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功能共振分析方法: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建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98792
  • 作      者:
    (丹)Erik Hollnagel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功能共振分析方法: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建模》从哲学高度阐述了社会和技术发展带来的事故本质的变化,对功能共振的事故原理及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提出详细具体的分析步骤和方法,并给出若干应用案例。可以说,《功能共振分析方法: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建模》对于全面地认识和理解FRAM从而领会系统安全理论方法的精髓具有极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功能共振分析方法: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建模》:
  从这个意义上讲,输入可以理解为开始做某事的许可或指令,而且必须是功能可以检测到并认可的。虽然字面上可理解为数据,但实际上输入是一种信号,表明功能可以开始。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输入表示环境状态的改变,就好比输入是物质或能量,例如,如果输入是一个许可或工作指令,那么在输入到达之前的状态就是[许可出现:“假”],而到达后的状态就是[许可出现:“真”]。正当状态由“假”转为“真”的时刻,功能才能开始。这种状态改变可能十分具体,例如文件夹里的一页纸,给后厨下的一份点菜单,来到急诊室的患者,或者全部汽车已装载到渡轮上这一现状;状态的改变也可以是象征性的或者抽象的,例如恐吓公告,或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禽流感警告。
  输入的这种作为功能起始信号的角色也说明功能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检测门限值可能过高或过低,因此输入可能会被曲解或误认为是其他信息等,详见第6章介绍。
  虽然在流程图以及其他类似的图表中,输入一输出关系常用连线来表示,但是在FRAM中并不是这样。其实输入(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只不过是功能的几方面特征之一,必须清晰地对应于至少一个其他功能的输出。事实上,FRAM确信这种对应是存在的,这种对应表现出功能间潜在的、而非现实存在的耦合;而所谓现实存在的耦合是指在实例中的给定条件下实际存在的耦合。现实耦合总是潜在耦合的子集,它们都可能与系统设计时的预期有所不同。
  虽然所有功能都有输入,但输入并不一定是必需的,在FRAM中,对于给定的前景功能,必须定义其输入,而对给定的背景功能则未必如此。本章后文中会对两类功能的区别进行解释。
  5.2.2输出
  功能的输出是功能运行(例如通过处理输入)的结果,因此可以表示物质、能量或信息(即命令或决策);输出也可以表示系统状态变化,或表示一个或多个输出参数的变化。例如从ATM机中取款,输出既可以是用户当前所持有的钱(这种情况下输出是实物或物质),也可以是状态变化,例如[用户持有钱:真]。当然,输出也可以表示启动下游功能的信号。
  输出对于解释变化在系统中的传播方式十分重要,如果功能出于种种原因发生了变化,那么必然认为输出也以某种方式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如果输出没有变化,则没有理由认为功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知道功能输入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功能实现方式的变化的,由于功能的输出将会是其他功能的输入,这些输入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相应功能的变化,继而引起那些功能输出发生更大的变化。但是要注意,情况并不总是往坏的方向发展,功能也可能补偿或抑制输入的变化,使其输出不受影响。实际上,这就是对系统柔性的一种理解。
  ……
展开
目录
第1章 需求
1.1 “(相对)无知”
1.2 无知、复杂性与难解性
1.3 重新定义系统
1.4 从概率到变化
1.5 小结
1.6 本章注释

第2章 知识背景
2.1 线性思维的自然性
2.2 简单线性思维
2.3 复杂线性思维
2.4 动态系统与并行发展
2.5 第二控制论
2.6 小结
2.7 本章注释

第3章 原理
3.1 成败等价
3.2 近似调整
3.3 涌现
3.4 共振
3.5 小结
3.6 本章注释

第4章 方法:准备工作
4.1 获知正确运行情况
4.2 第0步:确认FRAM分析目的
4.3 本章注释

第5章 方法:识别与描述功能(第1步)
5.1 如何识别功能
5.2 六方面特征
5.3 功能描述的问题
5.4 本章注释

第6章 方法:识别变化(第2步)
6.1 不同类型功能的变化
6.2 行为变化的表现(表型)

第7章 方法:变化的聚合(第3步)
7.1 功能上下游耦合
7.2 针对前提的上下游耦合
7.3 针对资源或执行条件的上下游耦合
7.4 针对控制的上下游耦合
7.5 针对时间的上下游耦合
7.6 针对输入的上下游耦合
7.7 上下游耦合中的问题
7.8 本章注释

第8章 方法:分析结果(第4步)
8.1 消除、预防、保护和易化
8.2 监控(行为指标)
8.3 抑制
8.4 关于定量化
8.5 本章注释
……
第9章 三个案例
第10章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