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学存心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87098
  • 作      者:
    孙浩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浩,江苏省仪征市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曾任江苏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扬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中医》《中医外治杂志》《中国临床医生》编委。
  16岁随父孙谨臣学医,为仪征中医儿科“臣”字门第五代传人。1948年悬壶于肆,1951年参加工作,1959年调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661984年任仪征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退休。2008年、2012年先后被聘为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医学存心录》,是宗《内经》“思则心有所存”之意,故各篇冠以“心”名,由“临证心裁”“阅读心得”“临床心释”“方药心悟”“医养心悦”“附篇”六个部分构成。“临证心裁”是作者多年的实践总结,条分缕析,层次井然,所列病例少则数十例,多者一二百例,疗效显著,可以重复。“阅读心得”是读书笔记,为作者对前辈及近贤著作的客观评价,颇为中肯。“临床心释”以问答形式对儿科部分病症进行分析,解决辨证之疑、施治之难。“医养心说”用生动的文笔,深入浅出地将养生保健、食疗防治等加以阐述,对普及医药知识,弘扬中医学术,殊有助益。“方药心悟”是历经半个多世纪使用之有效方药,其中有独创之新经验,十分可贵。“附篇”是2008年后作者的弟子总结其临床经验发表的期刊论文。《医学存心录》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医学存心录》:
  (2)“稚阴稚阳…'纯阳之体”论:小儿时期的生理特点,历来就有“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的论争。编者分析综合各家学说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立论,正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儿时期机体阳既未盛,阴又不足}后者言其生长发育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如草木之方荫,赖阳以生,依阴而长。一般而言,“阴”者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者是泛指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动。所谓“纯阳”者,乃喻其生机蓬勃之意,而非“盛阳”之说,更非有阳无阴之谓。再说小儿病理特点的“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也就是“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生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鲜明学说观点,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关于小儿病理特点:《医学存心录》编者在阐述小儿病理特点中,着重阐明“三常”和“四易”的机制,为临床各科病证的病理分析,作了纲领性的提示。如“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这是小儿脏腑娇嫩最明显,最多见的表现,编者由常到变,逐一分析,并有机联系现代医学中有关生理、解剖、病理等方面的认识,加以论证,为临床把握好“三焦(上、中、下)之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病理特点的分析.意在提醒我们在临证时,必须做到“诊断正确,辨治清楚,治疗及时,用药审慎果敢”,以免临证有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2.证病结合,勇于创新《医学存心录》所编临床各科病证,“既重点突出中医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系统性,又结合西医药知识,把辨证与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试述其例。
  疳证,在古代医学文献中,留有若干记载。但分类名目繁多,病名达60余种之多,涉及疾病范围广泛,给临床运用带来困难。《医学存心录》编者积数十年之经验,通过临床实践,根据“诸病疳皆脾胃病”的论述,认为致病因素以脾气不足、运化无权、进至脾胃虚损、化源告竭而形成的。“疳者,于也”,盖脾胃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以滋养、濡润,若一旦脾气不足或虚损,气血津液的生成和灌输,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出现疳的不同证象。编者透过现象看本质,认定疳证的病因、病位、病机在脾,以脾胃病为主,把古代错综复杂的病名,高度概括为:“疳气、疳积、干疳”三类,形象地勾画了这一疾病在阶段性中的病性特征,为临床辨证治疗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对于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兼证,除考虑该兼症的处理外,仍抓住脾胃这一根本环节。这一分类方法,是编者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发前人所未发的独到之见,已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中医“暑温”病范畴。一般沿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温病中的范围颇广,且各个温病的病因、病机转归规律亦各有不同。尤其乙脑的重症病例来势急暴,未见卫气证候而已出现神昏、痉厥等营血症状,给临床带来了辨证困难。编者通过急性期乙脑的高热、抽风、昏迷的主症,以及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不规则发热、失语、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强直性瘫痪、不自主动作等症状,统统归纳为热、痰、风证进行辨治;不过前者以实证为主,后者则以虚证为多,或虚中夹实而已。此项研究成果,曾被国家科委在《研究报告》中公开推广。
  ……
展开
目录
一、临证心裁
木香槟榔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3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脑炎138例临床报告
活络效灵丹为主治疗宫外孕22例小结
通下降浊法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附67例疗效分析)
宣白承气汤的临床运用
运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治愈顽固性荨麻疹
口疮治火四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异病通用
二子散敷脐治疗小儿汗证(多汗)63例报告
恬静汤(散)治疗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53例
乐膳散治疗小儿厌食症35例报告
祛暑散热汤浴治小儿夏季发热103例
统血消癍汤(散)治疗小儿慢性紫癜
水痘临证浅识
附子在儿科的临床运用
甘麦大枣汤临床新用
外治法治疗小儿内病举验
外治法治疗小儿外症四方

