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郝万山说健康.Ⅱ,不生气就不生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77958
  • 作      者:
    郝万山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不生气就不生病》是一本有温度的书,郝万山作为一个从医五十载的老中医,他的愿望是天下人都不得病、少得病。他在书中春风化雨般通俗讲述中医理论,并为读者提供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希望每个渴望健康的人都认识到:防病抗衰老重点在调控情绪,健康又长寿关键是修心养性。

  情绪过激和负性情绪持久而导致发病,已经成为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是历代养生家共同提倡的养生三大法宝。中医伤寒第一人郝万山教授以81个生动无比的真实医案,昭示健康养生的根本: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

  “大医治未病”,必须牢记:人有情绪是本能,人能控制情绪是本领,人人都要认识本能,又应当不断提高本领。很多疾病本来就可以不必发生。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郝万山,著名的中医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伤寒第一人,国家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中医讲学足迹遍及亚欧美澳和港台在内的国内大多数省市。
  ◆权威的医疗专家:主任医师,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难治病症,对精神躁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对妇女月经病和围绝经期前后诸症等的治疗,尤有独到经验。著名经络研究学者祝总骧称赞他为当代中医伤寒第一人,与以世家或祖传秘方取胜的名医相比,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半个世纪的学医、行医中建立起独特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渊博的中医学者:主编或合著专业书籍30余部,专著《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郝万山话中医》、《郝万山说健康》等畅销国内外,影响深远。
  ◆勤奋的健康传播人: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养生大讲堂》等主讲嘉宾,深受观众喜爱,健康科普讲座遍及大江南北。

展开
内容介绍

  《不生气就不生病》是一本在寻找病根与祛除人体心理疾病进而探讨养生之道方面取得重大革命性突破的图书。《不生气就不生病》是当代中医伤寒第一人郝万山开创的说健康风格系列作品的里程碑之作,是一剂开给焦虑时代的人们最宝贵的药方。郝万山教授学医、行医长达半个世纪,亲眼看到因为心理情绪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产生、家庭失和、事业挫折的大量实例,对病人在疾病中的痛苦挣扎感同身受,本书从高达就诊病人总数80%—90%的心身性疾病中选取81个生动无比的真实医案,讲解因情绪过激和负性情绪持久而导致的形形色色的疾病从发病到治愈的每一个细节。郝万山教授将复杂抽象的中医理论以轻松的现代语言和故事转译,并将养生的要领和真谛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静心才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法宝,养心才是养生诸法中的第一法门。
  《不生气就不生病》是一本有温度的图书,他提出的“不生气就不生病”的养生观必定引领中国健康养生图书的新潮流。不生气就不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原本就是个朴实的常识,只是人们在拥有健康的时候,常常不认识这个常识。而在生病之后,焦虑紧张恐惧,更不去思考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同样有着直接的作用。郝万山教授恳切指出:防病抗衰老重点在调节控制情绪,实现健康长寿关键在养心修性。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并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每一位渴望拥有健康的读者分享。新书附赠郝万山教授66条养生金句,供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体味践行,愿天下的人都不得病、少得病,更不得大病!

展开
精彩书评

  ★养生、养心、养性,我听郝老师的。
  ——阎崇年(著名清史专家)

  ★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人生怎样才能健康、成功和幸福。
  ——王立群(著名学者)

  ★不焦虑、不生气,就能不生病;知未病、治未病,才能夕阳红。
  ——沈力(著名主持人,中国荧屏第一人)

  ★与当代中医伤寒第一人郝万山教授共同探讨健康长寿之道。
  ——祝总骧(著名经络研究学者)

  ★小时候就看过妈妈手抄的歌谣叫《莫生气》,长大了才知道不生气那么有意义。开卷有益,一块儿学习“有快乐才健康”的道理。
  ——悦悦(《养生堂》主持人)

展开
精彩书摘

  人脑生来有两个,关照好肠脑才能根除消化系统慢性病(节选自第三章)

  从临床观察可见,几乎所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除了因饮食不洁和饮食不节外,几乎都和负性情绪相关,尤其和生气相关。看来古人把情绪和肠子联系起来的说法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深有体会的。那么现代自然科学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近些年,医学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生来就有两个脑,一个是颅脑,一个是肠脑。
  动物最初的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的蠕虫动物,那时没有颅脑,神经细胞就在消化道的组织中,在食管、胃、小肠与结肠(就是大肠)的内层组织中,在那里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物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这就是肠脑,也可以叫腹脑。
  随着生物的进化,生存竞争的激烈,为了能够适应环境,需要更复杂的神经系统,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颅脑。但对健康十分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再与胃肠相联,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于是基于自然进化的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
  就人来说,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进入头颅,形成颅脑,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分布在消化道,形成肠脑、腹脑。两者通过迷走神经相连接。打一个比喻,颅脑和肠脑就像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会相互影响,荣则俱荣,枯则俱枯。
  在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神经肽是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作用广泛而又复杂,在体内调节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如痛觉、睡眠、情绪、学习与记忆、乃至神经系统本身的分化和发育都受神经肽的调节。
  负性情绪会明显地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神经递质和肽类物质的分泌,于是就直接影响了消化系统工作的异常,造成了消化系统从上到下的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并进而影响到全身健康状况的改变。也就是说,当你抑郁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抑郁;当你焦虑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焦虑;当你悲伤忧愁或者生气暴怒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悲伤忧愁生气暴怒。
  我们前面所说的肠易激综合症、肠痉挛腹痛、便秘、肠穿孔、急性阑尾炎伴穿孔,以及上一章谈到的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等,就是负性情绪导致颅脑和肠脑功能失调引起的。
  治疗这样的病证,并不是只用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就可以获得疗效的,这些方法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而要用调控情绪为主的方法,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舒肝解郁,和胃调脾,定志安神,通过药物来改善体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调控情绪,根除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效果。
  这样看来,断肠人在天涯,我搜肠刮肚想起的愁肠百结、愁肠九回、九曲回肠、愁肠寸断、泪干肠断、倾肠倒肚、柔肠寸断、牵肠挂肚、柔肠百转、荡气回肠、古道热肠、别具心肠、蛇蝎心肠、锦绣肝肠、热心肠、铁石心肠等等,真的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古人超敏感的身心感觉、身心感受得出的经得起现代科学验证的结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百病生于气 养生先养心(郝万山)

