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学森与技术科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9376
  • 作      者:
    姜玉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钱学森与技术科学》以总揽技术科学发展史的眼光,运用科学史方法,以坚实的史实和实证研究为基础,呈现出技术科学产生、发展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历史画卷。作者从宏观上勾勒出技术科学兴起和繁荣的历史进程,发掘出技术科学思想的丰富内涵。仔细梳理了钱学森学术成长经历,展现出钱学森继承发展应用力学学派学术思想、总结提炼技术科学思想的过程与成就。还深入讨论了技术科学与国家需要、计划体制结合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姜玉平,安徽怀宁人,1976年10月5日生。1998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档案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学技术史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高等教育史、钱学森学术思想等,已在《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报纸和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近40篇,合著或参编专书5种。
展开
内容介绍
  什么是技术科学?钱学森是一位什么样的科学家?他的科研风格和学术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对技术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重要贡献?他对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和影响是什么?《钱学森与技术科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姜玉平编著的《钱学森与技术科学》对技术科学的起源、成长及扩张的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专题考察,揭示出技术科学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显著地位。精心梳理了钱学森学术成长心路历程,发掘出其继承并发展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学术思想、总结提炼出技术科学思想的过程与贡献。发掘利用大量原始档案等史料,展现出技术科学在中国植根、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图景、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其对中国航天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另外,还深入探讨了技术科学在中国成长的机制与影响因素。这些融理论与史实的研究重构了历史,阐发了一些精辟见解,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对于弘扬中国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避免重蹈覆辙,也不失其现实意义。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一个令人瞩目的科学领域——技术科学
第二节 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旨趣与目标

第一章 哥廷根数学学派与应用力学的兴起
第一节 应用力学兴起之时的国际学术背景
第二节 克莱因倡导和推动科学与技术结合理念
第三节 普朗特建立应用力学的学术范式
第四节 冯·卡门发扬光大应用力学学派思想

第二章 钱学森的技术科学之路
第一节 交通大学的高材生
第二节 师从天才——一个应用力学翘楚的升起
第三节 总结、推广和发展技术科学思想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三章 钱学森对技术科学思想的提炼和发展
第一节 技术科学产生的学理与历史基础
第二节 技术科学的学科性质: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综合
第三节 技术科学的价值与功能
第四节 技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五节对新兴研究领域的预测
第六节本章结语

第四章 技术科学思想与十二年科学规划
第一节 科学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
第二节 技术科学思想与科学规划的制定
第三节 力学——技术科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四节 六项“紧急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

第五章创建技术科学研究机构——以力学研究所为中心
第一节 考察东北
第二节 力学研究所的建所方针、工作方向与任务
第三节 物色聚集优秀人才队伍
第四节 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五节本章结语

第六章建设技术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节 钱学森技术科学人才培养理念
第二节 1950年代初期我国力学教育状况
第三节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
第四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第五节本章结语

第七章组建技术科学学术共同体——以中国力学学会为中心
第一节 中国力学学会的成立
第二节 中国力学学会的学术活动
第三节 本章结语

第八章“大跃进”运动中的技术科学——以力学研究所为中心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在科学界的发动和展开
第二节 力学界对“大跃进”运动精神的贯彻
第三节 力学所工作方向的转变
第四节 “上天、人地、下海,服务工农业”
第五节迷失在“献礼”运动中的力学所
第六节“大跃进”运动的反复与钱学森保护技术科学的努力
第七节将工作内容集中于“三大任务”
第八节本章结语

第九章技术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与突破——以力学研究所为中心
第一节 科学界对“大跃进”运动后果的纠正
第二节 力学所对工作方向和任务的调整
第三节 “五大协作任务”——为导弹、火箭等航天技术探路
第四节 钱学森对力学所研究工作的指导
第五节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
第六节深度参与国防尖端技术任务
第七节高超声速讨论班与星际航行座谈会
第八节本章结语

第十章余论
第一节 技术科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则
第二节 技术科学适合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第三节 技术科学适应计划科学体制
第四节 技术科学的当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