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孤寂与向往,遗憾与欲求”的11个动人故事。
★ 当代英语小说界的zui高奖项布克文学奖、普利策奖得主詹妮弗·伊根短篇小说集首次引进国内,在国外20余年高口碑畅销。
★ 都市 “冷治愈”全球佳作 :关于都市男女的自我救赎,关于你掩藏zui深的那些心结;将漂流的记忆寻回,剖开其间的沉痛辛辣,救赎在悬崖危地处的心灵。
《翡翠城》是美国著名作家珍妮弗·伊根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11个短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们大都有一个深藏心中、需要解开的心结;他们或向往自由,或追求梦想而不得,或对父母已然离婚无法释怀,或无法原谅曾经误杀了母亲的幼年的自己……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平静无波的假象,然而氛围处处压抑、紧绷;主人公的心也许被狂风暴雨摧残已久,他们在这平静无波中挣扎着寻求救赎。
《翡翠城》(节选)
来纽约之前,罗瑞就知道自己要过的将是怎样的生活。他读过一些关于纽约生活的小说,作者是些住在纽约的嬉皮青年。他眼前便是这样一间公寓,狭小局促,但天花板很高,窗户很高,覆满尘烟,消防逃生梯曲折划过被化学物质染得粉红的天空。疯狂俱乐部的夜,东村俯身于一杯咖啡的清晨,就着杯子焐热双手,黑西裤,黑高领衫,尖头黑皮靴。他原本还打算来点可卡因,但到他来纽约的时节,已不时兴那个了。于是他改成喝酒。
他给一个摄影师当助手,整日里装相机,举测光表,挥舞宝丽来相纸直到干得可以撕开了。他看着模特们走来走去,有时候也忧心自己是不是依然太“加州”。你能拿一头沙色的金发怎么办,剪掉?短发已过时,至少对男人来说如此。于是那头金发还挂在那儿,平展如纸,让人想到沙滩,只不过他从未见过沙滩,因为他实际上来自芝加哥(芝加哥有湖,但那不算)。他的另一个选择是要么再胖点要么再瘦点,但忍饥挨饿的形象已失却魅力—任何导致疾病的可能都是要避免的。啤酒肚倒是个发展方向:不是胖,只是裤带以上隆起一个经典的小肚腩。但罗瑞无论怎么胡吃海喝,身型还是纹丝不变。他只好抽起了烟,尽管那让他的嗓子冒烟。
罗瑞掐灭烟头,再次检查暗室的灯是否关了。他总是最后一个走的。他的老板,维苏卫,一拍完最后一个镜头,马上把相机递给他,游弋过胶片盒、塑料杯、废弃背景幕纸的海洋,扬长而去。维苏卫是那种总有地方可去的人。他十分幸运地拥有一个绝妙的啤酒肚,令罗瑞钦羡不已,只是不宜过于公开地赞叹。他不想让维苏卫有误解。
罗瑞把垃圾清扫入袋,关灯,锁门,来到街上。日暮时分是他的最爱—店铺的卷闸门纷纷落下,报纸从道旁扶摇而上天空,既像应许之地,又似废弃之城。这就是他期待中的纽约的样子,而这城市确是这个样子,令他激动万分。
他乘地铁去城外找史黛西,一个失意的女模,他却对她毫无来由地情有独钟。史黛西—不时有女孩在拍摄间歇往他手里塞电话号码,她们的名字都叫做查妮、阿努什卡、布瑞德什么的。但史黛西拒绝改名字。“如果我功成名就,”她说,“不管什么名字人们都乐意叫的。”她从不承认自己失意,虽然这一点路人皆知。罗瑞想要提出来和她讨论讨论,但又害怕。
史黛西躺在床上,鞋子还在脚上。旁边桌上搁着一听无糖可乐。她每天早上称重量,如果不到120 磅,便允许自己那天喝上一听真正的可乐。
“《时尚芭莎》情况如何?”罗瑞挨着床沿坐下,问她。史黛西坐起来,捋顺头发。
“还那样,”她说,“说我太商业化了。”她耸耸肩,但罗瑞能看出她很心烦。
“那还没什么,”史黛西接着说,“下一个见我的人不住地打量我,把我的写真集翻来覆去地看,当然我会想,太好了,他肯定会用我。结果你知道他对我说什么吗?说我还不够丑。他说:时下的美是丑的美。看看那些女孩,她们简直就是怪物—奇妙的、神秘的怪物。不丑的女孩我不用。”
她转身面对罗瑞。他看到她眼里的泪花,只觉得无助。“真是个混蛋。”他说。
她却出人意料地大笑起来。她复又躺下,笑得花枝乱颤。“我是说,”她说,“我在这里拼了命地保持苗条,烫头发,修指甲,结果他跟我说什么?我不够丑!”
