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673645
  • 作      者:
    (英)爱德华·托马斯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爱德华·托马斯(Philip Edward Thomas,1878-1917),威尔士诗人、记者、作家。托马斯热爱自然与乡村,他远离都市喧嚣,走遍英格兰南部郡县的各个乡村去寻找心灵的宁静。他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留下了许多美妙而富有灵性的诗歌与散文作品。1917年,这位天才作家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半个多世纪后,他的名字被铭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诗人角”之上,与莎士比亚、狄更斯、拜伦、丁尼生等人为伴。

译者李丹玲,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著有专著《抵制遗忘:石黑一雄小说的创伤书写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书写英格兰南部乡村风情的散文,作者为英国著名诗人爱德华·托马斯。《南国》包含十六篇文章,托马斯用诗人灵动跳跃的笔触描写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的种种动人之处,那些风土人情、田园美景和乡野生灵足以抚慰所有被都市喧嚣困扰的心灵。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土地,感受乡间风物和自然的变换。在南英格兰的乡野间漫步、与田园山野的自然景观进行亲密的交流,同样极大地安慰了天性忧郁的托马斯。他对英国南部乡村的热爱,对乡村风景、人情与动植物的深切洞察,完美地体现在了《南国》等诸多优美抒情的随笔与游记著作中。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的朋友及所认识的人中可爱的一个人——W·H·赫德森

 

·从托马斯的自然岁比例,我们读到的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白,城市居民的苦恼,对乡村野景的向往,从土地中寻根的愿望以及保护一片净土的执著——程虹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岔路口包围着无人涉入的荒地、矮栎树、山楂树、荆棘、矢车菊、蓝铃花,金色的雉子筵给石楠和橡树幼苗镶上了一道边。沿着其中的一条路向前走,穿过笔直的榆树林荫道就来到一个农场(农场的房顶是茅草顶或者石板瓦顶,它就在路的后面,穿过一个平坦的牧场就到了。牧场的中间有一些柳树,四周有榆树,玫瑰色的柳兰在牧场边缘的小溪边随风起舞)或者堆满干草堆的地方。不久,树篱的间隔变大,平坦的白色小路在一个池塘边站立着的众多绿色的无毛榆、悬铃木、酸橙树、七叶树下乘凉;在路的另一边立着一个“白鹿”的标签,鹿角朝向腰腿之间。一个石砌的农场和它的谷仓、牲口棚紧靠着路一边的绿树。当树篱间距再次变窄时,小路沿线则出现另外一个大得多的农场。它的农场住宅有三个天窗,下面墙壁上有两排窗子,每排各五个,爬满常春藤的门廊并非在正房屋的中央;朴实无华的草坪被一条笔直的小路分开;花儿由于浇灌良好而生长茂盛,有灰紫色的薰衣草、迷迭香、老人蒿,长着长戟的红色蜀葵,还有紫菀——它的花骨朵儿簇拥在一起像无数小星星;老苹果树被油亮的果实压弯了腰,树枝几乎要触及地面的青草;苹果树后面大约一里格远处是蜿蜒曲折的山丘,它将低矮的牧场、房舍、树木与高远的天空及南部、大海上空的朵朵白云相交。这三栋房子、平坦绿地上的树木、穿过绿地的弯曲小路、池塘边参差不齐的柱子和向左、向右倾斜的围栏让这块土地显得很和善。树木站在路旁边,似乎在向路人表示欢迎和祝福,让他们享受短暂的绿荫,无意识地承认它们的态度,倾听它们在炎炎夏日的窃窃私语,看一看它们后面的房舍。旅行者不知道那些房屋是谁修建的,也不知谁住在那儿,不知是谁以这种方式栽树,不知草地的形状为何那样,更不知是谁在“白鹿”收获、脱粒大麦,是谁采摘、干燥、打包啤酒花,最终将它们酿成麦芽酒。他只知道数世纪以来的和平、辛劳和未雨绸缪让这一切成为可能。这里的精神(时间、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让空气中充满花香,让这花香比夏季蔚蓝色的高空更浓;它用一种魔法让对它做出回应的心灵感到昏昏欲睡而又欣喜无比。人类曾经思考用灶神、潘神、飞翔的仙女、小精灵、天使、圣人等表现这种魔法,按照该魔法,没有什么东西太神奇、太迷信而无法被表达。当我们列出这些可见、可分析之事物的长长清单后,依然有很多事物被遗留,它们无法估量而又威力无比。当百灵鸟在高空中鸣唱时,他的音符无律可寻,而这里的房屋就模仿着这种风格。要是我们能够给这种精神雕刻一幅图画就好了,而不是用模糊不清的虚伪文字来反映!我有时候认为,对于这个地方,一尊雕像(一尊关于普通人、英雄、圣人的雕像)可能更适合。这尊像应该像仁慈而又骄傲的德墨忒耳的大理石像:她现在虽然被遗忘在一个美术馆的冰冷角落里,但是在那之前,无论何种宗教、阶层、种族、时代的人都向她俯首,在她面前放下自我重负,焕然一新后离开。她应该回到属于她的地方,应该再次欢乐无忧,被祀奉在雨中或者英格兰的明媚阳光照耀下的绿地上,与无毛榆、悬铃木和石墙为邻。这里,正如所有名副其实的房屋一样,砂浆中渗透着人类的辛劳。

