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风诊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486872
  • 作      者:
    王广尧,任吉祥主编
  • 出 版 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医:指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的首批、二批、三批、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他们的秘验方、传承经典启迪后人,厚积薄发,勇于创新,是才华与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秘验方:是指或世代口传心授,或源于经典古方增删新订,或经民间验方修改补充,或独创并经验证确有良效的方剂。
  本套丛书根据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特点和优势将国家级名医有关常见病的秘验方收录其中。每一位名医,前面是简介,之后是用药体会,然后是处方,非常实用。每方分为组成、功效、主治、用法、方解、加减、点评、验案8个部分。方名大部分以中医传统方式命名,一部分以西医病名命名,一部分以中西医结合方式命名;各个名医简介概括了名医的业绩、临床擅长;组成中的药物和剂量很是精彩;功效与主治,体现了中医疗效的关键所在——辩证论治;方解将全方的组成一步一步加以分析;点评点出用方及治疗过程的精华之处;验案是最为典型的病例。
  本套丛书经过编辑、整理3年完成,下了很大的功夫编写,对患病人或临床医生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借鉴。
  揭秘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秘验方用药特色,承经典,启后人。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广尧,男,1947年9月出生,吉林省松原市人,编审。198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期主持中医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吉林中医药》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传统疗法大成》、《中老年保健》、《实用针灸法治病法精华》等学术5部,编著《当代名医临症精华》等学术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的中风事件约20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20万,是发达国家死亡人数的总和,每年的脑血管病医疗费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中风病的研究中,中医学从整体出发,强调病证与辨证论治结合,其理法方药贯穿一致,医论医说于继承基础上持续创新,近现代医家更是在中风病现代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与治法,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本书从诊治用药经验的角度,根据全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大量的医论、医话、医案等文献资料,编辑总结了数十位全国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的独到经验,揭示了名老中医治疗中风各具特色的理论见解和治疗规律,着力反映各位名家的用药特色,以利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不言而喻。每篇文后。均附录各位名医的秘验方,这些方剂均为名家的经验结晶,经过数十年临床反复验证,千锤百炼,疗效确切。这些秘验方不仅为广大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而且丰富了中医方剂学的内容,弥足珍贵。
展开
精彩书摘
  本虚标实病八法任斡旋——刘志明
  刘志明,男,1925年生,北京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顾问;全国政协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刘志明教授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症及老年疾病、疑难大症,敢于创新,灵活变通,师古而不泥古,疗效卓著。主要著作有《中医内科学简编》《刘志明医案》,并在各中医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可根据《黄帝内经》标本治则确定其治疗原则:阴阳虚甚者固其本,阴阳暴盛者治其标,阴阳偏盛偏衰者标本兼顾。运用这三条原则,将治本与治标的具体方法综合为固本、开脱、滋阴潜阳、养血熄风、补肾化痰、健脾化湿、益气通络、扶正祛风治疗中风八法。
  一、气血亏竭,亟宜固脱
