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选对好地方,汲取正能量:为什么好地方能让你健康和长寿?:the science of place and well-being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340953
  • 作      者:
    (美)埃斯特·M. 斯滕伯格著
  • 出 版 社 :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世界自然疗愈经典译丛第五弹!
  本书被哈佛大学授予健康类普及读本特别成就奖!
  自然环境和建筑构造既能让你生病,也能让你康复。
  好地方让你的身心与环境达到完美状态,让健康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你必须找对好地方,汲取正能量!
  为什么说环境很重要?因为它带给你最直接的生存空间,决定你的生活品质,影响你的日常情绪,甚至操控你的身心健康!
  如何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如果传统的风水学里有太多不靠谱的迷信,那么本书提出的建筑神经学就是真正的科学──简单,易行,助你构筑自己的健康福地!

展开
作者简介

  埃斯特•M.斯滕伯格(Esther M. Sternberg),注册医师与医学博士,从行医转向研究生涯,目前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任教,并任职于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负责分子-细胞-行为整合神经科学研究计划和神经-内分泌-免疫学与行为研究计划。她针对大脑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应激反应对大脑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有关论文及综述百篇以上。本书之外,她还著有《内部平衡:健康与情绪之间的科学关联》(The Balance Within: The Science Connecting Health and Emotions)。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外在环境影响着健康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认同。如果说中国的风水学说是在玄而又玄地臆想空间的神奇,那么,国外现代新兴的跨专业学科建筑神经学将风水与科学、现代医学等紧密联系起来,从科学的角度探究空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们通过神经系统及其结构感知周围的世界,某些特定的地点能让我们感觉愉快与安全,而某些又让我们恐惧与不安。因此,疗养地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疗养效果及恢复速度:风景宜人、山清水秀的疗养地点促进了身体的疗愈和恢复;单调的高墙却让人在康复上“吊车尾”。
  别以为这是一本晦涩的科学读物,书中大量研究者经历的趣闻轶事将让你觉得这像一本点缀了科学知识的《人物》杂志。本书从神经系统及其结构的科学层次出发,为环境对人体康复的影响提出科学依据,并将研究引入一个复杂且目前仍捉摸不透的记忆存储领域,还深入探讨了地点是如何使人产生恐惧或安全感等诸多科学问题。
  从书中你将了解一座城市的建筑对居民生活与身心健康的影响,懂得医疗设施如何建造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体的康复,更明了个人如何选择合适的好地方以汲取正能量帮助身体康复。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能够根据其他人的个人能力、动机和个人特征来判断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即便他们的行为主要是由环境力量所造成的。这本精心撰写且至关重要的书指出,现代医学在治愈这个问题上犯了基本性错误。同时,本书还指出环境和空间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帮助人们远离疾病保持健康。
  ——约翰·卡斯奥普(John Cacioppo),《孤独是可耻的:你我都需要社会联系》(Loneliness: 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的作者


  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不仅文字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多彩,还提供了许多关于集体愈合力和福祉的独特见解。埃斯特·M. 斯滕伯格揭示了自然环境和建筑构造的力量,从而达到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丰富人类生存经验的目的。享受它吧,你会从阅读中获益
  ——诺曼·L.昆斯(Norman L. Koonce),美国建筑师协会(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前首席执行官


  这本生动的书从人的角度探讨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所居住的空间——无论是医院的房间,还是宽敞的户外空间——不仅仅是让我们保持健康或产生疾病的背景,实际上,它们还能够对疾病或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本书中,斯滕伯格用易于阅读的语言阐述了科学道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探索历程之中。同时,它也能够让病人及其照顾者了解到身心科学的方方面面。
  ——安妮·哈灵顿(Anne Harrington),《内部的愈合:心身医学发展史》(Cure Within: A History of Mind-Body Medicine)的作者