 

前言

《南国》是爱德华·托马斯最轻松快乐的散文作品之一。它写作于一段较为闲适、平静的时期,其目的是自我愉悦——他的许多书不可能这样——因此,它显示了处于最佳状态中的作者的特点。他在南国居住了十一年,在他最熟悉和最爱的那部分英格兰待了差不多六年。他在肯特郡住了五年,而十二年来汉普郡一直是他的家园。他离开肯特郡去参军,自此不知家园。

 我记得那些年里,我们住在一个农舍里。我们与朋友围坐在一间低矮房间里的一大堆火旁边,我们抽烟斗,喝啤酒,聊天,渡过漫漫长夜。有时候他的两个膝盖上各坐着一个孩子,他大声朗读乔叟,或者唱他的威尔士家乡的歌曲直到睡觉时间。有时候我们在一个成熟的花园里挖地。花园周围有茂密的树篱,一棵紫杉立在花园的门口,树上住着一只头顶金黄色的鹪鹩;当我们在肥沃的土壤里挖地时,附近的一只鹟突然啄了一下它的喙。但是他最大的乐趣,当然也是他最大的需要,就是散步和独自一人待在他称作“南国”的乡村。尽管我所说的这些在室内、室外渡过的日子对于别人和他自己来说是少有的安宁和快乐的日子,但是整天都在路上走;他不是对一条路浅尝辄止,而是去穿越它。

在乡村,他逐渐对朝圣者之路很熟悉,正如他对家乡郊区的街道一样。在乡村,他在一本又一本的笔记本上记录美好的事物、奇迹和有趣的事件。在乡村,他以观看一只雌狐在被露水打湿的草地上与她的孩子们玩耍而开始新的一天;他以沿着一条小溪向上走、直到到达它在树林里的源头的方式继续这一天;他以观看蝠蛾跳它们的神秘舞蹈、一只猫头鹰给聚在屋顶边缘的孩子们喂食物、或者听鼹鼠唱着交配的歌儿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天。他一直认为这些事物可爱、令人兴奋,但是这些只是乡村给予他的一部分。

由于他眼光敏锐,观察力几近神秘,对于乡村生活很敏感;因此,他在散步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事物。除了这些事物外,他从广阔的天际、云朵、雨、荒凉之地,从粗糙的大地,从与劳动者的朴实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了一种难以定义的品质——他那忧郁、极度不满足的精神需要从这种品质中获得安慰和满足;而且正如他所理解,如果没有这种品质,生活将无法继续。他曾经在肯特郡、萨里郡、苏塞克斯郡、汉普郡和威尔特郡过着他所选择的生活,时常感到绝望和耻辱,但是他总是能够在南国找到他强烈地想要追寻到的安慰;当失去它时,他可以再度追寻。他不得不离开这里去法国,继续朝南走,但是这不是他的南方;指南针不是内心的标志;他站在防空洞口,朝北方望去,他看见(他梦想着自己看见)苏塞克斯郡,她那温柔的丘陵上散布坐在小溪边的一个牧场上阅读特拉赫恩、乔叟,或者傍晚坐在旅馆里、任何一个传统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方式保持不变的地方阅读他们——在那些地方他能够摆脱忧郁的沉思,变得开心。

