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地震:我们如何与地震相处:how can we get along with the earthquak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847302
  • 作      者:
    侯建民[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地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地震出版社立足于“论坛话题谈话题,今日头条抢头条”的创意,加速度策划推出本书。内容紧紧围绕嘉宾观点,结合公众关心的地震问题,融入我国防震减灾“3+1”工作体系,点明“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工作所应该具有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度解析“互联网+地震”工作模式。
  本书抛砖引玉,希望使更多的防震减灾工作者能够坚持将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融合的思路,摸索出适合不同领域工作内容并更加有效的“+”机制,实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
  过两者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地震”工作模式,探索构建“互联网+地震”的战略格局,不断提升地震部门的公共服务,达成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目的。本书是首部全景展现“互联网+地震”公共服务路线图的行动指南。
展开
作者简介
  侯建民,副研究员,从事地震监测、地震大数据、地震新媒体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创办了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实现新地震消息的全自动对外发布,并以此形成了地震新媒体服务系统
  
  潘怀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地震监测预报、信息服务、地震应急处置等领域的业务和管理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对严重的震情形势,如何用现代新信息和技术手段有效地减轻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和火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可能。
  震害防御相关基础数据的取得和成果的应用推广,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想使“大数据”在防震减灾方面发挥“实时性”的作用,快速准确地作出决断和传递信息,只能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实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地震’’论坛:应用现代技术,携手媒体力量
“互联网+地震”论坛开启防震减灾工作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促进地震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
多方努力进行“互联网+地震”的尝试
对地震大数据中“人”的关注非常重要
本世纪破坏性大地震是不是明显增多了
我一直想为地震事业做点什么
透过今日头条大数据看地震
关于地震,网友最关注哪些热点话题
地震行业和新媒体能进行什么样的技术合作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综合影响力持续强劲

第二章 互联网+地震监测预警: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减灾实效
地震预警被称为“秒级处理技术
预警存在盲区,但是仍然能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有坚实的基础
地震预警的重点区域必须有所选择
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必须有政策规矩
地震预警装置已应用于中国高铁新型动车
发挥预警系统的功效不可忽视培训宣传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和推广
我国一直在努力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目前的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站布设情况
在信息时代强震动观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资源整合建设统一多用途的监测网络
大数据技术能够带给地震预报研究很多启示

第三章 互联网+地震应急救援:及时收集信息,科学组织抢险
在应对地震中互联网的力量开始超越传统媒体
新媒体的先进技术改变灾害的救援和报道进程
人们深刻感受到“互联网+救灾”所带来的一切
与微博合作,践行“互联网+地震”行动
互联网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把大数据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深度融合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速度和质量并重
积极进行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方面的尝试
遥感技术在应急救援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急救援体系进步显著,仍有薄弱环节
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第四章 互联网+地震灾害防御: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搞结实
第五章 互联网+防震减灾宣传:创新内容方式,有效应对谣传
第六章 互联网+地震信息共享:发掘大数据,活用物联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