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带您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间谍小说。
★《国家阴谋:以色列的暗杀艺术》:世界各国都搞政治暗杀,犹太人干得漂亮!
★丹尼尔·席尔瓦,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阴谋论大师,以惊心动魄的故事,为您揭示国际政治斗争的阴暗本质,四次夺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全球一。
★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对国际政治真相的深刻批判,任命他为美国大屠杀纪念会的委员。
★席尔瓦的小说虽然极富娱乐性,但又远远超过了娱乐;将读者带入全景式的全球化政治斗争漩涡,视为世界格局教科书也不为过。
海报:
丹尼尔·席尔瓦,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阴谋论大师,以惊心动魄的故事,为您揭示国际政治斗争的阴暗本质,四次夺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全球第一。
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对国际政治真相的深刻批判,任命他为美国大屠杀纪念会的委员。
法国在与谁进行地下交易?
瑞士暴增的财富从何而来?
梵蒂冈的天主教堂为何对二战噤若寒蝉?
黎巴嫩为何收留巴勒斯坦难民又抛弃他们?
席尔瓦的小说虽然极富娱乐性,但又远远超越了娱乐;将读者带入全景式的全球化政治斗争漩涡,视为世界格局教科书也不为过。
加百列穿过马路,肩上背着一只尼龙旅行袋,里面装的是复制的电话机和无线电闹钟。他抬头看了看前面的监听站。卡普已经打开了灯,这是个信号,表示状态安全,可以继续前进。虽然加百列带着一只手机,以备紧急情况,不过他们早已定好了计划,一切通信都以灯光信号来实现。
他走近尤瑟夫公寓的大门,从口袋里取出复制的钥匙。他找出了开大门的那一把,插进锁里,转动。涩住了。加百列轻声屏息地骂了一句。他将钥匙来回锉动了几下,又试了一次。这一回,锁开了。
进门后,他毫不犹豫地穿过大堂。在对“黑色九月”采取行动的那段日子里,沙姆龙给他牢牢地确立了一条原则:迅速而沉重地出手打击,不要担心发出些许噪声,事毕,迅速地撤离。当初,在罗马刺杀“黑色九月”的首脑,是他的第一次任务,事后不到一个小时,加百列就飞往日内瓦了。他希望这次行动也一样顺利。
他走上楼梯,快速走向三楼。一班印度青年人正迎面走下来,两个男孩,一个漂亮女孩。他们在二楼楼梯平台上与他擦肩而过,那一刻,加百列将脸转向一边,假装正在摆弄旅行袋的拉链。印度人继续往楼下走,他悄悄回头窥望,没有人回头看他。他到了三楼的楼梯平台,等待片刻,侧耳听着他们穿过大堂,走出了正门。接着,他才向尤瑟夫的单元走去:第27号。
这一次,两把钥匙毫无阻碍地打开了锁,几秒钟的工夫,加百列已经进入了公寓。他反手关上门,没有开灯。他伸手到旅行袋里,取出一支小手电筒,打开,迅速扫了一下门口附近的地面。他查看着地面上的蛛丝马迹——看看有没有碎纸或其他零碎的东西,因为凭着这些痕迹也许会使尤瑟夫看出有人进过他的家。他没有发现异状。
他调转电筒,迅速查看了室内。他遏止着仔细搜查尤瑟夫住所的冲动。他从远距离观察了好几天,对这个男人已经产生了一种好奇心。他是个洁癖还是个邋遢鬼?他吃什么样的食物?他负债吗?他吸毒吗?他是不是穿着奇奇怪怪的内裤?加百列真想翻看他的抽屉,读他的私人信件。他想看看尤瑟夫的衣物和卫生间。他想看看一切能提供一幅完整画面的东西——一切线索,只要能帮助他了解,尤瑟夫在塔里克的组织中究竟是个什么角色。然而现在,没有时间允许他展开这样的搜索。那样太危险了,太容易暴露。
电筒的光线停在了尤瑟夫的电话机上。加百列穿过房间,跪在电话旁。他从袋子里取出复制品,迅速地对比了一下。完全吻合。杰奎琳的工作干得漂亮。他将电话线从尤瑟夫的电话机上摘下来,换上复制品。尤瑟夫的座机同听筒的连线已经磨损,而复制品上的连接线则是崭新的,于是加百列迅速调换过来。
他向监听站的方向望去,只见卡普的信号灯依然亮着。这说明还可以继续行动。他一边将尤瑟夫的电话放进背包,一边从客厅走到了卧室。
走过床边的时候,他眼前浮现出杰奎琳的裸体,正在揉皱的床单上扭动。这让他很不自在。他说不清自己对尤瑟夫的好奇心是否仅仅出于任务需要。这其中有没有掺杂他个人的情感?此刻他有没有多多少少将这位巴勒斯坦人当作情敌呢?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盯着空床好几秒钟了。你中了什么毒!
