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9岁以上
失落的童真世界
宝树/文
像阿黛菈一样,我也曾是一个内向、孤僻的孩子。
我仍依稀记得那些童年的夜晚,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面对眼前化不开的黑暗,幻想着在面前的不是一堵墙壁,而是深邃无边的宇宙,那里有无限的奥秘,有奇异的星球,有庄严如远古的神祇,他们温柔地注视着我,包容着我,抚平我的伤口。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我指的不是童话书里所描绘的王子、公主、魔法和城堡的世界,至少不完全是这样。童话的世界本质上是孩子关于世界的经验。孩子的世界来自于生命的起源,来自于我们和自然万物之初也是原始的联系。在那里,风不是空气流动,而是精灵的抚摸,雨不是大气降水,而是天空的乳汁,星星不是遥远的天体,而是无数凝望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对我们均具有特别意义。我们会为一朵小花伤心,或者对一口水井充满好奇。我们对世界还一无所知,却已经以自己的方式拥抱了世界。在我们被语言和文字,习惯和概念的框架约束住之前,我们拥有自然。
另一方面,孩子又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在有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家庭中才能生存长大,稍大一点又会结交朋友,上学读书,进入更多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一般来讲,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是母亲,母亲一方面是孩子初体验到的自然,是孩子的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神祇,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代表,是孩子进入人类世界的庇护者。两个世界在她身上融为一体。
和大部分孩子不同,《冰龙》中阿黛菈的母亲死于她出生的那一天,没有了母亲,阿拉达的自然和人类世界就形成了极端地对立。她初的生命体验是与寒冷之冬联系在一起的,那可以说是她的另一个母亲,她的力量之源。所以像传说中的“冰雪女王”一样,阿黛菈热爱冬日的严寒,用冰雪搭建起城堡,和冰蜥蜴一起嬉戏,甚至——乘着冰龙遨游。
冰龙是巨大而可怖的存在,向世界呼出的是死亡的寒风,它象征着冬日的严寒肃杀,自然界可怕的力量之一,正如作者乔治?R?R?马丁在多年后另一部更有名的小说中所神秘预示的“凛冬将至”。但阿黛菈并不害怕冰龙,她懂得冰龙并非死亡的化身,只是自然纯净无邪的力量,它没有善也没有恶,虽有时会伤害人类,但并非有意为之,正如冰凌,正如雪花。
在冬天,冰龙一次次带着阿黛菈飞向北方银白和翠绿的森林,飞向极地的神秘国度。那些地方的壮丽和绝美我们只能想象,但孩子的眼睛看得见。每个冬天,我们成年人躲在大衣里瑟缩着从雪地边快步走过,想着烦心的生活琐事,抱怨着恶劣的天气时,孩子们就在快乐地打雪仗,堆雪人,或者凝视晶莹的雪花,这时候他们也正仿佛骑着冰龙,飞向阿拉达的国度。
像每一个孩子一样,阿黛菈也在人类的世界中慢慢成长。父亲将她抚养长大,虽然看似严厉冷淡,却抑制不住对她的疼爱;哈尔叔叔每次都给她带来礼物和拥抱;哥哥姐姐对她似乎有些疏远,但也都是善心的好孩子。但阿黛菈的母亲因她而死,这种无形的隔阂让她难以直接进入爱的关系。她甚至从不露出笑容。
家庭之外的人类世界看上去就更加丑恶与恐怖了。这是一个衰落的王国,战争连绵不绝,人民流离失所。阿黛菈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残酷,见到一个个缺胳膊断腿的伤兵倒毙在路边。在这个世界生活,对阿拉达毫无吸引力。她对这个世界几乎毫无留恋,而一再不近人情地要从人的世界逃离,逃回到属于她的、自然的世界里。
战争的逼近反而提供了逃离的机会。敌人兵临城下时,冰龙应召唤而来,阿黛菈有机会永远离开人的世界,回到冰龙的国度。她已腾空起飞,远离尘嚣,然而她在两个世界中,之后却选择了回到人类的世界,和家人在一起,为什么?
