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678133
  • 作      者:
    杨文志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丛书》基于作者杨文志20多年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和实践的经验,站在公民科学素质变革的时代潮头,力求突出时代性、创见性、创新性、理论性、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以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模式为主线,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球浪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国化、公民科学素质的标准及测度、全民科学素质系列行动、科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科技传播公共服务供给、科技普及公共服务供给、科普产品创意生产与供给、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是对世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极大贡献,给全球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特别是后发国家以极大的启示。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文志,曾任中国科协科学普及部副部长、部长,长期从事科普工作,主要关注和研究领域:中国非政府组织和科技社会团体改革、运营和管理;科学交流、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普及理论和实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等,先后发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素质的要求》等论文60多篇。主要著有《科学技术普及概论》、《现代科普导论》、《现代科普教程》、《现代科技社团概论》,以及审定编辑出版《中国立体农业模式》、《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应对》等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论著共计等10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紧紧抓住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遇,开启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球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丛书》以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模式为主线,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球浪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国化、公民科学素质的标准及测度、全民科学素质系列行动、科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科技传播公共服务供给、科技普及公共服务供给、科普产品创意生产与供给、开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模式等进行了深人系统的研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是对世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大贡献,给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后发国家以有益的启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丛书》是作者20多年研究与实践的总结,在公民科学素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见性、创新性、理论性、前瞻性、实践指导性,适合从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技普及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教学、培训、管理、实践工作者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丛书》:
  (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动员的特点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是指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做的说明、号召和发动工作,其核心是采取适当的传播、宣传和教育手段,通过改善动员对象的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搭建积极有效的工作平台,最大化地集成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用,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地营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物质文化环境,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来①。
  第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是一种工作方法。社会动员是一种工作方法,是指为某项中心工作所做的说明、号召和发动工作,其核心是采取适当的传播、宣传和教育手段,通过改善动员对象的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来促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具体的社会发展目标。严格地讲,全民动员不是资源的新增,而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和集中,以便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展开创造有利的物质文化平台。所以,可以发现,为一个项目所做的动员工作往往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辐射的对象和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具体言之,社会动员工作不但要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本身所约束,还要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前者决定应该动员什么,后者决定可以动员什么①,
  第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动员具有开放性。我国现在处于由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各类资源不再由国家全部垄断,而是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流入市场。仍然被国家控制的那部分资源渗透了巨大的政治因素;而游离在市场里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作为一项非营利性的社会工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具有相当的政府背景,但在操作层面又具有民间性质,这就决定其社会动员与实施工作必须是同时面向体制内外,充分利用组织化动员(即利用政治体制的力量去动员国家垄断的那部分资源)和市场化动员(即面向市场和社会对自由流动的资源进行媒体和竞争动员)去整合各种资源,为达到预定的动员和实施目标而服务。
  第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动员具有平等协商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不同于此前各类科普活动或其他政治文化活动的动员,其主要原因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个具有平等协商、共同参与特点的科学传播活动。我们为此所作的社会动员更是如此。各类动员对象在整个动员过程只是互动网络中的一个个对象点、一个个实施点。它淡化了主体与客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传播者与传播对象、计划制定者与计划实施对象之间的区别。互动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它不再仅仅是对计划的实施对象而言,也不再是那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和任务分配,而是一种参与性的网络系统。每个团体、每个组织、每个地域、每个人在这个动员过程中都成了平等的参与者,要么都是受众,要么都是实施者④。
  第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动员具有细分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就是要面向体制内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动员对象,采取政策动员、组织动员、媒体动员和竞争动员的方式,通过合理的动员机制,不断整合、调配与集中各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地营造良好的社会物质文化环境,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积极有效的工作平台,使之成为公众长期关注的社会焦点,并吸引他们持续参与到此项社会工程中来。同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就是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转化为一个社会发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意图和计划都要力图传递到各个行业的人群中去,让他们明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意义和自己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吸引他们参与其中。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目标和对象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旨在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其动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有明确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动员目标和动员对象。
  第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动员策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动员有整体动员与分项动员①。整体动员,即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推向公众层面,从整体上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行宣传、策划与包装,全程性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施。分项动员,即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施分解成不同类别的多项工作,其动员工作分类进行,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专项方案,实现具体的动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球浪潮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及其起源
一、科学素质乃国民素质基石
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出及定义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一、公民科学素质的价值取向
二、公民科学素质的认知演进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文化差异
四、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球化
一、国力竞争引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历程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经验

