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类学》:
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一系列科学发现,人们总会在有意无意间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的深层的内心,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割断人的以神性为基础的精神性形象。基于对人的形象的还原与简约化,基于把人自身表层化,就必然会造成对人的形象的种种轻视与贬损,于是,人就有了另外几幅典型的表层的非诗意的画像。
画像之一:人是机器。这是西方18世纪唯物主义的一个观点。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写过一《诗意人类学》,书名就叫《人是机器》。否定了人的心灵的特殊性。随着现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人与机器有了更多的互换性与可替代性。对于身体这样的硬件只是一种硬件罢了,任何地方都是可以替换的。就和普通的电脑一样,可以换一块显卡(眼睛)、一块网卡(神经接入设备),乃至CPU(电子大脑)。这一关于人的形象的论断似乎有了更多的支持力。画像之二:人是动物。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科学的意义上肯定了人的动物出身,人是从猴子慢慢进化而来,人只是黑猩猩的近亲,98%左右的相似度。这是所谓的自然主义观点,其实从大的方面来看这也属于唯物主义的思想潮流之一。画像之三:人是经济动物。人身上的经济渴求成了最重要的人性之一。甚至连马克思的学说也对这点肯定无疑,认为人的经济存在、经济地位决定了他的意识类型,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甚至决定了他的阶级感情等。一句话,决定了他的人性基础。画像之四:人是自然的奴隶。这里所谓的自然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谈,人在整个自然之中的孤立,人的出现的偶然性,人也被强大的、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这其中也包括来自内部的自然——性、饥饿等,也就是说人也是自身的奴隶,被基本的自然欲求——性的欲求、生存欲求等——所奴役。这也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思想支点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