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一流专家。
2.“条目式”结构,打造“百科全书式”中国科学技术史。
3.中国人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通史”能否媲美李约瑟的鸿篇巨制。
4.有总目,有年表;既好读,也好用。
本书是第一部既有高度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本书汇聚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全国一流学者,撰写各自领域研究精深的专题,以百科全书“大条目”形式的专题串联起来,展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历史全貌。全书上自远古,下迄当代,按照大致时间顺序分为五卷:《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技进于道》、《旧命维新》。每卷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设置大小不等的专题,每个专题都是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中的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思想。全书共300多万字,包含天学、地学、农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中国科技史所有学科,同时配备“名词简释”、“中西对照大事年表”,各卷末附全书总目录,方便检索使用。
本书立意高远,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明的发展;既集中国科技史研究之大成,又关照了普通读者;既有宏大叙事的志气,又有扎实学问的作风,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史。中央特别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进步、科技强国,国家的政策和体制是完成这项重大工程的有力保障。本书适逢盛世,是修史之典范。作者队伍集中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各领域的学者。体例结构敢于创新、易读易懂,文风平实;装帧大气、朴素典雅、中西结合,具有大书风范。
——全国妇联副主席、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焦扬
本书出版过程虽历尽千辛万苦,但对文明积累是很有意义的。本书既是一部通史,又吸收如此多学者专家贡献智慧形成著作,不仅仅是形式上,在学术上、内容上也多有创新。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名誉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
本书出得正当其时,我国的科技处于全民关注的时代,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开展,本书是重要的读本。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深入浅出,博采众长,是既有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科学史。本书注意了纵向时间贯通,横向面上覆盖,又特别注意了知识点的深入,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通史。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
这部通史云集了如此多的专家,与科学史学科研究的成熟和细化有关,科学史专家也在趋向专门化。今天夸好电视剧的流行说法是“良心剧”,这部书也是“良心书”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记得江晓原曾给我讲如何选书来读?第一看作者,有些作者无论写什么都值得看;第二看题目,有些题目无论谁写的都值得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别的书取过这样的标题,而江老师写的书,甚至是性学和科幻,都值得期待并认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
我很赞成这一种结构方式,真是蛮机智的,能规避风险,又切实可行。
——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
我特别喜欢这五卷的标题,从《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技进于道》到《旧命维新》,非常精彩。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潜伟
我们以往把历史当作旧账本,以为编通史有客观存在,谁编都一样。但历史并不是一个旧账本。为什么有的科技史著作不好看,因为作者掌握的史料很丰富,但是史学观念很陈旧,对文明理解很肤浅,只能作为史料来看。我很愿意看到江老师编的史。而且这种编法让看起来很厚的书,其实很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
Ⅰ-源远流长
Ⅰ-中国古代天学概述 / 江晓原
Ⅰ-先秦:百家争鸣中的科学技术 / 戴吾三
Ⅰ-中国农学及农学概念之演变 / 曾雄生
Ⅰ-《考工记》与中国古代手工业 / 戴吾三
Ⅰ-从简帛医籍到经典成立 / 廖育群
Ⅰ-简牍文献与中国数学史 / 邹大海
Ⅰ-中国传统计量的历史发展 / 关增建
Ⅰ-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 / 钮卫星
Ⅰ-中国古代建筑 / 傅熹年
Ⅰ-中国古代角度概念与角度测量 / 关增建
Ⅰ-中国造船与航运 / 席龙飞 施鹤群
Ⅰ-先秦时期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 / 王 璐 梅建军
Ⅰ-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音律 / 关增建
Ⅰ-青铜王国的技艺:中国古代铸造技术 / 谭德睿
Ⅰ-中国炼丹术 / 蒙绍荣
Ⅰ-《九章筭术》与刘徽 / 郭书春
Ⅰ-名词简释 / 孙萌萌
Ⅰ-中西对照大事年表 / 毛 丹
本书立意高远,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明的发展;既集中国科技史研究之大成,又关照了普通读者;既有宏大叙事的志气,又有扎实学问的作风,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史。中央特别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进步、科技强国,国家的政策和体制是完成这项重大工程的有力保障。本书适逢盛世,是修史之典范。作者队伍集中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各领域的学者。体例结构敢于创新、易读易懂,文风平实;装帧大气、朴素典雅、中西结合,具有大书风范。
——全国妇联副主席、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焦扬
本书出版过程虽历尽千辛万苦,但对文明积累是很有意义的。本书既是一部通史,又吸收如此多学者专家贡献智慧形成著作,不仅仅是形式上,在学术上、内容上也多有创新。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名誉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
本书出得正当其时,我国的科技处于全民关注的时代,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开展,本书是重要的读本。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深入浅出,博采众长,是既有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科学史。本书注意了纵向时间贯通,横向面上覆盖,又特别注意了知识点的深入,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通史。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
这部通史云集了如此多的专家,与科学史学科研究的成熟和细化有关,科学史专家也在趋向专门化。今天夸好电视剧的流行说法是“良心剧”,这部书也是“良心书”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记得江晓原曾给我讲如何选书来读?第一看作者,有些作者无论写什么都值得看;第二看题目,有些题目无论谁写的都值得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别的书取过这样的标题,而江老师写的书,甚至是性学和科幻,都值得期待并认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
我很赞成这一种结构方式,真是蛮机智的,能规避风险,又切实可行。
——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
我特别喜欢这五卷的标题,从《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技进于道》到《旧命维新》,非常精彩。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潜伟
我们以往把历史当作旧账本,以为编通史有客观存在,谁编都一样。但历史并不是一个旧账本。为什么有的科技史著作不好看,因为作者掌握的史料很丰富,但是史学观念很陈旧,对文明理解很肤浅,只能作为史料来看。我很愿意看到江老师编的史。而且这种编法让看起来很厚的书,其实很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