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伤寒温病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473986
  • 作      者:
    鲁兆麟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鲁春溥承受家传,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鲁兆麟幼承庭训,亦立志于中医事业,于1959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后师从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致力于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文献学研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专论》,与王永炎院士共同主编《中医内科学》高级参考书等。作为我国中医医案学研究的创始人,主编了《二续名医类案》《中医医案学》,为中医医案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内容介绍
  2003年开始,作者组织相关专家在《二续名医类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中医医案的整理研究工作,进一步对中医医案进行遴选、甄别,使该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整理完成了《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的编撰工作。2013年,《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一书,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这是对本项工作的巨大肯定。《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伤寒温病卷)》即在《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整理编次而成。
展开
精彩书摘
  郑重光
  仙柯族侄,秋杪内伤生冷,外感寒邪,形盛气虚,中宫素冷,即腹痛作泻,呕吐发热,里证多而表热微。余初作太阴治,用苍术、炮姜、桂枝、二陈、香砂之剂,畏余热药,易医用柴苓汤。至十日,寒邪直人少阴,渐变神昏不语,默默但寐,肠鸣下利,足冷自汗,筋惕肉悯,复召治疗,病势已危。主用真武汤加人参、干姜,回阳固脱,众医议论不合。惟秦邮孙医以予不谬,令祖晓齐先生主持,坚托余医。遂以真武本方,加人参三钱、干姜二钱、附子三钱,日投三剂,汗泻稍宁。其时令岳母曰:“药则效矣,奈热不退,何?”余曰:“此证以身热为可治,若不热,则厥冷下利不止矣。故余留热医也。”照上药服至三十剂,历一旬始省人事,筋惕下利方止,询其前事,全然不知。后服理中汤匝月方起。盖少阴病以阳为主,热乃可治也。
  赵宅寡居蒋氏,年四十外,五月得吋疫伤寒,初医未辨时疫,概作伤寒正治,发表有汗而热不退,再用清热,即干呕吐蛔。七日后延余往治,脉弦数而无力,余曰:“此时疫证,仍邪自里发于表,非若伤寒自表而传于里也。初因误汗,徒伤正气,清热必定寒中,以致干呕吐蛔,急宜温中安蛔,免邪人里。”即以小柴胡汤加炮姜,去黄芩。四剂呕止蛔安而经水适至,夜则谵语,即前方加当归、赤芍、红花,作热人血室施治.至十一日。乃大战汗出而解,已身凉脉静,一日一夜矣。忽复烦躁,面赤戴阳,渴欲冷饮,赤身跣足,或歌或哭,谵妄如狂。他医有谓汗后余热未尽,当用竹叶石膏汤者;有谓汗虽出而里未通,宜用承气者;又有谓余先误用炮姜热药贻患者,议论杂出。余答曰:“皆不然。初因邪未出表而误汗,以伤阳气,致中寒干呕吐蛔,又值行经而伤阴血,气血两虚,故出战汗。幸战而有汗,邪方外解,若战而无汗,正属不治。今身不热而脉反大,乃真阳外越,不急用参、附,必再战而脱。”余主用四逆汤加人参,煎成而不敢服,瞬息间,病人索被恶寒,方信余言。即以前四逆乘冷灌之,面赤渐淡,就枕略睡片刻,醒则又躁,即急煎如前大剂,亦用冷饮,方熟寐一时,及醒,问前事全然不知,反倦卧于床,不能昂首矣。用参、术、炮姜,一月方瘥。
  吕惟斗翁令眷,住居仪真,癸亥正月初旬,余自真州发郡,路遇令婿黄苍润兄价,执帖相招,至诊其脉,细数近疾,重取全无,舌卷焦黑,齿垢枯黄,卧床去被,露胸取凉。问其病源,初二日开窗梳头受寒。前医用麻黄汤发汗,汗出后即烦躁,因而又用石膏白虎汤,遂致如此。口索冷水,复不能咽,而房内又设火三炉,余曰:“病人如此怕热,何须置火?”家人答以主母平素畏寒,日常所设。余曰:“此乃阴极似阳,亡阳脱证。”辞不治。其时朱姓生翁在座,力嘱用药,勉以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生附子三钱,干姜二钱,人参三钱,甘草一钱,人尿、猪胆汁各五匙,煎成灌下一半,而人即昏沉不能咽,约一时许回苏,已离魂至江口,醒云扬州医生药好,复索余药,服后熟寐,次日回阳,齿舌润滑,如常畏寒矣。继用理中、生脉汤十数剂而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伤寒
第二章  温病
第三章  风温
第四章  春温
第五章  暑温
第六章  湿温
第七章  伏暑
第八章  秋燥
第九章  冬温
第十章  大头瘟
第十一章  中暑
第十二章  痧证
第十三章  霍乱
第十四章  疟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