  五脏精气竭绝,阴血大亏,元阳虚脱,阴阳势将离绝,卒发中风,即为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脉细弱。此为正虚已极,病势最为凶险,亟宜固脱,为单独治本的一种急救方法。代表方剂如独参汤、参附汤,临床运用时,人参用量宜重;若参附同用,人参用量常倍于附子。
  二、阴阳暴盛,透窍开闭
  中风阴阳暴盛,多见闭证。然闭证有阴闭、阳闭之分,故开闭法亦有辛温、辛凉之别。
  辛凉开闭:主治肝肾阴虚,风阳暴张,气血上逆、痰火壅塞之阳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为主证。若痰热偏甚者,急用清热祛痰,芳香开窍之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为佳;风动抽掣者,投以清热解毒、镇痉开窍之紫雪丹为宜。
  辛温开窍:主治痰壅气闭,阳气不运,阴气暴盛之阴闭,以静而不烦,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苔白滑腻,脉象沉滑为主证。急用苏合香丸辛温透窍。开闭属单独治标的一种急救法,应中病即止,一旦神清,便当他图。
  三、阴虚阳盛,滋阴潜镇
  精血衰耗,以致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轻者仅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或夹痰为患,临证多见中经络证候,兼见头晕、头痛、目蒙耳鸣,或少寐多梦、脉细弦、舌偏红等虚实夹杂证,法当滋养肝肾以治本,潜阳镇熄以治标,本虚标实兼顾,共奏滋阴潜镇之功。历代滋阴潜镇方剂颇多,但临证常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如酌加菊花、珍珠母或牡蛎、龟板与地龙等潜镇通络之品,以及豁痰开窍之石菖蒲、远志,清火化痰之竹沥、竹茹、天竺黄、川贝等药物。若肝火炽盛,加龙胆草配合方中黄芩、山栀子,以增强清泻肝火之力;又因阳亢风动最多挟痰,故滋阴之品用何首乌、桑葚、白芍等药,取其滋而不腻也。
  肝肾阴虚不能制阳,甚则肝阳暴动,内风鸱张,气血上逆,壅火壅塞,而发为阳闭。如属中腑,可以清热泻火、开窍安神之万氏牛黄清心丸配合滋阴潜镇法,但需以潜镇为主,稍佐滋阴;若为中脏之阳闭,除急用辛凉开闭之外,多以此法重用潜镇,总以治标为先。
  四、虚风内动,养血熄风
  心主血,肝藏血,心血亏耗可导致肝血不足,而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又因血虚液耗,阴不涵阳,易致心火挟厥阴相火升腾炎上。故心营亏耗多易引起风阳内动,肝火上炎而患中风,临床兼见心悸头晕,虚烦少寐,脉细数或细弦,舌尖红苔干。治宜养血熄风,亦属标本兼顾之法。滋养心营可选复脉汤、生脉散等方,其中人参宜改太子参为宜;姜、桂性温易伤阴助火,故当去之;更加当归、白芍、何首乌等药以增强养血和营之功;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养心安神;还须配合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等平肝潜镇之品;若痰热盛,又可益
  以豁痰开窍、清火化痰的药物。
  五、肾虚痰壅,补肾化痰
  肾元亏虚,肾阴衰竭于下,虚阳浮越于上,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轻者仅见语声不出、肢体偏废;甚则将成暴脱之中风危重证,兼见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妆,脉浮大无力或沉细。法当补肾化痰,以固本为主,稍佐治标,代表方剂如地黄饮子,既可温补下元,摄纳浮阳,以防虚脱,又能开窍化痰,交通心肾,标本兼顾。临证兼见气虚者,增党参、黄芪;偏肾阳虚而见腰膝冷感者,加重附、桂之用量,或酌增淫羊藿、仙茅等药;偏肾阴虚兼见痰热盛者,当去温燥之附、桂,更加清化痰热之品。但若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卒然中风者,
  本法不宜使用。
  六、脾虚湿盛,健脾化湿
  脾气虚弱,中土阳气不运,不能制阴,则阴盛而湿聚痰生,轻者仅为痰湿阻滞经络,而呈中经络症状,兼见体丰面白、头目昏涨、困倦懈怠、纳呆脘痞、脉滑苔腻等症,当以健脾气治本,化湿痰治标。常用苓桂术甘汤偏重治本,二陈汤、导痰汤偏重治标,而十味温胆汤为标本并重之剂;甚者阴气暴盛,痰涎闭塞窍隧,而发为阴闭者,可于辛温开窍之后,继用导痰汤加味祛痰开窍。
  七、气虚瘀阻,益气通瘀
  因劳倦过度,久病失养,高年体虚,则多见气虚而致血瘀,临床表现为偏枯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或自汗心悸,饮食不振,舌淡苔少,脉虚无力,属中经络证候,可见于发病初期,也多见于中风后遗症。治以益气通瘀法,益气即补中益气,为治本;通瘀为活血通络,属治标。代表方剂为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其中黄芪用量宜重,俾气足而血行通畅,配以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地龙通经络,共奏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关于本方的应用,张锡纯曰:“然王氏书中,未言脉象何如。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诚经验之谈。临床若见阴虚阳亢、风火上扰之中风,使用本方切宜慎重。必待阳亢风动已平,症情稳定,确具气虚血瘀证候,方可使用,此时应与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之剂配伍,以防其肝阳复亢。
