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游艺/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教学研究前沿书系》:
借此开学之际,作为一位学长,我想对大家说点心里话。你们凭自己的刻苦学习和明智选择而进入北大,有理由自豪和自信。我在这里一面真诚地向各位表达我的衷心祝贺和欢迎,一面还想就你们的学习交换看法。你们是艺术学科升门后按新的学科专业招生目录而进入北大的第一批艺术学子,你们生逢其时,正是潜心学习、预备在艺术学领域大展宏图的大好时机。在此,我想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适应“北大人”新身份。做北大人,首先要适应这一陌生而又惹眼的新身份。由于是名满天下的全国最高学府,北大本身背负着厚重的历史荣耀和当代使命,无法不成为社会舆论瞩目的焦点。这时,作为北大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常常会被放大、被变形,甚至被歪曲,从而都会受到其他高校、家乡人乃至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我们需要从外到里地适应“北大人”这一新身份。鲁迅曾于北大建校27周年时在《我观北大》中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①你看,身为北大人就必然会中“暗箭”,背“谣言”,但真正的北大人敢于坚守自己的信念,“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鲁迅当年关于北大的这段描述,在今天也还有着现实意义。在今天这个全媒体或自媒体时代,北大人注定了会时常遭受媒体事件的“暗箭”和“谣言”的无端攻击。想想前不久发生的一些微博事件,其舆情运行过程恰是典型的全媒体时代舆情事件图:先是自媒体(即微博)发布信息,接着传统媒体跟进报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持续发酵,当事方不得不及时做出舆情应对,随后中央或主流媒体介入,有关当事方进行调查、公布调查结果或付诸法律手段,最终由中央媒体信息宣告。试想,这类事假如发生在北大人身上,北大学生、研究生、教师身上,社会舆论会如何持续发酵?其后果会如何被不断放大?这告诫我们,北大人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按北大人的身份去自律,去履行,否则就不仅会在社会舆情的捕捉下遭受身败名裂之苦,而且会严重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前途。
第二,悉心体验北大精神与艺术学科传统。这必然与“北大人”这一身份有关。“北大人”意味着什么,本来是见仁见智的事,每位北大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但我想冯友兰先生的话值得重视:“大学是一个自行继续的专家的团体,有其传统习惯,日久而形成一种精神特点。”①我认为他点出了大学精神的三个要素:一是自主性;二是传承性;三是学术团体的共同信念。这告诉我们,大学精神是由大学师生代代相传的独立自主的学术团体特性。它会显眼而又深深地铭刻在大学的师生个体身上,成为他们的言行的显眼标记。大家都知道,北大有北大精神,而北大精神是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具体院系、学科专业显现出来的,特别是要通过它的一届届学生去体现和传承的。我们应当深切体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牢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学术传统,体验北大作为“思想的原乡”的精神内涵。同时,作为艺术学子,我们还应积极濡染北大艺术学科的丰厚传统,这就是蔡元培、萧友梅、朱光潜、宗白华直到叶朗先生等代代相传的艺术学与美学传统。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身心去体验、领会和思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