答案可以有很多:因为爱:阿黛菈在心底早已接受了家人的爱,而无法割舍的是亲情;因为恨,敌人残暴地杀害哈尔叔叔和其他邻居,令她感到了义愤;因为责任,在强大的龙骑士面前,可以保护家人的,就唯有她和她的冰龙,这是她的使命。
无论如何,在那个决定性的时刻,阿黛菈听到了父亲遥远的呼喊。一瞬间,她多年被压抑的情感奔涌而出。在爱与被爱的关系中,在对暴行的愤慨中,在对家人的哀悼和担忧中,阿黛菈真正进入了人类的世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女儿,做一个姊妹,做一个战士,做一个——人。
虽然过程没有阿黛菈那么戏剧化,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人类的世界是爱与恨的世界,是伦理与法的世界。我们在对爱的回应中,在对恨的反击中,在承担自己的责任中,一步步,一年年,成长为人。
然而这也意味着孩子和自然大化之间纯真联系的失落,那个神秘的国度,我们从此不再能够进入。阿黛菈一旦选择了为人,就从心底驱走了自己的寒冷,断绝了和冰龙的联系,那一天她哭喊着跑向自己的家人,正如一个普通的七岁孩子。后来她的手掌温暖柔软,连抚摸冰蜥蜴都不可能了。如果她能再次见到冰龙,冰龙也不会再允许她接近。
根本上,我们普通的孩子也是一样。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进入人类情感与伦理的世界,就不免爱恨交织,喜忧交集,患得患失,而无法再回到那曾经拥有的纯真自然中。人与自然之间本真的联系,也就此被人类文明所发明的种种概念、思想和立场所遮蔽。
《冰龙》是马丁32岁(1980年)时创作的一部童话作品,《冰龙》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阿黛菈的小女孩在出生时因为意外而与自己的父亲产生疏离、冷漠和对立,却与来自极寒之地的“冰龙”建立了难能可贵的友谊。后又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女孩一路成长,终因为爱和责任,重回家庭。可以说这是一个在奇幻外衣包裹下关于家庭和成长的温情故事。
对于奇幻粉和小奇幻迷们而言,这也是一部不能错过的奇幻童话。在此你会窥见,整个当代正统奇幻世界的雏形:冰与火季节的交替、列王纷争、英雄、龙族、家族的力量、日渐成长的女孩……
但是,如果您仅仅认为这是一篇充满着各种奇幻元素而毫无营养的阅读快餐,你错了;如果《冰与火之歌》中充满残酷着成人世界的权力斗争、没有丝毫怜悯的残杀屠戮、毫无掩饰的赤裸情色,让你以为亲爱的马丁老爷爷已经阴暗到骨头缝里,你也错了。当你捧起这本《冰龙》,与孩子共读时,一股暖流会流经全身,你会明白在马丁的内心里,家庭、温暖、亲情依然是一条无法抹杀的金线在若隐若现。
可以说,《冰龙》是马丁早期宏大的奇幻史诗式的作品之后,回过头来一次认真地尝试与孩子们对话,探寻一个孩子重新找回温情和勇气的历程,将他心底里纯真的一面通过一部儿童小说展示给了读者。它就像马丁的一次小小的心动。在凛冬即至,列王纷争,战火烧到家园的残酷背景下,一户普通人家坚守领土,经历战争,被迫离开家园,终顽强迎来春晓,回到故土;一个冰冷的女孩在冰与火的洗礼中涅槃,重拾温暖、亲情与勇气,回归家庭。整个故事成为马丁作品中的一抹暖色。
在《冰龙》里,孩子们看不到血腥也看不到性,当一位成人读者通过《冰与火之歌》确信自己还能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阅读了《冰龙》后,会知道自己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就像阿黛菈在渴望和冰龙一起飞往“永冬之地”,在那里她可以永远陪伴冰龙,那里自由,没有世俗的一切烦恼,她可以任性发挥自己的天赋,似乎那里才是属于她的世界。这是阿黛菈纯真时代向往的乐园,也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里所向往的精神乐园。这个时代的我们,庸庸碌碌地追求着我们认为所必须拥有的一切,却往往疏忽了我们心底珍贵的那些东西。《冰龙》,不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有很多值得大家去想象、去思考的东西。
她全心全意爱的则是冰龙。
她不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是什么时候了,却朦朦胧胧地认定,它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总在深冬里现身,展开湛蓝的翅膀,惊鸿一瞥般划过铁灰色天宇。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在那个时代,冰龙也极为罕见。孩子们不免冲它指指点点、啧啧称奇,长辈们则会摇摇头、嘴里念念有词,因为冰龙现身意味着漫长而严酷的冬天。据说阿黛菈出生那晚,就有一条冰龙飞过月亮,往后更是年年出现,每个冬天都非常难熬,每个春天都姗姗来迟。人们为此燃起大火,祈祷冰龙别再来了,这样的祷告每每让阿黛菈恐惧。
好在祈祷统统不管用,冰龙每年照常回归。阿黛菈知道,它就是为她而来的。