二、阅读心得
钱乙治咳法的学习和运用
钱乙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许叔微通肾气治遗精的运用体会
许叔微情钟苍术
《幼科发挥》脾胃理论之探讨
江育仁“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思想浅析
喜读《江育仁学术经验选集》
理论创新学多建树——访江育仁教授
江育仁“运脾法属于和法”之浅识
《实用中医儿科学》简评
刻意求新注重实用——普通高等中医院校协编教材《中医儿科学》简评
一部构建藏象理论体系的大书——《中医藏象学》读后
探骊二十载,明珠耀杏林——《中医体质学》读后
一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读硕士研究生教材《中医儿科学》
《唯物辩证法》指导我临床实践
一分为二话哮喘
《章次公医案》“儿科惊厥五案”读后

三、临床心释
小儿“五迟”的证治要点是什么?对此有何临证体会
解颅(脑积水)一定要用脱水法治疗吗
小儿癫癎的证治要点是什么?您有何临证体会
小儿夜啼因惊恐所致吗
百日咳从肝论治的机制何在
小儿厌食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治疗
小儿遗尿运用补肾法治疗,为何有效有不效
小儿多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止汗
注意缺陷障碍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如何治疗
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辨证治疗
小儿水痘的临床特征怎样?出疹期和疹后期如何处理
心理性咳嗽有何特征?如何治疗
治慢性咽炎须清胃活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胃脘胀痛、食欲缺乏、嗳气之见症者,用何药为好
过敏性鼻炎应用何法治疗
婴儿奶癣用何种方法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治疗
小儿乳蛾如何辨证治疗
对婴儿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木香槟榔丸在儿科临床如何运用
小儿脾虚泄泻有何外治方法
青春期痤疮以何法治疗为好
如何治疗不明原因的小儿阵发性腹痛
小儿雪口用何法治疗?应怎样预防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证治
简谈小儿脾胃病的病因和治法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辨证二方
栀子、黄芩同为清热泻火药,主治有何异同?——儿科临床如何应用
郁金、枳壳、槟榔在儿科临床如何运用?——水磨入药有何意义
附子、干姜均为大辛大热药,在儿科临床上如何运用
五谷虫、干蟾皮适应何种疳症
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葶苈子均为下痰止咳平喘药,如何掌握运用
冰硼散、人中白散、锡类散都是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外用药,如何使用
檀香、沉香、降香均为理气药,各适用于何种证候
山药、薏苡仁、扁豆、芡实同是健脾药,儿科临床如何运用
橘皮、橘红、橘白、橘络有何功用?在儿科临床应如何使用
稀莶草、威灵仙、秦艽、独活同为祛风湿药,临床上如何运用
益母草、茺蔚子均为行血除水药,二者有何特长
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常用于治疗小儿何种疾病
琥珀在儿科用治何种疾病
牵牛子、蝼蛄皆为通利二便药,各以何见长
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均为活血止痛药,如何选择使用
浙贝母、川贝母、土贝母各有何功用?如何运用

四、方药心悟
龙冰酊
生星散
野蔷薇根
消积散
清暑解热汤
黄榆散
运脾利湿方
芦黛散
海倍散
消疹汤
平疣汤
连附芍甘汤
姜子平喘汤
决明子善治肝热诸疾
蝇蛆还须刮目看
稀莶是祛风湿强筋骨的妙品
穿山甲可消痈散肿
薏苡仁去疣有效
……
五、医养心说
附录 发表于期刊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