒病证。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等症。又为脑瘫者常用之法,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法合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