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说面面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72391
  • 作      者:
    (英)E.M. 福斯特著
  • 出 版 社 :
    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他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不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E·M·福斯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上海译文出版社的“E·M·福斯特文集”囊括了这位文学巨匠上述所有的重要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小说面面观》原是作者一九二七年应母校剑桥大学“克拉克讲座”之请所作的系列演讲,系统并深入地讲解和论述了长篇小说这个文学门类的取材、内容与艺术形式等诸方面的问题。作者将小说的艺术分为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等七个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以自己小说大师的切身创作体验去体贴和关照小说史上的众多名家与名著,慧眼独具、洞见迭出,同时又轻松幽默、如话家常。福斯特在这组系列演讲中谈到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提出小说既大于现实又小于现实的观点;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著名观点,成为后世的评论家所经常采用的术语;提出“小说家的职能就是从其根源上揭示隐匿的生活”的著名观点,对于叙述角度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如模式与节奏的探讨尤其深具开创之功与启发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E·M·福斯特文集:小说面面观》:
  后面引的一段自然出自《项狄传》。另一段则出自弗吉妮娅·伍尔夫。她和斯特恩都是梦想家。他们从小事物开头,尽情发挥后又以这个小事物做终。他们对生命的混乱既表示幽默的欣赏,又深切地感受其中之美。甚至他们的声音都一个调调——一种蓄意的困惑,对所有人宣称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消说,他们的价值观自然各有千秋。斯特恩是位感伤主义大师,弗吉妮娅·伍尔夫则绝对超然物外,冷静脱俗(或许她的近作《到灯塔去》另当别论)。他们的成就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可他们的方式手段却是类似的,由此达到的出人意表的效果亦复如此,客厅的门扇永远都甭想修好,墙上的斑点原来是只蜗牛,生命竟是如此混乱,哦天哪,意志是如此脆弱,感情是如此捉摸不定……哲学……上帝……哦天哪,看看那个斑点……听听吱嘎作响的那道门扇——存在……真是太……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呢?
  六位正在工作的小说家的形象展现过后,小说的年代次序是不是已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如果说小说的确是在发展,它是不是也跟英国宪法,甚或妇女运动的发展风马牛不相及?我之所以说“甚或妇女运动”,是因为英国小说在十九世纪碰巧跟这一运动具有密切关系——这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已经误导了某些批评家,将之误认作了有机关系。他们断言,妇女地位的改善必然导致小说越写越好。大谬不然。一面镜子并不会因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庆典从它面前经过,自身变得更加光亮。它唯有在新镀上一层水银后才会更加光亮——换句话说,它只有在获得了全新的敏感度之后才会更加光亮;同理,小说的成功端赖于它自身的敏感度,而不在于它选材的成功。帝国土崩瓦解,妇女获得了投票权,可是对于那些在圆形房间里写作的人而言,最至关重要的是笔握在他们手里的感觉。他们或许会决定就法国或俄国革命写本小说,可是种种回忆、联想、激情却自然涌上心头,遮蔽了他们的客观性,所以等小说写完,他们重读一遍时,小说竟仿佛是另有他人握着他们的笔写的,他们原本确定的主题已经只成为背景了。那个“另有他人”自然就是他们自己,但却绝非活跃在时空中、生活在乔治四世或五世治下的那个自己。有史以来,但凡作家,写作时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感受。他们已然进入一种共通的状态,便宜行事,可以称之为“灵感”,既然提到了灵感,我们可以这么说:历史不断发展,艺术则恒定不变。
  “历史不断发展,艺术恒定不变”只是句粗陋的格言,而且确实几乎是句口号,虽说我们不得不采用它,但也一定得承认其粗陋。它只包含部分真理。
  ……
展开
目录
编者导言
作者附言
一 导言
二 故事
三 人物(上)
四 人物(下)
五 情节
六 幻想
七 预言
八 模式与节奏
九 结语
附录
A 福斯特备忘录摘录
B 小说工厂
C 《小说的取材与方法》
D 小说的艺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