  八、正虚风中,扶正祛风
  中风发病,外风为诱因之一,且每多挟寒、挟湿为患。对于外风诱发的中风,既要扶助正气,使正气复则外邪易除,同时,又必须祛除外邪,使邪去则正气易复,此即扶正与祛风并举,本虚与标实兼顾之法。但因人的体质有偏于阳虚与阴虚的差异,故外邪客犯之后,证候有寒化、热化之不同,选方用药显然有别,大秦艽汤调理气血,偏于祛风清热;小续命汤扶正助阳,偏于法风散寒,临床不可不辨。
  附:秘验方介绍
  1.苓桂术甘汤合栝楼薤白汤化裁
  【组成】茯苓12g 白术9g 桂枝3g 甘草3g 栝楼12g 薤白9g 太子参12g 生黄芪12g 薏苡仁24g 防风9g
  【功效】健脾化痰、开胸散结。
  【主治】适用于中风病痰湿闭阻经络证,症见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手足活动不灵便,语言不利,舌体强,胸闷气短,时有心悸,口干不饮,大便溏软,舌质淡,胖大,苔薄白,脉濡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加减】若兼见症明显,可随症加减。
  【方解】方中茯苓为君药,健脾并渗利水湿;臣以桂枝温阳化气,配合茯苓以温化水饮;佐以白术、太子参、生黄芪、薏苡仁补益脾气,且助茯苓运化水湿;栝楼、薤白宽胸散结,以开胸阳,点睛之笔在于方中应用防风一味,“风能胜湿”,将中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以炙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桂枝以甘温补阳。共奏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
  【点评】本方是经方苓桂术甘汤与栝楼薤白汤的合方,前者温化痰饮、健脾利湿,后者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经过加减,更能适合中风病证属痰湿闭阻经络者。
  【验案】赵某,女,53岁。1980年12月18日初诊。
  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因脑血栓而致右半身不遂,现感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手足活动不灵便,手指有如戴皮手套,下肢从足趾麻至膝盖,语言不利,舌体强,晨起面部水肿,胸闷气短,有时心慌,口干不饮,大便溏软,脉濡细滑,苔薄白。诊为脾阳不振,痰湿阻滞之中风。治以健脾温化痰饮,佐开胸散结,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栝楼薤白汤化裁:茯苓12g,白术9g,桂枝3g,甘草3g,栝楼12g,薤白9g,太子参12g,生黄芪12g,薏苡仁24g,防风9g。服7剂后,面部水肿除,肢体麻感著减,语言较前流利,稍觉灵活。嗣后以此方出入,服药两月余,右侧头面肢体麻木感完全消失,手足活动正常。
  2.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成】钩藤9g 菊花9g 珍珠母(先煎)24g 牛膝12g 远志6g 石菖蒲6g 石决明(先煎)24g 黄芩9g 茯苓9g 桑寄生12g 何首乌15g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症状主要以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斜,舌红,脉弦数证治要点;常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一般坚持服用全方,若兼见症明显,可作加减。
  【方解】方中钩藤、石决明、珍珠母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菊花、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不致偏亢,是为臣药。牛膝引血下行,配合何首乌、桑寄生能补益肝肾,茯苓安神定志,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俱为佐使药。
  【点评】本方以天麻钩藤饮为方底,易天麻为珍珠母,旨在进一步加强平肝之效,另方加入石菖蒲、远志对药,远志通于肾、交于心,石菖蒲开窍、启闭、宁神,二药伍用,通心窍、交心肾,宁神之力增强。
  【验案】李某,女,65岁。
  1981年8月12日下午5时许,突然跪倒不能站立,觉左侧肢体不灵便,语言不利,伴有头晕、恶心。当晚送某某医院急诊,欲行腰穿被患者拒绝,于翌日请刘老师诊治。自述头昏耳鸣,左手不能举,左脚不能行,舌与鼻唇沟稍左歪,流涎,吞咽困难,甚则呛咳,语言謇涩,恶心,汗出较多,脉弦滑,苔薄黄。血压22.7/13.3kPa(170/100mmHg)。诊为中风,属肝肾阴亏,阳亢风动,挟痰痹阻经络。拟滋阴潜镇,重平肝通络,豁痰开窍。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合牛黄清心丸。处方:钩藤9g,菊花9g,珍珠母(先煎)24g,石菖蒲6g,桑寄生