“简直是疯子,”罗瑞不安地看着史黛西,“他神经错乱了。”
她坐起来,揉揉眼睛。一副没心没肺傻乐呵的样子—有时候第二杯金汤力下肚后,她就这副样子。八个月前,她自己买了张机票,从辛辛那提飞到了纽约。那之前她花了一年的工夫做周密的计划。这还只是开始。史黛西希望能够乘着自己成功的浪潮周游世界:巴黎、东京、伦敦、曼谷。她那小公寓里的书架上堆满了地图和旅游手册,而且只要遇到个外国人—不管是哪国的人—她都会认真地把对方的地址抄到一个小皮面笔记本上,相信不久后她就会名满天下,哪里都会留下她的足迹。她是那种不相信偶然的女孩。罗瑞看她这么努力奋斗很是心疼,因为在维苏卫的摄影工作室里,他亲眼目睹了女孩子们的生活就是偶然又偶然,从偶然在某个商场或热狗摊有所新发现,到偶然出现在她们花容上的令人惊诧的俗艳瑕疵。
“罗瑞,”史黛西说,“看着我,就一会儿。”
他顺从地转过头来。她如此之近,他能闻到她搽脸的温润的牛奶面乳。“你有没有过希望我变丑点儿?”她问。
“老天爷,绝不会,”罗瑞说着,退后一点去端详她是不是在开玩笑,“瞧你问的傻问题,黛西。”
“好啦,你就是干这一行的。”她靠他又近一些,罗瑞发现自己在看着她鼻翼两侧的细小毛孔。他努力去想工作室和那里面的女孩们,但当他专注于史黛西时,那些就消失了;而当他想到工作室时,史黛西又不见了。她不属于那个世界。罗瑞注视着史黛西紧张而充满期待的脸,感觉到一股可怕的力量;他想,要摧垮她真不费吹灰之力。
“没关系,”她见罗瑞没回答,便说,“我不想知道。”
她站起来,穿过房间,然后倾身向前,把手掌压在地板上。她高中时练过体操,现在还非常柔韧。她的柔韧令罗瑞又喜欢又羞惭。在床上时她会坐直了,双腿笔直在身前,然后她俯下身子,脸颊贴小腿。随随便便的,好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罗瑞不敢告诉她,她这样做令他异常兴奋。如果她知道了,就会不一样了。
史黛西站起来,脸红了一下,又复归平静。“我们出去吧。”
她说。
她的公寓就在哥伦布街边上,对这条街罗瑞又厌憎又着迷。他和史黛西手挽手漫步在街上,热切地透过各家餐馆的玻璃窗向内探望,而里面的食客也同样热切地朝外打量着他们。就好像他们事先得知会有朋友今晚路过这里,于是引他们望穿秋水。
“我们去哪里?”史黛西问。
罗瑞一个一个掰响他的指关节。这个问题令他焦躁,好像有什么正确答案是他应当知道的。重要人物们都在哪里?就在他几分钟前刚离开的地方,有时候罗瑞会有这种感觉。最糟糕的是,他都不知道什么人是重要的。好在他还认识两个似乎知道谁重要的人:一个是他的室友查尔斯,美食造型师,另一个当然是维苏卫。维苏卫是他的主要信息来源。
他们朝市中心走去,享受着秋日最后的温暖,第七大道的令人愉悦的杂乱。他们经过一些路口,路面柏油脱落,露出一块一块古旧的鹅卵石地面,那是罗瑞从小说里读到的、还隐约存于记忆中的另一个纽约的遗迹:马车和高礼帽,声名和侮辱。
“罗瑞,”史黛西说,“你现在成功了,有没有感觉更好?”
罗瑞讶异地回头看她:“谁说我成功了?”
“你是成功了呀!”
“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维苏卫的助手。”
史黛西似乎很震惊。“那就很了不起了,怎么会什么都不是?”她说。
……
为什么来中国?
圣心
翡翠城
造型师
一块
花招
募捐
巴亚尔塔港
西班牙的冬天
给约瑟芬的信
月亮姐妹
将漂流的记忆寻回,剖开其间的沉痛辛辣,救赎在悬崖危地处的心灵。珍妮弗文笔优雅,是此道之专家。
——《纽约时报》
伊根代表了一种新的趋势,这种趋势正逐渐渗入当代文学界,而她是其中新锐、成功的作家之一。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伊根缅怀的不仅是已逝的辉煌文化,而且也是作为其支柱的无上荣耀的经济与政治。恰是此种穷途末路之感,方使伊根的创新层出不穷。
——《伦敦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