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进忠老中医感悟经典.温病条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48148
  • 作      者:
    朱进忠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朱进忠,著名中医,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所长,山西省中医学会、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政协医卫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保健委员会顾问,山西省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中医药研究》《光明中医》杂志编委。出版医学专著26部。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和内科学教学,提出了疑难病从肝论治、相似辨证、天人相应辨证、内科病三步辨证、久病辨证脉为第1、一元辨证法、危重疾病尤应诊腹等观点和方法。研制出“丁桂儿脐贴(宝宝一贴灵)”“肾康灵胶囊”“疏风清热胶囊”等知名中成药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朱进忠老中医50年临床治验系列丛书 朱进忠老中医感悟经典:温病条辨》主要内容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湿温寒湿、温疟、秋燥和补秋燥胜气论等。
展开
精彩书评
  ★他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在他行医半个多世纪一直专注临床和教学以及中医的研究工作。他博采众长,铸成今日之中医大家。
  ——国医大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吕景山
  
  ★朱老临证,善用经方,且不拘泥于病名,更不拘于某方治某病。巧思善辨,常以*普通的药,仅几味药的小方而治愈大病、难治病。在疾病的治疗上独树一帜,不落窠臼,被誉为临床大家名不虚传。
  ——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王世民
  
  ★朱老虽然离开我们近十年了,但至今他突出的疗效仍广为传播不绝于耳。他遗留下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成功经验,充实了中医宝库。但他留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这些,更重要的是他走出了一条中医发展的光辉道路。
  ——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徐生旺
展开
精彩书摘
  《朱进忠老中医50年临床治验系列丛书 朱进忠老中医感悟经典:温病条辨》:
  二、《温病条辨》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温病条辨》是在《内经》《伤寒论》等著作的基础上,继承了晋唐,特别是金元以来医家的成就,并结合个人经验写成的。正如吴鞠通自序中所说:“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名日《温病条辨》。”它重点地探讨了人体感受温邪以后所引起脏腑经络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创造性地总结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原则以及方剂的配伍方法,始终严密而系统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有效地指导着温病及其他杂病的辨证论治,为后世医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中突出的有三点:
  (一)寒温水火阴阳辨
  吴鞠通继承了王安道有关伤寒、温病应明确区分的观点,公开提出伤寒、温病有水火阴阳之分,他说:“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于足太阳,而足太阳膀胱属水,寒即水之气,同类相从,病始于此。古来但言膀胱主表,殆未尽其义。肺者,皮毛之合也,独不主表乎?治法必以仲景六经次传为祖法。温病由口鼻而人,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太阴金也,温者火之气,风者火之母,火未有不克金者,故病始于此,必从河间三焦定论。再寒为阴邪,虽《伤寒论》中亦言中风,此风从西北方来,乃感发之寒风也,最善收引,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等证。太阳阳腑也,伤寒阴邪也,阴盛伤人之阳也。温为阳邪,此论中亦言伤风,此风从东方来,乃解冻之温风也,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头痛、身热、尺热等证。太阴阴脏也,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阴阳两大法门之辨,可了然于心目间矣。”
  由于伤寒温病有阴阳水火之别,所以它的治疗原则也根本不同。他说:“伤寒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甘温,苦热,以救其阳;温病伤人身之阴,故喜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
  (二)温病三焦病机
  吴鞠通继承了刘河间有关三焦论治的合理内核,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篇》三焦分部的意义,提出温病的病机是按照三焦的规律变化的,他说:“温病由口鼻而人,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温病以手经为主,未始不关足经也。”说明上焦病主要是指肺与心包络,中焦病主要是指脾胃,下焦病主要是指肝肾而言。
  ……
展开
目录
概论
一、《温病条辨》的一般介绍
二、《温病条辨》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三、温病的含义与特点
四、温病、伤寒的区别
五、新感和伏邪
六、三焦辨证学说的内容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七、温病辨证中的重要依据
八、学习研究《温病条辨》的方法

卷首 原病篇
小结

卷一 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寒湿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小结

卷二 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小结

卷三 下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
秋燥
小结

卷四 杂说
汗论
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伤寒注论
风论
……

卷五
卷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