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杜守林:沃土与良知
林向阳:我为爸爸编书稿
郑海涛:笔耕不辍的林自仁
邱凌:笔沃人生乐无悔
周建华:辛勤为文仁厚做人
张建军:付出的过程也是享受
郑继超:倾注一腔热血探讨文化良知
刘新洲:柏山林
第一章 岁月砌鎏
一张迟拍的结婚照
走出平房上高楼
老广播迷
两次出远门
炎黄子孙一条心
梦中我给学生讲课
想起首届文代会
餐桌的变迁
走进辽宁电视台
“奋勇向前”催我向前
小钱夹
一次难忘的演出
访赵尚文
今昔柏山路
不平凡的一年
搬家
苦乐耕耘30年
三个老物件的故事
家乡巨变
我的穿衣问题
在山谷里收听国庆阅兵式实况转播
《歌唱祖国》伴我前行
照片的故事
因为热爱
我与收音机的故事
我的幸福生活
只要有朝阳日报的地方就有一方豁亮的窗口
第二章 仁爱无疆
他乡遇难有亲人
辛勤的耕耘者
我愿一辈子做教师
鞠盛先生印象
忆李荔
母亲
悼胡景芳同志
“一句话”温暖百人心
拳拳赤子心
悼子安
钱老师,您在哪里?
老师不老
关于“老爷子”的故事
永远的老师
留恋
我家的“一等功臣”
寻找恩师数十年
我为花猫背沙子
我和孙子一起玩
女儿的“指令”1D
我的第一任老师
看望徐大婶
父亲教我写春联
难忘启蒙老师
我和外孙子一起玩
三次被“警告”
怀念爷爷奶奶
远亲不如近邻
恩师如慈母
悼绍安兄
我教外孙子学画画
我给外孙子买玩具
看望恩师
姑娘、姑爷给我洗脚
牵手
第三章 志趣人生
心愿
从看电视到走进电视
书房小记
闲不住的每一天
退休“四好”乐趣多
勤动脑,精神好
永远的楷模
楼顶种大豆
信
健康之路在脚下
剪报好处多
乐在爬格子
珍藏
我与《高玉宝》的故事
明天干什么?
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楼顶三种跳舞草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上网真好
我与“神牛”
欣慰
退休生活三部曲
书信情缘
我的四件“宝”
保持童心,天天开心
养生保健,重在实践
写作真好
楼檐一窝燕
寄赠贺卡正当时
我的“百宝囊”
我的姓名趣事多
土气难改
我的养生之道
我有两个书房
书香人生
我离不开《燕都晨报》
楼顶种植乐趣多
我家的读书生活
读报一我家每天的必修课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家的楼顶小菜园
第四章 乡土之恋
麻秋
谷子赋
游华严寺
耕
秋收小记
家乡“三神”
根-叶·果
三逛凤凰山庙会
童年趣事
家乡景物记
柏山脚下新愚公
秧歌情缘
历尽沧桑的老石磨
沈阳十八天
贤良女的故事
老宅
端午·清晨
日游三洞琐记
游沈阳世园会
大连三日游琐记
燕山湖游记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游记
游棋盘山小记
院子里的树
第五章 振臂鼓呼
从一幅漫画谈起
献给张志新烈士
一堂课与一顿好饭
山洪过后的思索
创业的丰碑改革的颂歌
瑰丽之诗雄壮之曲
学生辍学应引起重视
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
“上帝”也要自重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音乐是高尚神圣的
洒向人间都是笑
小品反映大问题
这样的节目好!
震撼心灵的演出
从“白毛女应嫁黄世仁”说起
快救救孩子吧!
感受明星
“猪圈”“厕所”养老,天理难容!
老歌不老
孝顺常讲常新
为人民唱好歌
给演员们提点意见
“精神食粮”不可少
有感于老艺术家的“三不看”
教育孩子勿忘勤俭
我为《刘老根》叫好!
演了农民,就是功劳!
生产什么样的快乐?
是谁害了孩子?
为《郭秀明》喝彩!
十七个孩子被杀,谁是祸首
“三心”好!
书为“礼”好!
从“考个好学校,找个好老公”说起
三个“多看”天地宽!
为时代鼓与呼
催人向上的三句话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公共场所热吻当休
为《美丽的田野》喝彩
莫忘根本
功夫在诗外
为这个提案叫好
给追星族敲敲警钟
叫停《第一次心动》有感
发人深省——近7万名未成年人被批捕
外孙子书包八斤重
人间真情最宝贵
第六章 韵文雅唱
道德篇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五爱歌
四有歌
三德歌
社会主义好
爱我中华
爱我朝阳
学习雷锋
讲文明树新风
公仆颂
构建和谐社会四字歌
知荣辱,树正气
文明家庭的标志
回归颂
大爱颂
赞英雄少年赖宁
八荣八耻拍手歌
教育篇
作文五勤歌
作文三字经
日记歌
三好歌
育儿歌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孝顺歌
敬老歌
教育子女,要有“四心”
教育孩子,切莫片面
当今孩子八缺少
教子六大误区
好孩子歌
保健篇
养生歌
减肥歌
高血压“十怕”歌
不老歌
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歌
长寿之道
强身健体八字经
返老还童七字歌诀
老人保持身心健康十法
心理平衡——健康钥匙
食疗歌
长寿歌
跋
内容摘要
一个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父子(女)三人皆为土生土长的党员、作家、国家干部。
两代人的文学作品倾注了两代人的家国情怀,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一个家庭的成长,讴歌了一个伟大时代的人文历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