他转过身,将注意力集中在无线电闹钟上。拆卸之前,他检查了设置。闹钟闹响的时间预设为早晨八点整。他打开了无线电,波段设在BBC第五频道,音量很低。
他关掉无线电,将电源线从墙上拔了下来。
这一刻,他的手机响了。
他站起来,向窗外望去。安全信号灯灭了。
一想到杰奎琳在床上的画面,他就心浮气躁,以至于竟然没有时刻注意监听站的信号灯。他不等铃声响第二遍,接起了电话。
卡普说道:“快他妈的撤离啊!有人来了。”
加百列穿过房间,来到窗口,向外望去。
杰奎琳和尤瑟夫正从一辆出租车上下来。他们不是去吃晚餐了吗?
他转过身。此刻,他有个严重的麻烦。他已然拔下了无线电的电源。
他必须插回去,在撤离之前,他还必须重新调整好设置。否则,尤瑟夫会怀疑有人进入过他的公寓。
一瞬间,他计算了他们上楼所需要的时间。数秒钟进大门……几秒钟穿过大堂……大约四十五秒上楼梯,然后穿过门廊来到门前。他还有将近一分钟。
他决定继续行动。
他从背包里取出复制的无线电闹钟,插好电源。红色的显示灯一闪一闪:12:00……12:00……12:00……
如此尴尬荒唐的处境,他几乎因此笑了出来。接下来,就看他的手脚够不够快了。只有迅速设置好闹钟,才不至于被逮住。阿里?沙姆龙把他大费周章地找回来,盼他为机构重振雄威,不过现在,一场大溃败也许就在眼前!
他开始按动时间设置的按钮。时间显示开始变化,然而他的手指却被肾上腺素催得颤抖起来,闹钟的八点被错设成了九点。妈的!他必须重新调过二十四小时的一轮。第二次,他设置对了。他设置好当下的时钟时间,然后打开无线电,调到BBC五频道,调整到原先的音量。
花了多少时间?他已经完全没了概念。
他抓起背包,关掉电筒,从卧室走到大门口。一边走一边从身后的腰带间抽出伯莱塔手枪,将它放在外套的正面口袋里。
他停在门口,耳朵贴着门听了听。走廊里很静。他必须出去。公寓里是没有藏身的地方的。纵然有,他也没办法妥善地从里面撤出来。他拉开了门,走进了走廊。
已经能听见楼梯上的脚步声了。
他已经身在走廊,伸手握住口袋里的伯莱塔,迈步往前走。
……
“剪辑利落,故事清晰,人物精致,剧情曲折。”
——《纽约时报》
“高智商的动作惊悚小说。”
——《落基山新闻报》
“对时事新闻敏感,骇人地可信,读起来就像在预言欧洲恐怖主义的成长。”
——《华尔街日报》
悲剧的巴以冲突,绝望的和平议程,复杂国际阴谋和恐怖主义……席尔瓦震撼人心的小说,充满令人目不暇接的紧张情节。
——《出版人周刊》
有趣,扣人心弦,很伟大。
——《罗利新闻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