  12g,远志6g,半夏9g,黄芩9g,茯苓9g,石决明(先煎)24g,牛膝12g,何首乌15g。
  另:牛黄清心丸5粒,每日1粒。
  服5剂后,即能行走两三步,左上肢亦能抬举平肩,言语较前流利,喝水已不呛咳,血压20/13.3kPa(150/100mmHg),余均减。
  二诊桑寄生改为15g,增太子参12g,停用牛黄清心丸。此后即以上方随证化裁,服药30余剂,口眼?斜完全恢复,左侧肢体活动自如、语言清晰,能料理较轻家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风病
中风论治十法………………………………………………………… 张 琪 002
1.涤热醒神汤………………………………………………………………… 005
2.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汤……………………………………………………… 007
3.清热养血疏风通络方……………………………………………………… 008
本虚标实病八法任斡旋……………………………………………… 刘志明 010
1.苓桂术甘汤合栝楼薤白汤化裁…………………………………………… 013
2.天麻钩藤饮加减…………………………………………………………… 014
中风需辨阴阳虚,豨莶至阳至阴斟………………………………… 任应秋 016
1.豨莶至阳汤………………………………………………………………… 017
2.豨莶至阴汤………………………………………………………………… 018
论中风病的证治……………………………………………………… 王法德 019
1.苓夏通络汤………………………………………………………………… 022
2.补肾定眩汤………………………………………………………………… 023
辨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卢桂梅 024
1.清热祛痰汤………………………………………………………………… 026
2.养阴熄风通络方…………………………………………………………… 027
从瘀论治中风………………………………………………………… 张学文 029
1.清脑通络汤………………………………………………………………… 032
2.通脉舒络汤………………………………………………………………… 033
3.通窍活血利水方…………………………………………………………… 034
中经络证别三候,中脏腑治分三期………………………………… 李寿山 035
镇肝熄风汤化裁方…………………………………………………………… 038
中风病临床经验总结………………………………………………… 李济春 040
补气活血汤…………………………………………………………………… 042
应用“寓补于消”理论治疗脑梗死………………………………… 李 鲤 045
和中通络汤…………………………………………………………………… 047
中风病治疗经验谈…………………………………………………… 陆永昌 049
熄风外洗方…………………………………………………………………… 051
二期三证辨治中风病………………………………………………… 张沛虬 052
1.活血化瘀汤………………………………………………………………… 053
2.益气活血汤………………………………………………………………… 054
解郁通障法治疗中风病……………………………………………… 陈苏生 056
柴牡三角汤…………………………………………………………………… 057
从瘀热论治中风……………………………………………………… 周仲瑛 059
1.凉血通瘀汤………………………………………………………………… 062
2.祛风涤痰通络汤…………………………………………………………… 063
补肾化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 郑绍周 065
复方仙灵脾汤………………………………………………………………… 066
中风治疗经验………………………………………………………… 焦树德 068
1.镇肝熄风复遂汤…………………………………………………………… 071
2.三化复遂汤………………………………………………………………… 072
3.活络复遂汤………………………………………………………………… 072
4.回阳固脱汤………………………………………………………………… 073
详析病机辨要点,经方时用显效能………………………………… 谢兆丰 074
1.牵正散加味汤……………………………………………………………… 075
2.补阳还五汤加味汤………………………………………………………… 076
3.增液承气汤加味汤………………………………………………………… 077
中风病的用药经验…………………………………………………… 路志正 078
1.导痰汤合黄连温胆汤化裁………………………………………………… 079
2.仿地黄饮子化裁…………………………………………………………… 080
活血化瘀疗中风,醒脑复智有侧重………………………………… 颜德馨 082
1.脑梗灵……………………………………………………………………… 084
2.新加补阳还五汤…………………………………………………………… 086
急当迅折风火,缓宜权衡补虚……………………………………… 何炎燊 088
