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带与中国文明对外传播与交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751746
  • 作      者:
    幸晓峰,沈博,钟周铭著
  • 出 版 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带与中国文明对外传播与交往》共分为六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四川的地理环境及“古道文化”研究;族群迁徙与文化交流:先秦时期巴蜀同中原的关系;史前文化与巴蜀早期音乐文化的对外交融;辉煌的青铜文化与礼乐文化的传播等。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文化、文明概念的关联性
二、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方法

第一章 四川的地理环境及“古道文化”研究
第一节 四川地貌特征与自然条件
一、四川盆地地貌特征
二、川西高山高原
三、四川水系
四、四川气候特征
第二节 四川对外交往的主要途径——“古道文化
一、“古道文化”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背景
二、蜀道文化研究
三、南方丝绸之路研究

第二章 族群迁徙与文化交流:先秦时期巴蜀同中原的关系
第一节 蜀人源于中原及其迁徙说
一、蜀山氏活动地域考:从龙山文化时期说起
二、岷山氏:迁于蒙山区域的蜀人另一大分支
三、卜辞中所见蜀之地望探析
四、助武王伐纣:殷王朝中期蜀人已西迁汉水流域
五、余论
第二节 巴人源于东夷及其迁徙说
一、学术界对于巴人起源观点的简单回顾
二、巴人源于东夷说
三、东夷族的西迁与孟涂司巴
四、卜辞中“巴”的地望及巴人的迁徙
五、位于汉水流域的巴人及姬姓巴国
六、结论
第三节 “禹生石纽”辨——兼谈夏人的迁徙
一、大禹发源地诸说的简单回顾
二、对“禹生石纽”说的几点看法
三、华夏集团对南方的攻伐及其夏人的迁徙
四、禹生石组——禹生于石传说与川西大石崇拜的结合

第三章 史前文化与巴蜀早期音乐文化的对外交融
第一节 史前陶石文化
一、玉石艺术
二、陶器艺术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与原始乐舞
一、巴蜀神话传说
二、神话传说中的音乐舞蹈
三、陶石乐器
第三节 先秦时期巴蜀音乐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往
一、华夏音乐的传入——秦幽同咏,故有夏声
二、蜀王音乐的演化——东平之歌,幽魄之曲
三、最早的南音“唱和”曲式——侯人兮猗
四、巴渝舞为中原乐舞吸收——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第四章 辉煌的青铜文化与礼乐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辉煌的青铜文化
一、古蜀国大型祭礼仪式与青铜雕塑群
二、大型祭祀仪式场景
三、祭礼乐舞与乐舞用器
第二节 巴蜀文化与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一、金沙石磬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礼乐文明的交融
二、中原礼乐文化向巴蜀地区的传播
三、巴蜀青铜乐器与周边青铜文化的交流
第三节 巴蜀青铜文化与东南亚、南亚文化的交往和传播
一、青铜无胡蜀式戈的向外扩散
二、铜鼓文化的传播
三、外来文化的输入:海贝、琉璃珠、瑟瑟

第五章 巴蜀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及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
第一节 巴蜀文化融人中原文化
一、秦汉时期巴蜀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同化
三、汉代西南地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四、道教起源与道教艺术兴起
第二节 石刻碑文和石阙艺术
一、石刻碑文
二、石阙艺术
第三节 工艺美术品和绘画雕刻艺术
一、陶瓷工艺品
二、绘画、漆画、蜀锦
第四节 画像砖石与音乐歌舞
一、画像石刻艺术
二、说唱乐舞陶俑
三、天籁之音
四、砖上舞蹈
五、大型百戏艺术
第五节 少数民族艺术与汉族艺术的交流传播

第六章 巴蜀文化的全面繁荣及对外传播与交往
第一节 四川绘画艺术及“西蜀画派
一、绘画艺术的兴起
二、画家作画风格
三、四川绘画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 汉唐时期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北进南传
一、西域文化传播与永陵石刻乐器考
二、佛教文化传播
三、成都成为南方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
第三节 艺术的全面繁荣及传播
一、宫廷乐舞
二、民族、民间音乐舞蹈
三、四川戏曲艺术的萌芽
四、雷氏古琴与蜀派琴曲
五、四川职业艺人
六、曲子词和《花间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