 爱德华·托马斯生性喜欢沉思、生活简朴、为人矜持寡言。他憎恶奢华、势力、虚伪、做作、感情用事。诚实、直接的人和事物对他有吸引力。在这本书中,他在南国漫游,记录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忆、所看。很容易从本书中看到他对那些热爱乡村的诗人的喜爱:乔叟、特拉赫恩、沃恩似乎是朝圣者之路上的三人组合。在漫步过程中,他想起了许多诗人、散文作者,想要引用他们。当乡村对于他来说仅仅是一个离查林十字街不到五英里、城郊小男孩步行就可以到达的地方,他就读吉尔伯特·怀特、艾萨克·沃尔顿、理查德·杰弗里斯。后来他去了威尔特郡——他的第一个老师杰弗里斯的出生地,在那儿他的观察和记录绝不逊色于他感兴趣的作家们的。拿起第一把鹤嘴锄、找到第一只画眉鸟的蛋、注意到棕柳莺的到来,这些对于爱德华·托马斯这个家伙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在那些日子里,如果他意识到自己的一个愿望的话,那么这可能就是有闲暇时间、有自由、有知识、有创造技巧来写作像《南国》这样的一本书。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对于户外、传统、历史和英格兰乡村生活的爱会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当面对舒适、悠闲和安全时,他将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生活的自由放在它们前面。在乡村,他在口袋里装一幅地图,然后一着像绵羊一样的灰色巨砾,荆棘被风吹弯了腰、被风摧毁了。他梦想着自己看到了肯特郡及其境内的维尔德,橡树、啤酒花、苹果喜欢那里的黏土,夜莺追寻着那里的萌生林。他梦想着自己看到了汉普郡,那里有很多山毛榉、紫杉、樱桃树,还有白蜡树,山脚下有农舍……他将再也无法拜访这些可爱的地方;他将再也无法横跨大海;他将再也无法攀越边缘光滑的丘陵,呼吸溢满百里香芳香的空气;他将无法追寻南国边界处的遥远地平线;他将无法安宁——只有南丘能带给他安宁。

 如果不提及达格利什先生的版画,我将无法结束这篇前言。

看到一个艺术家如此适合交给他的这个给本书做插画的任务,我倍感快乐和惊喜。菲奇·达格利什先生的线条朴素、强健、可爱,他对事物的细节有精确的把握,他不受感伤主义之约束,他具备诗意的敏感性,他对于艺术中的英格兰乡村和传统具有显而易见的热爱。很大程度上,他与本书的精神一致。我认为《南国》的这个漂亮的版本将会受到许多爱好作家和艺术家作品之人的热烈欢迎。

海伦·托马斯写于1932年


展开
目录

前言 .................. .... .... . . .001

第 1 章·南国 .................. .... .008

第 2 章·冬季的结束 .................. 021

第 3 章·春天 .................. .... .048

第 4 章·一个冒险家 .................. 070

第 5 章·苏塞克斯郡 .................. 077

第 6 章·回归大自然 .................. 082

第 7 章·一节火车车厢 ................ 105

第 8 章·六月 .................. .... .134

第 9 章·历史与教区 .................. 161

第 10 章·夏季 ........................194

第 11 章·一个修伞匠 ................. 201

第 12 章·大地之子 ................... 212

第 13 章·西行 ....................... 228

第 14 章·一栋老房子和一本书 ....... ..255

第 15 章·一个流浪者 ...... ... ... ...268

第 16 章·夏季的结束 ...... ... ... ...2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