1.加减防风通圣散方………………………………………………………… 090
2.加减地黄饮子方…………………………………………………………… 091
3.代茶方……………………………………………………………………… 093
旱田黄龙饮治疗复合性中风………………………………………… 蒋日兴 094
旱田黄龙饮…………………………………………………………………… 095
阴阳离乱风作祟桑钩温胆汤可平…………………………………… 赵金铎 096
桑钩温胆汤…………………………………………………………………… 097
从虚实闭脱辨治中风………………………………………………… 王季儒 099
1.自拟通络活血汤…………………………………………………………… 100
2.自拟通络益气汤…………………………………………………………… 101
3.自拟镇肝益阴汤…………………………………………………………… 102
4.自拟固脱保元汤…………………………………………………………… 104
第二章 中风病先兆
自拟二丹饮治疗中风先兆…………………………………………… 高濯风 106
二丹饮………………………………………………………………………… 107
自拟验方治疗中风先兆……………………………………………… 郭维一 108
中风先兆基本方……………………………………………………………… 110
第三章 中风病急性期
出血性中风病治疗经验……………………………………………… 任继学 114
1.抵挡汤加味………………………………………………………………… 116
2.至宝丹、苏合香丸、真紫雪散、醒脑健神丹加味……………………… 117
通腑化痰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 王永炎 119
1.化痰通腑饮………………………………………………………………… 120
2.星蒌承气汤………………………………………………………………… 121
中风病证治挈要……………………………………………………… 陆芷青 123
1.凉肝熄风、豁痰开窍、通络化瘀方……………………………………… 124
2.养阴熄风、豁痰通络、活血化瘀方……………………………………… 125
3.补阳还五汤加味…………………………………………………………… 127
标本虚实辨治中风病………………………………………………… 周炳文 128
1.加减羚羊角汤……………………………………………………………… 129
2.加味涤痰汤………………………………………………………………… 130
出血性中风病证治…………………………………………………… 钟一棠 132
平肝潜阳熄风汤……………………………………………………………… 133
第四章 中风病恢复期
中风病治疗经验……………………………………………………… 张伯礼 136
补阳还五汤加味……………………………………………………………… 137
中风后遗症辨治五法………………………………………………… 王立忠 138
1.健脑益智汤………………………………………………………………… 140
2.补阳还五汤加减…………………………………………………………… 141
论中风病的证治……………………………………………………… 任琢珊 143
镇肝熄风汤化裁方…………………………………………………………… 146
中风病临床经验总结………………………………………………… 张云鹏 148
抗偏瘫方……………………………………………………………………… 150
标本兼治治中风……………………………………………………… 李振华 152
1.复瘫汤……………………………………………………………………… 154
2.祛湿通络汤………………………………………………………………… 155
心肝脾三经立法治疗中风…………………………………………… 杨友鹤 157
转舌丹………………………………………………………………………… 157
佛手汤系列方治疗中风病…………………………………………… 夏永潮 159
1.佛手益气活血汤…………………………………………………………… 160
2.佛手育阴汤………………………………………………………………… 162
3.佛手二陈汤………………………………………………………………… 162
4.佛手通腑化痰汤…………………………………………………………… 163
5.佛手熄风汤………………………………………………………………… 163
中脏腑辨闭脱、开窍以通腑为捷,中经络审虚实、治瘫以活络为要
……………………………………………………………………… 谢昌仁 165
镇肝熄风汤化裁方…………………………………………………………… 167
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治疗经验总结…………………………………… 詹文涛 168
益气聪明汤和补阳还五汤化裁方…………………………………………… 170
中风后半身不遂的证治……………………………………………… 颜乾麟 172
1.黄芪赤风汤………………………………………………………………… 174
2.小续命汤…………………………………………………………………… 175
左病治血右病治气…………………………………………………… 麻瑞亭 177
1.中风右病治气方…………………………………………………………… 178
2.中风左病治血方…………………………………………………………… 17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