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92616
  • 作      者:
    黄友初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友初,男,1978年生,浙江苍南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温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台湾勤益科技大学客座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曾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温州大学教坛新秀等荣誉。近年来,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已在《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中国教育学刊》、《数学教育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已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数学素养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数学教师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尽管数学素养一词已耳熟能详,但是何为数学素养?它的内涵是什么,该如何测量学生的数学素养,又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些问题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研究》对国内外的数学素养发展和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分析,然后对PISA的数学素养测评进行研究,探讨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理论基础、试题编制过程和标准、测评过程和结果分析等内容,并对上海和台湾在PISA数学素养测评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研究,对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并构建了基于数学素养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职前和职后教师的数学教学、数学素养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生、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职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研究》: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大运动量的“题型+解法”的解题训练,学生被逐步训练成了反应灵敏的“解题机器”。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数学智能被降低为解题技能,甚至沦为了一种本能,学生仅能对熟悉的题型产生本能的反应,而对陌生的题型束手无策,无法灵活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虽然说这种应试教育也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它培养出的综合素质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系统的(郑正亚和石循忠,2001)。邹云志和王宝富(2004)指出,目前的数学教育,在内容上缺乏时代感,教学手段仍没有脱离应试、解题的模式,学生参与少,难以唤起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学的评估还比较落后。
  由此可看出,数学素养在我国的数学教育中还是缺失的。虽然,新课程改革将数学素养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是很多后续的配套措施和研究都还没有跟上。无论是在理论阐述上,还是在教师培训方面,都未能清晰地阐明数学素养的内涵,以及说明基于数学素养的数学教育理念应该为何。这也导致了很多一线教师对数学素养的理解不清晰,要么将其理解为降低知识难度的活动和推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乱贴数学素养教育的标签;要么还是坚持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很多学者(肖绍菊,2006;刘和景,2006;全光淑,2014)的调查都表明了,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和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而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对数学素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是不无关系的,尤其是对数学素养内涵、测评和发展的研究。
  2.数学素养在教育研究中的缺失
  研究数学素养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认清数学素养的本质特征,把握关键要素,从而实施更为合理的数学教育,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素养的内涵是基础,只有厘清数学素养的内部生成过程和外部表现,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育;但是数学素养发展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测评才能检验,也只有通过测评才能找出哪些环节比较薄弱,在这种反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可以认为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和发展是研究数学素养的三个关键要素。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三个要素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
  虽然,有关数学素养的研究论文数量众多,但是这其中有很多文献都是探讨数学素养的价值,说明推行数学素养教育的意义,缺乏深入分析数学素养的内涵。黄秦安(2001)指出,虽然从研究现状看,作为整个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各种研究已是硕果累累,然而各门学科的素质教育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存在就事论事、缺乏理论高度等不足。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素养的价值
1.1.2 数学素养的缺失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本书的框架结构

第2章 我国的数学素养研究
2.1 我国数学素养的发展过程
2.1.1 政策的引导过程
2.1.2 研究文献的特点
2.1.3 教育实施的过程
2.2 文献中的数学素养内涵
2.2.1 无直接阐述时期
2.2.2 内涵的组合说和发展说时期
2.2.3 内涵阐述的多元化时期
2.3 大陆数学素养的测评与发展研究
2.3.1 理论探讨
2.3.2 实证研究
2.4 台湾数学素养的测评与发展研究
2.4.1 数学素养的测评
2.4.2 数学素养的发展
2.5 数学素养研究趋势分析
2.5.1 数学素养内涵的研究趋势
2.5.2 数学素养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的数学素养研究
3.1 数学素养术语的发展
3.1.1 《克劳瑟报告》和《考克罗夫特报告》中的数学素养
3.1.2 欧美其他文献中的数学素养
3.2 不同术语数学素养的各自内涵
3.2.1 Numeracy的内涵
3.2.2 Quantitative Literacy的内涵
3.2.3 Mathematical Literacy的内涵
3.2.4 Mathematical Proficiency的内涵
3.2.5 Matheracy的内涵
3.2.6 数学素养内涵的归类
3.3 数学素养的测评与发展研究
3.3.1 数学素养与个人发展研究
3.3.2 个体数学素养测评研究
3.3.3 数学素养的发展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ISA的数学素养
4.1 PISA简介
4.1.1 PISA的测评对象和方式
4.1.2 PISA的测评科目和目标
4.1.3 PISA的学生抽样和问卷设计
4.2 PIsA的数学素养内涵
4.2.1 DeSeCo的核心能力研究
4.2.2 PISA的数学素养定义
4.2.3 PISA数学素养的能力表现
4.3 PISA的数学素养测评
4.3.1 试题的编制
4.3.2 测评结果的处理
4.3.3 试题的类型和分析
4.4 我国学生在PISA数学素养测评中的表现
4.4.1 上海学生在PISA数学素养测评中的表现
4.4.2 台湾学生在PISA数学素养测评中的表现
4.4.3 PISA2012中数学素养与学生、学校、家庭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学素养与数学课程
5.1 国外数学课程中的数学素养
5.1.1 欧美重视数学素养教育的背景
5.1.2 国外对数学素养教育的研究
5.1.3 主要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数学素养
5.2 我国数学课程中的数学素养
5.2.1 我国数学课程的改革历程
5.2.2 数学素养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影响
5.3 基于数学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
5.3.1 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不足
5.3.2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若干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学素养与数学教学
6.1 扎实全面的数学教学知识
6.1.1 数学教学知识的内涵
6.1.2 基于教学知识的数学素养教学
6.2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6.2.1 智情结合的教学设计
6.2.2 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
6.3 教学案例展示
6.3.1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展示
6.3.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展示
6.3.3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展示
6.4 研究总结与展望
6.4.1 研究结论与启示
6.4.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