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的故事 书的战争》收入了斯威夫特除《格列佛游记》之外的主要作品,包括《桶的故事》、《书的战争》、《布商的信》等十几篇,其中不少篇目是第yi次译介。在收入的斯威夫特作品中,有些比较浅显易懂,有些则语言晦涩,带有讽刺和隐喻的意味,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斯威夫特在文学和政治讽刺方面的非凡才华。
扫帚把上的沉思
仿尊敬的罗伯特·波义耳《沉思录》风格而作
(1701年)
眼前这根木棍,灰头土脸地躺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曾几何时,我在森林里见到过它意气风发、树液充盈、枝繁叶茂的模样。偏偏有人妄图以人工与造化试比高低,徒劳地把一束枯萎的树枝绑在它那干枯的树干上。现在的它,充其量是一棵颠倒的树,树枝委地,树根朝天,与以前的情况恰好相反。邋遢的女仆人手一把,干她们的苦活。天命无常,造化弄人,它注定要把清洁带给别人,把肮脏留给自己,在女仆的手中日消月磨,终成树桩,到头来不是被扔出门外,就是当作引火之物,派上最后一个用场。此情此景让我喟然长叹:人生岂非就是一把扫帚?上天送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身强体壮,活力四射,头上长着自己的头发——这样的枝条才配得上这种理性的植物。花天酒地的生活宛如刀斧,将绿色的枝条戕伐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于是,他求助于人工,戴上了假发,对着一团涂满脂粉、人为造作、非本土所生的头发自鸣得意。要是我们这把扫帚将窃来的桦条引为骄傲,浑身沾满贵夫人房内的灰尘粉墨登场,我们该怎样嘲笑和鄙视它的虚荣啊。我们就是这样偏袒的法官,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阁下也许会说,扫帚所代表的不过是区区一棵倒立的大树。但是,人不就是一种颠倒的生物吗?兽性永远居于理性之上,头颅在脚踵的位置蹒跚而行。自己劣迹斑斑,却以改革者自居,自诩要鼎新革故、激浊扬清。世间的每一个肮脏角落,他都要去倒腾一番,把隐藏的尘垢魍魉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原来清净的地方扬起漫天尘土;自诩要扫除尘土,其实自始至终与其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到了晚年,又往往为最不堪的妇女所奴役,直至磨成树桩,像他的扫帚兄弟一样,要么被一脚踢出门外,要么用来生火,供人们取暖。
……
中译本序 (管欣) / 001
桶的故事 书的战争
书的战争(1697年) / 003
书商致读者书 / 003
自序 / 004
书的战争 / 005
当我变老时(1699年) / 033
扫帚把上的沉思(1701年) / 035
桶的故事(1704年) / 037
申辩 / 038
附言 / 052
致尊贵的约翰·索姆斯勋爵 / 052
书商致读者书 / 055
致后代王子殿下的献词 / 057
序言 / 062
桶的故事 / 071
《桶的故事》增补 / 171
关于心理官能的陈词滥调(1707年) / 179
别克斯达夫文集 / 187
1708年预言(1708年) / 187
别克斯达夫第一号预言的实现(1708年) / 197
挽歌(1708年) / 200
自辩(1709年) / 206
论在当前形势下在英格兰废除基督教将带来一些不便,可能不会
产生拟议中的诸多好处(1708年) / 213
布商的信 / 227
第一封信 致爱尔兰的商人、店主、农民和普通民众(1724年) / 227
第四封信 致全体爱尔兰人民(1724年) / 238
致托马斯·谢立丹(1725年) / 255
致亚历山大·蒲柏(1725年) / 259
各种题目随想(1727年) / 265
一个小小的建议(1729年) / 277
咏斯威夫特博士之死(选段)(1731年) / 287
《仆人须知》总则 /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