第一章  你能控制好情绪吗 
80%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头发与情绪怎么扯上了关系 
鸽子得脑溢血为什么比人康复得快 
没有情绪的反应,人类就不可能繁衍到今天 
情绪到底如何界定
情绪是座大房子,“七情”“五志”是根基 
没有哪一种灾难比心理危机给人带来的痛苦多 
人类调控情绪所走过的路 
情商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更是生命健康的基石 

第二章 都是生气惹的祸 
消化系统许多病都是情绪惹的祸 
生气给14岁少女种下了什么病根 
丈夫背信弃义,妻子饮食俱废 
百病生于气,不生气就不生病 
脾胃是后天之本,胃气壮则百病消 
老编辑病来病去的玄机 
一点火就着的脾气为啥不利于健康 
胃是情绪的显示屏 

第三章 人体胃肠的奥秘 
重读天净沙,谈谈断肠人
赶车的壮汉为什么突发肠穿孔 
恐惧让值班的女孩一夜患病 
产后生气遇困难,胃肠痉挛四十年 
长达14年的腹痛、腹泻竟然来自于坏情绪 
十倍的工资,也付出了十倍的身体和心理代价 
儿童排便难,家长焦虑是根源 
人脑生来有两个,关照好肠脑才能根除消化系统慢性病 
“食不语”与消化系统的利害关系  
大道至简,三招解救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第四章 女性特殊时期的关爱 
悲伤暴怒后月经突然中断 
肝主疏泄而藏血,为女子先天之本 
开车受惊吓,女孩收到了闭经这个沉重的“礼物” 
负向情绪是女性特殊时期的无形杀手 
坐月子生气百分之百会引发各种疾病 
气血失和,身体多处疼痛难平息 
守护生命不可不知的中医术语——三焦 

第五章  人会被吓死吗 
恶作剧竟然吓死了人
对癌症的持续性焦虑远远大于癌症本身对健康的损害 
一个极度恐惧导致精神崩溃的心理实验 
人会被吓死,并不是空穴来风 
人体的自调机能是健康的保护神 
非典的启示:看透生死反而不会死 
解放自调机能,方得养生真谛 

第六章  烦人的皮肤病
脂肪瘤为什么神奇地减少了 
郁闷焦虑使皮肤淀粉样变顽固难愈 
皮肤与神经原本是同宗 
牛皮癣全面爆发只因房产纠纷 
痤疮类常见皮肤病是如何痊愈的
白癜风轻与重是情绪的晴雨表 
促进皮肤病好转和防止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第七章 PART SEVEN 莫名其妙的痛 
固执己见说胃痛,断送了自己性命 
突然足跟痛,居然是心梗 
女士足跟痛,竟然是心病 
全身窜着疼,伤什么都不能伤心 
学习压力大,学生头痛多 
白领不堪重负,疼痛缠身真要命
痛经难耐,竟是自我暗示在作怪 
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治病从调肝开始 

第八章  都是焦虑的错
从即将赴美留学的大学生看焦虑症的典型症状 
掀起精神疾病的盖头来 
妈妈焦虑儿恐慌 
儿子焦虑爹紧张 
家长焦虑洁癖,孩子行为怪异 
治疗身体、平复情绪才能停止焦虑 

第九章  远离惊恐发作 
惊慌恐怖的感觉在一瞬间神奇消失 
判断急性焦虑发作的四个依据
所有的精神疾病都存在的病机
心脏病发作,不要迷信别人的经验 
惊恐障碍、冠心病发病要分清 

第十章  和抑郁说再见 
一位中年女士的痛不欲生 
诊断精神抑郁的两大标准 
病在情绪,根在身体 
看五行规律,找治病要领 
抓病机,一人之计在于胆和三焦 
和解消百病,选方寻经典 
阳光下的运动胜过吃药 
别让讳疾忌医害了你,抑郁症完全能够治愈 
躁狂发作,健康都去哪儿了 

第十一章  气从何来 
人在疲劳后容易发脾气 
饥饿低血糖,情绪难稳定 
性饥渴是夫妻生气的导火索 
骨折外伤后,焦虑暴躁难自控 
经前和经期情绪爱波动 
睡眠不足容易极度情绪失控 
如何防止和面对情绪失控 

第十二章   情绪真的决定人生吗 
老罗和老薛的“冰火两重天” 
正向情绪带来高能量,负向情况导致低能量   
提高管理情绪能力的八个要领 
在拥有健康的时候,知未病与治未病

附录:郝万山66条养生金句
后记   大医治未病( 纪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