  埃斯特·M.斯滕伯格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作家兼物理学家,她前往希腊探索了古老的真相;她愈合了自己的伤痛,并证明了她所追寻的真理。凭借其专业的科学素养和清晰的文笔,她阐明了大脑和免疫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环境和空间、阳光和音乐来重新运作我们的大脑,从而使自己远离疾病迈向健康。
  ——盖尔·希伊(Gail Sheehy),《人生变迁》(Passages)的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文版序:构筑你的健康福地
  丁东
  一,科学的风水学
  居住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在中国形成了一门古老的风水学说。风水学说根据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认为居住环境与居住者的健康、命运息息相关,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必须与自然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才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万代。
  如何利用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是中国古代风水学说的核心理念,她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何处选址、建筑形态、朝向方位到内部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生活智慧。比如从选址来讲,一栋良好的建筑要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在北半球来说,这样的房屋可以最大程度的接受阳光,并抵御寒冷的北风。背后的山体可以挡风,山上的树木能涵养水土,前面的水体可以提供生活及种植的水源,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
  不仅仅在中国古代的中原文化圈形成了系统的风水学说,我相信,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形成了类似的风水学说。毕业于哈佛的设计学博士俞孔坚教授在《回到土地》一书中,曾介绍了边远的云南哀牢山区哈尼族的居住生产模式:哈尼族在云贵高原上世代以农耕为生,其居住地山势陡峭,生存艰难,但哈尼人在这里却创造了生活的奇迹。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部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哈尼人视之为众神居住的龙山,一般不许族人进入打猎砍伐;在海拔1500-2000米的范围,则是属于人类居住的村寨;在村寨的下方,一直到山脚,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生长着他们赖以生存的水稻。山顶的森林涵养了水土,雨水顺山而下,流经哈尼村寨,供人们饮用洗涤,并把人畜的粪便冲下山,给下方的农田带去养分。上千年来,哈尼人一方面保持着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同时又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天、地、人、神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模式。
  但是,拥有合理内核的风水观念,经过历代文人的铺陈演绎,却渐渐脱离原初的朴素面貌,变得日益复杂繁琐,成为了一个逐渐僵化的体系。为什么这样布置会带来健康?那样摆设会带来好运?看起来高深莫测,但大多数的风水师不过是沿用师承、照本宣科,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我以为,风水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部分,它们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后人只知应当如此却不知何以要如此,即便能够说出一番道理,却一半是根据实践的总结,一半是基于玄学的臆想。因此,凡这一类的学说,用之于事,大都时而准确、时而乖谬,并无确切的定则。不可否认,作为一种多元的文化现象,它们具有哲学思辨的启发意义和文化上的研究价值,但在实践上却缺乏具体的指导意义。
  回到环境与人体健康方面来讲,中国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楼房拔地而起,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水泥森林遮蔽了我们的视线,城市污染、环境压力使城市人感到莫名的压力,城市生活病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和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环境又如何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忽然发现,除了相信传统的风水堪舆,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的学说足以借鉴。
  但当我们把视线转向西方,在最近的十年里,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开始试图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揭开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秘密。
  2002年8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边,美国建筑师协会第一次让科学家和建筑师们走到了一起,这一跨学科的聚会的目的,是为了从建筑学与神经学入手,彻底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微妙关系。