第二章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化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国际动向
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
三、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纲领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府推动
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国家体制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规划部署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督促评价
第三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参与
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动员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群动员

第三章 公民科学素质的标准与测度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结构
一、了解科技知识的程度
二、掌握科学方法的程度
三、具备科学思想的水平
四、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
五、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标准
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可度量性
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国际经验
三、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标准的制定
第三节 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的测度
一、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要素
二、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设计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方式
四、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实施

第四章 全民科学素质系列行动
第一节 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一、青少年决定国家未来
二、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三、教会青少年科学思考
四、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究
五、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
六、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第二节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一、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
二、强化农村重点人群科普服务
三、增加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供给
四、开启农村科普服务的新引擎
第三节 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一、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形势
二、城镇劳动者必备的科学素质
三、大力提升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能力
第四节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特殊重要性
二、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必备的科学素质
三、大力提升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科学素质
第五节 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一、发挥科普在人的城镇化中的作用
二、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方略
三、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第五章 科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 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一、科技教育的全景化
二、科技教育的融合化
三、科技教育的乐享化
四、科技教育的促成化
第二节 制定和完善科技教育课程标准
一、学龄前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四、高中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第三节 科技教育公共服务的创新
一、创新科技教育公共服务理念
二、大力提升科技教育师资水平
三、强化学校科技教育服务供给
四、丰富校外科技教育服务供给

第六章 科技传播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 科技传播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
一、大众媒体成为科技信息传播主渠道
二、新媒体对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日盛
三、微传播对公众科学素质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 信息化引发新的科技传播革命
一、科技传播阵地随着公众转移
二、信息技术推动科技传播革命
三、公众需求引发科技传播变革
四、科技传播人的跨界和锐变
第三节 开启科技传播深度融合新时代
一、推动科技传播媒体深度融合
二、实施“互联网+科技传播”行动
三、推动建立科技传播的网络社群

第七章 科技普及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 科技普及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
一、科技普及是公众理解科技的有效手段
二、科技普及是公众释疑解惑的重要途径
三、科技普及是公众参与创新的重要方式
第二节 现代科技馆展教服务供给的创新
一、科技馆展教服务的时代使命
二、科技馆展教服务的发展趋势
三、科技馆展教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
第三节 科技普及活动服务供给的创新
一、大型主题科技普及活动创新
二、群众自主性科技普及活动创新
三、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的情境氛围

第八章 科普产品创意生产与供给
第一节 科学内容是科普产品的灵魂
一、科普始终以科学内容为王
二、围绕公众需求遴选科普内容
三、围绕科技发展遴选科普内容
第二节 现代科普表达方式的创新
一、科普表达方式的时代性偏好
二、科普阅读视听类作品的创作创新
三、科普展教类作品的创作创新
四、科普文创类作品的创作创新
五、科普融合类作品的创作创新
第三节 开启现代新共享科普时代
一、共享经济将为科普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推动传统科普向共享科普的转型
三、建立和完善新共享科普体制机制

第九章 开启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托起中国梦
一、公民科学素质事关中华民族复兴
二、全面小康亟须补齐科学素质短板
三、现代化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
四、全球化对国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成就世界科技强国
一、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
二、厚植创新人才辈出的社会文化土壤
三、适应新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新要求
第三节 公民科学素质引领人民美好新生活
一、科学素质决定生活品质
二、新科技引领人类新生活
三、紧跟人机同台共舞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