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目睹创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及大型强子对撞机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861337
  • 作      者:
    阿米尔·D·阿克塞尔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目睹创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及大型强子对撞机史话》作者阿米尔·D·阿克塞尔是出色的数学和科学史研究专家,已经出版了十多部数学、物理学方面的科普书,其中有些已成为科普著作中的经典和畅销书,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广受科学爱好者的欢迎。在LHC最近发现希格斯粒子的重要时刻,我们把阿克塞尔博士这本通过记述LHC实验而介绍高能物理学发展前沿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供青年学生、科普爱好者及时了解目前高能物理学的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阿米尔·D·阿克塞尔(Amir D.Aczel,1950-),出生于以色列海法.21岁时负笈美国,在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数学和物理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又在俄勒冈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阿克塞尔博士是出色的数学和科学史研究专家,已经出版了十多部数学、物理学方面的科普书,其中有些已成为科普著作中的经典和畅销书,被译成了多国文字,如《费马大定理——解开一个古老数学问题的秘密》(Fermat’S Last Theorem:Un-locking the Secret of an Ancient Mathematical Problem)、《纠缠态——物理学的最大之谜》(Entanglement:The Greatest Mystery in Physics)和《上帝的方程式——爱因斯坦、相对论和膨胀的宇宙》(God’s Equation:Einstein,Relativity,and theExpanding Universe)等。阿克塞尔博士经常在世界各地作科普报告,也常常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出现,广受科学爱好者的欢迎。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坐落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瑞士和法国交界处的乡村地下26.659千米长的环形隧道中。它的宏伟目标是要再现大约137亿年前,宇宙创生之初万亿分之一秒时的炽热高密状态。2012年7月4日,希格斯玻色子在LHC上现身,填补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缺失的一环,显示了LHC的强大威力。
  《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目睹创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及大型强子对撞机史话》围绕LHC这一国际上迄今体积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高能物理学家孜孜以求的微观世界图景。著名科普作家阿克塞尔在国际顶尖科学家团队尝试这个耗资数十亿欧元的装置能否实现其宏伟目标的关键时刻,通过将我们带入CERN的控制室,开始了他对这个也许是科学史上最受关注的事件的讲述。透过CERN和LHC的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视角,阿克塞尔丰富和增强了我们对认识未来科学发现所需的基本概念的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目睹创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及大型强子对撞机史话》:
  即1930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举行的物理学大会的放射性分会的与会者。泡利的信,日期为1930年12月4日,宣布了他对新粒子存在的预言,鼓励大会的与会者通过辐射实验寻找它。显然,泡利决定写这封信,而不是在提交的论文中宣布自己的发现,原因是他自己无法参加这次物理学大会,而去参加在苏黎世的鲍尔湖酒店举办的时尚舞会!两年后,在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中子(一种大得多的粒子)后,费米(EnricoFermi)命名了泡利假想的粒子——中微子(neutrino,可能是意大利语中对中子neutron的昵称)。“中微子”就是“小中子”。
  泡利的“放射性女士和先生”谁也没有发现他在理论上预言的新粒子。然而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柯万(ClydeCowan)和莱因斯(Fred—erickReines)戏剧性地从核反应堆中发现了它,从而确切地证实了泡利的猜想。现在我们认识到,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产生了电子和反中微子(antineutrino)。从更本质上说,是中子中的一个下夸克(downquark)转化成一个上夸克(upquark),从而使得中子转化为质子,伴随产生电子和反中微子。
  电子与反中微子是相互关联的,由于它们在费米B衰变过程中相互关联。支配β衰变的作用力称为弱核力,或简称为弱力。将中子转变成质子,同时伴随产生电子和反中微子的粒子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这种反物质出现的过程展示出反物质是如何在物质为主导的宇宙中产生的。中子直到1932年才被发现,而夸克的存在是在30年以后才被提出的。
  中微子来自宇宙空间,而其中大部分来自太阳的核反应过程。正如柯万和莱因斯实验中所显示的,它们也可以在核反应堆中大量产生。1956年中微子的实验发现引起科学界的极大震动。中微子能够自如地穿过物质。由于中微子非常轻,而且不带电荷,所以不与物质发生电磁作用。例如当中微子穿过原子时,原子并不释放电子。
  ……
展开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质子大爆炸
第二章 LHC和人类认识宇宙结构的长期探索
第三章 一个叫做CERN的地方
第四章 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机器
第五章 LHCb与反物质消失之谜
第六章 费恩曼和标准模型的序幕
第七章 “是谁安排了这一切?”——发现跳跃的轻子
第八章 自然界的对称性、杨一米尔斯理论与夸克
第九章 猎寻希格斯粒子
第十章 希格斯粒子如何诞生在一辆红色科迈罗里并衍生出三个规范玻色子
第十一章 暗物质、暗能量和宇宙的归宿
第十二章 寻找弦和隐藏的维度
第十三章 CERN会生出黑洞吗
第十四章 LHC和物理学的未来
后记
附录A LHC的探测器是如何工作的
附录B 粒子、力和标准模型
附录C 本书用到的重要物理学定律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