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8,推动文化交流机制建设,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816198
  • 作      者:
    荣跃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8)》以专题论文的形式,从总览整个上海文化对外交流事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对于上海对外交流的状况做了研究,同时对上海的文化对外交流理念、场地、设施、内容等做了调查和研究。此外,报告还对上海的文化对外交流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等情况做了具体的论述与考察。
展开
作者简介
  荣跃明,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创新工程“城市文学与文化”首席专家。兼任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上海市社联委员、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
  
  饶先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批评、文化政策研究。
  
  李艳丽,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明治文学、晚清小说、比较文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是国家外交战略和对港澳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跃明主编的《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8推动文化交流机制建设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以“推动文化交流机制建设,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为主题。在把握我国为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群众基础和社会土壤、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我国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审慎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新挑战,聚焦2018年以及未来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问题。全书内容共分为:总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经济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中华文化传播研究、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五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8)》:
  中西文化比较与思辨,比出什么结果,辩出什么东西?就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而言,是中国更强调,还是美国更强调?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方面?
  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自由和民主,民族英雄和国家领袖,这些关键词在美国作何解释,在我国的当下又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读书人口目前为什么不如美国多?文学创作与政治和现实的关系应该怎样?对科学技术持有什么不同的态度?美国的文明程度真如有些人传说的那样高吗?美国人自律方面做得较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反思美国经验和美国现实问题,重读爱伦,坡、舍伍德·安德森、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蕾切尔·卡森、丹·布朗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我们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相对客观的答案,就会对很多人标榜的美国的自由、民主、文明等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的审视,就不会盲听盲信,道听途说,就不会在盲目崇拜别人的同时失去自我。作为中国人,我们就是要武装自己,学好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四十五六岁了,他说:“中国传统文化算他妈什么东西,与西方的文化比起来全他妈垃圾。”这是原话。结果他的部分学生也学了去。我们不是说灌输一种政治的东西,而是说这种理解和这种思维方式都是有问题的。因为他自己根本不懂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却听人家瞎说。就像有一个工科的人在网上分析,说毛主席是伟大领袖简直是胡说八道,他说毛主席一点都不伟大。因为他经过种种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毛主席身高在1。68米到1。7米之间。做这个工作有多无聊,毛泽东是大高个,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们小时候看的都是纪录片,他高出一般人一块,这是肯定的,他不可能垫三块砖吧。咱们这里就是说说这人无聊到了什么程度。而且一说毛泽东,他们好像是深恶痛绝似的,完全不了解,却能莫名其妙地恨起来,也是让人醉了。但是,这样的例子在西方一些国家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多数国家的法律都不允许诋毁自己的民族英雄。
  那么,美国人教自己的孩子们什么东西呢?我们很多人到美国去,一般都是名校、名点、名猫,或者主要就是购物。我去了当然不同,我要深入到他们的宗教团体、礼拜会堂、小学中学,看他们怎么生活,怎样学习。大家看看12岁到18岁的美国孩子的语文课本教的是什么东西,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的初中到高中,看看美国人学的语文也就是英语,他们教的是什么。我总结完之后,发现主要是六个板块。再看看我们的语文课本,如果把洋人的东西拿掉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东西了。我们看美国,他首先教孩子是什么?文明的交汇,也就是说他们怎么样进行所谓的拓荒,实际上就是殖民。第一次美洲航海日记、弗吉尼亚通史,用我们的话说全是正能量,教他们孩子正能量。然后开始讲国家的诞生,按照历史的发展往下讲,像历史书,富兰克林自传、独立宣言、美国危机,然后是国家的发展,把许多文学的东西放进去了,而这个文学的东西一定是本土的。然后到美国南北战争,内战、分裂、和解与扩张。讲林肯做的那个葛底斯堡演讲。这个演讲是他们的小学生必背的文章。可是,我们的老师们回来都说,人家美国学生就是上课玩,从来不死记硬背,搬着椅子到处跑。我的老师也是这么教我的,可我在美国上了那么长时间的课,也被上过那么长时间的课,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敢搬着椅子到处跑,倒是发现他们非常怕老师,对老师的那种尊重比我们高。接着看他们的语文课内容:解放黑奴宣言、马克·吐温的短篇与长篇。为什么要教马克·吐温呢?因为马克·吐温的作品被看作是真正美国气派的,整体都是以美国为创作背景的,然后以美国的方言为主体语言的作品。然后开始讲民族融合问题、不满觉醒与反抗、犹太人的作品,然后紧接着繁荣与保护、犹太人作品《女勇士》、华人作品,汤婷婷的作品出现了。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他为什么选汤婷婷的作品?
  ……
展开
目录
总报告: 推动文化交流机制建设,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经济与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打造互联互通的全球化
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与思考
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及与美国文化的比较
“一带一路”:增强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新优势

(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上海海外文化机构研究
新面向、新机制:上海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
凸显中国文化身份 建立多元文化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化交流与合作内容研究报告
发挥福建优势 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构建

(三)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对中泰两国文化认同的推动
拉丁美洲中国文学传播现状与市场分析
近十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留学生文化交流报告
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沟通桥梁——以2017年“第六声”的中国性别议题报道为例

(四)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
台湾妈祖文化传播研究
台湾同性恋题材电影在大陆传播的受众分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