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运动养生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67942
  • 作      者:
    王敬浩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敬浩,(1969~),女,博士,教授,毕业予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曾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并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二等资助。现工作于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处,任副处长,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方向硕士生导师,广西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体育教育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担任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干课教材《传统体育养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编委,主编《身心运动的文化解构——太极拳与健康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参编著作《现代民族学》曾获教育部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年)二等奖,发表的论文《中西身体文化对健康的不同诉求》(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曾获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三等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运动养生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重新审视中国有记载以来的运动养生方法及其背后所依托的思想观念,对中国运动养生做整体的把握和高度的概括,揭示中国运动养生的文化本质、发展逻辑、基本原理、技术构成规律等,力图构建一套完整的中国运动养生理论与技术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运动养生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
  (二)“健身气功”所折射出的身体文化悖论
  “健身气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最早于1996年提出的概念,国家体育总局还相应地创编了四种健身气功功法。然而,细究“健身气功”概念及其功法,则发现一些模糊不清的现象:健身气功的运动形式与以往的气功存在着相似性,那么它与以往的气功究竟有什么不同?评价健身气功对身体的作用存在着双重可能性,即“健身”作用和“气功”作用,那么应该以哪一种为准?等等。为了厘清这些现象,本研究认为,从“健身气功”形成的文化语境角度来进行梳理,或许可以得到启示。
  1.“健身气功”概念提出及其功法产生的历史回顾
  1996年,鉴于当时气功管理比较混乱,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在文件中,将“健身气功”定义为:“群众通过参加锻炼,从而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属健身气功。健身气功管理归口为国家体育总局。”此定义的目的是为了与医疗气功区别开,医疗气功的定义是:“对他人传授或运用气功疗法直接治疗疾病,构成医疗行为的,属于医疗气功。医疗气功管理归口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此后,于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4号令《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又重新对健身气功做了界定:“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该概念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创了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2.“健身气功”产生的文化语境分析及其内在悖论揭示
  新编的健身气功功法被分别命名为:“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易筋经”和“健身气功·六字诀”。从字面上看,这四套功法与我国历史上早已存在的功法类同,都属于“气功”类,只不过加上了一个限定,即“健身”;从内容上看,都是在原有功法基础上,对各个流派的整理和创新。从“健身气功”使用的目的上看,国家政府既要顾及以往“气功”热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情结(这种情结的本质应该是对气功能够产生身体有效作用的认可),又要努力给人们以健康的引导(其本质是要建立现代健身理念)。然而,“健身气功”这个名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彰显出巨大的张力。因为,在西方“健身运动”传人与普及的情况下,“健身气功”一词必然包含着西方与东方的观念冲突;为了阐释清楚“健身气功”这一特殊现象,看来必须对“气功”和“健身”这两个词做全面的考证。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运动养生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观念下的运动养生内涵
一、养生观念之生命哲学本质
二、养生观念下的身体技术之本质
三、运动养生的概念
第二章 运动养生的历史演变与逻辑
一、发生阶段——原始巫舞
二、发展阶段——导引行气
三、转折阶段——内丹
四、分化阶段——气功
五、理性回归阶段——健身气功
六、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
第三章 运动养生的现代性反思
一、运动养生与现代健身需求
二、运动养生与现代体育精神
三、运动养生与现代身体文化

第二部分 运动养生技术体系构建
第一章 运动养生技术的渊源及其类型建构
一、构建的视角与方法
二、由仿生动作演变成的“动”法及其发展
三、由闭气动作演变成的“静”法及其发展
四、由食气法与闭气法结合形成的“动静结合”的“行气”法及其发展
五、运动养生技术体系归纳
第二章 运动养生技术历史演变的总体特征
一、从注重身体外在表现趋向注重身体内在感知
二、从单式动作趋向套式动作发展
第三章 运动养生技术发展的动力
一、医学观念的不断融入促进了运动养生技术的丰富与完善
二、儒道释思想的渗入决定了运动养生技术同源而异流
第四章 各类运动养生技术运动原理及其科学阐释
一、肢体活动类
二、肢体导引类
三、静法类
四、意念导引类

第三部分 运动养生技术构成规律探析
第四部分 运动养生技术操作之维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