  关于建筑对人体身心的影响,和东方的风水学说一样,西方的建筑师也早就开始探索实践,比如在建筑中引入更多的阳光,注重空气的流通和户外的景观等等。建筑师们直观地感知到,优美的环境能够让人心灵放松,有益身体的健康,而黑暗拥挤的环境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导致疾病的产生。但是从来没有人具体测量过,到底是哪些环境因素激活了人体的哪种神经通路,又如何影响到人的免疫系统,进而促进或损害到人体的健康。我们仿佛预先知道了一个不算离谱的答案,但对解题的过程却一无所知。
  随着现代神经学、免疫学的发展,人类拥有了更为精细的探测工具,人体大脑活动的机理也日益清楚。在科学光芒的照耀下,美国建筑师协会不满足于现有笼统含混的结论,终于,建筑师开始和医学专家携起手来,他们想确切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秘密。新兴的建筑神经学(Neuroscience for Architecture)就这样在美国诞生了。
  埃斯特·M.斯腾伯格博士(Esther M. Sternberg MD)在本书中说明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目标:“如果他们能够理解物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的情绪,以及建筑构造所引起的情绪波动如何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将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考虑在内。”
  对于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建筑神经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们要探求其中内在的机理,而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建筑审美规范;他们要得出科学的结论,而不是以一种玄想的理论来指导建筑的设计。
  以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来相比较,斯滕伯格在本书中关于环境与健康的论述,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的“环境风水学”,她揭示了环境对人体身心影响的生理学基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者,我不能不指出,有人喜欢标榜传统文化的整体性,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但这种整体性却往往以含混不清作为代价。早在上世纪30年代,冯友兰就指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不够明晰;他说他的工作就是要利用近代逻辑分析成就来说明传统概念,“努力将逻辑分析方法引进中国哲学,使中国哲学更理性主义一些。”
  对于事物的了解,是止步于笼统的把握,还是从细部解剖入手,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分野。科学并非万能,但它的实证精神却正为我们传统所缺。正如你在这本书里看到的,着力于局部、细小范围为研究对象的现代科学,在不断探明事物的内部规律后,开始不断交叉整合。由于这样的整合建立在对局部事物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清晰的整体观,它就远远超过了传统文化里混沌的整体主义。
  我想,如果我们建筑风水学能够吸收建筑神经学的最新成果,融合传统的文化心理与科学的实证,完全可以获得新的生命。
  二、环境如何影响情绪
  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的爱人在十年前开始涉足家居软装设计布置,她为大量的高端客户进行了装修后的家居环境营造,后来她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家庭居住空间的色彩感、整洁度、风格品味等看起来很抽象的东西与家庭的幸福指数有一种微妙的联系,她告诉我说,每当她进入一个新的家庭,家居布置等环境因素就会让她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并以此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和谐程度,随着对这个家庭的进一步了解,其结果和最初的感受往往差异不大。
  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和经验的累积。现在,科学家以科学实验明确证明了环境对人体情绪的刺激机制。
  我们知道,人体有五大感受器官,即眼、耳、鼻、舌、身,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共同来感知和认识外部世界。在人体这个世界里,大脑如同总司令坐定山头,下派五大探令官四处打探情报。五官把捕捉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通过神经脉冲传递给大脑,大脑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得出相应的判断,再通过神经脉冲向肢体发出种种指令。
  不同环境中的色彩、声音、气味、质地等元素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并影响到人的情感反应。环境可以让人愉悦放松,也可能带来沮丧紧张,秘密在于,对不同的外部刺激,大脑会分泌出不同的神经化学物质和激素,以帮助人体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这些细微的激素又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极大影响。
  就视觉来说,斯腾伯格引用了南加州大学教授欧文?毕得曼(Irving Biederman)的发现:“当人们看见普遍所青睐的景观,比如说一片美丽的远景、一次美丽夕阳或一片葱郁的树木,那些能够产生内啡肽的路径中的神经细胞就会变得活跃起来。这就意味着当你看着一片美丽的景色,你的大脑会自动向你提供吗啡!不仅如此,当颜色、纵深、运动等元素被添加到景色之中,越来越多的神经细胞变得活跃起来,进一步促进了内啡肽的分泌。”内啡肽是一种让人愉悦而平静的人体激素,一处风景就能触发我们的快乐中枢,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有机会就喜欢到户外郊游的原因吧。
  听觉是人体感知世界的另一重要方式,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认识到音乐与健康的关联。古希腊人在他们治疗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clepius)的神庙中用音乐来帮助病人治疗;中国的《史记·乐书论》也说:“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法国指挥家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在演奏会之前,我会被住宿、交通等问题弄得很疲惫,但当音乐会开始后,我会越来越轻松,从音乐中得到能量,演奏会结束时,我会感觉比之前更加精力充沛。”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精细的大脑探测仪器来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实验证明,音乐能够促使大脑的情感中心分泌出多巴胺、阿片肽、内啡肽等多种神经化学物质,这些内分泌激素对于人的情绪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嗅觉与触觉都同样会对环境进行反馈,激发我们的身体反应。年轻恋人的身体会散发出带有性激素的气味,让双方长期处于兴奋之中;哭闹的幼儿一旦得到母亲的抚摸,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对其他很多生物来讲,嗅觉与触觉还可能是他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比如:狗的嗅觉就特别发达,能够分辨200万种以上的气味;蚂蚁几乎没有大脑,只有几个神经元,却靠它两根触突的相互碰触来交换全部的信息。
  当然,环境不仅会让人分泌多巴胺、内啡肽,带来快乐放松的情绪,也会释放肾上腺素、皮质醇,让人进入紧张兴奋的状态。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界的人和生物都处于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中,面对食物时要立即发动进攻,面对危险时得赶紧逃跑,这些压力反应都需要身体迅速释放储存的能量。如果说血液是身体能量的提供者,大脑分泌的应激激素就可以说是高能的催化剂,它促使肾上腺素及皮质醇的分泌,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肌肉组织,让身体瞬间产生出比平时强大得多的力量。李广情急之中,一箭射穿石头;武松喝酒之后,乱拳打死老虎,都是激素的作用。但过度的应激反应也会带来副作用,造成肌肉僵硬,有很多人在突发的危险面前,就由于过度紧张而无法动弹。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环境中的色彩、声音、气温、质地等要素与情绪、激素、健康之间的因果联系,我们就能够在建筑环境中贯穿这样的原则,成功的营造一个健康的物理空间。在西方,建筑神经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运用于医院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之中,并产生了循证设计这一新兴设计学。
  和擅长于向外探求的西方民族不同,通过对环境的营造来调整身心健康,习惯于内省的东方民族更多走上了禅宗式向内的道路。比如日本人是世界上最为长寿的民族,人们大多把他们长寿的原因归结为以鱼类为食物和注重卫生的生活习惯,但我想,还有没有可能与日本保存良好的传统艺术有关呢?我指的是茶道、花道、香道等生活的艺术。贯穿于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茶道、花道,都是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全方位调整人体身心状态的艺术。她要求在专注、徐缓、宁静中最大程度的激发身体的感受能力,在一朵花中窥见世界,在一刹那中体会永恒。或许我们不能改变所有的外部环境,但忘情于一茶、一花、一香的世界里,我们便足以在内心中体会到世界的美好。
  这一事例提醒,我们也并只是非简单地受制于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因为我们还具有强大的精神创造力,可以无中生有的创造出一个精神的空间。这个心灵的世界能够激发我们的强烈情感,反过来刺激人体神经化学物质和激素的分泌,促进免疫系统的加速愈合。在某些时候,我们的心灵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选对好地方,汲取正能量》可以说是近年来我读到过的最精彩的书籍,在这本书里,斯腾伯格以她细腻优美的文笔,结合最新的生物医学成果,为我们讲诉了一个个关于环境与健康的精彩故事。如果说读书是一次精神的遨游,你展卷阅读,会意于心,这本身就成了一次绝好的康复之旅。
  ……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康复的空间

第二章 观察与愈合

第三章 声音与寂静

第四章 脱脂棉与乳香云

第五章 迷宫与魔幻迷宫

第六章 找到自己的方式

第七章 丢失的记忆

第八章 愈合的思想与愈合性祷告冥想

第九章 希望与愈合的激素

第十章 医院与健康

第十一章 愈合的城市,愈合的世界

第十二章 治愈的花园与我的平和之境

 

参考书目

鸣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