冰龙体型庞大,比哈尔及其战友们骑的那种满身鳞甲的绿色战龙要大出一半。虽然传说中的野龙比山还大,但阿黛菈一条也没见过,她只知道哈尔的龙约等于五匹马相加,跟冰龙相比却又小又丑。
冰龙通体晶莹剔透,幽冷的白肤近于蓝色。它浑身上下还裹了层白霜,一动起来皮肤就会皲裂、波动,跟靴子踩在新雪上、带起片片结晶的景象差不多,
它的眼睛清澈深邃,冰冷至极。
它的翅膀硕大无朋,形状颇似蝙蝠,呈半透明的淡蓝色。当这条巨兽在天空中冷傲地盘旋时,阿黛菈可以透过它的翅膀看到乌云,甚至看到月亮与群星。
它的牙齿是根根冰柱,里外分为三排,犹如一支支边缘参差不齐、长度也各不相同的长矛。洁白的牙在深蓝色口腔里分外醒目。
冰龙展翅能卷起寒风,吹得雪花漫天飞旋,全世界仿佛都在颤抖畏缩。严冬里,房门时而被凛冽的寒风吹开,主人们匆匆跑去闩门时会念叨着:“一定是冰龙飞过了。”
最可怕的是冰龙张开巨嘴呼出的吐息,那可不是浑身硫磺臭气的小龙喷出的火焰。
那是彻骨的冷气。
它能夺走所有温暖,扫过之处纷纷结冰。火堆匍匐在它的威势下,可怜巴巴地摇曳,然后熄灭;树木坚硬的表皮内缓慢搏动的心髓亦因它而停摆,冻硬的枝条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断裂跌落;动物浑身冻得青紫,哀鸣着死去,死的时候双眼凸出,皮肤结满白霜。
没错,冰龙的吐息将死亡带来世间。死亡、静默和冰冻。但阿黛菈不怕,她是冬之子,冰龙是她的秘密。
《新京报书评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娱乐信报》、《意林环球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出版商务周报》、《北京晚报》、网易新闻、凤凰网、今日头条、澎湃新闻、凤凰网、腾讯儿童、南方网、腾讯文化、腾讯读书、新浪读书、大佳网、新华网等众多媒体推荐
想象力、幻想对于儿童的意义是巨大的。我们如何把幻想文学送给我们的广大儿童,这非常之重要,甚至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我看完了《冰龙》的时候很震撼,这个小说的内涵非常丰富,正如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一样,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解读它。可以读取它很多方面的思想,精髓,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儿童文学研究专家 王泉根
孩子需要通过幻想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是一种意识上的反抗,也是自身情绪上的一种疏导。一部好的幻想儿童文学作品,既要有幻想的成分,同时也不能脱离现实。在《冰龙》中,战乱、死亡、亲人离散等一般家长所避之不及的话题,在部分章节中成为了故事的主线,以孩子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一一精彩呈现,融残酷现实于脉脉温情之中,不会给孩子带来阅读不适感。阅读《冰龙》,感动之余,传递给读者的心灵感悟和成长启示,对孩子而言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翻译家及评论家、著名学者 舒伟
孩子的世界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因为幼小,在里面经常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另一个就是他自己的幻想的世界。事实上,现实世界里的孩子弱小、委屈,身处童年的他们并不像我们现在回头去看时那样无忧无虑,一点大人们认为的小事在当时的他们看来就好像天大的“灾难”。但孩子们该庆幸自己至少有幻想。幻想是照耀在夜路上的明灯,包容了一切无力和伤感,在那个世界,我们腾云驾雾,我们身骑白马,我们拯救自己的家园,我们爱上了寒冷到刺骨的冬天,我们和所有人都害怕的冰龙,成为了真挚的朋友。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著名科幻作家 宝树
《冰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童话故事。故事里面有作者非常独到的关于人性的观察,马丁把这些提炼出来,放在主人公身上。你不必担心它会对孩子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实际上这是一部非常贴合我们少年读者的作品。可以说,《冰龙》是一部极好地展示了马丁——一个充满了正义感和浪漫主义情怀的奇幻作家的经典之作。
——《冰与火之歌》中文版主力翻译 屈畅
在马丁看来,奇幻里的魔法没有一个规律,因此他在描述它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些神秘的东西,没有特定的公式去形容,他的作品里的魔法都带有引力,你无法完全了解他,却被他深深吸引……这是一部冰与火的激烈冲撞,血与泪的残酷体验,乔治?R?R?马丁在《冰龙》的童话世界里就已展现出高超的技巧,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读完之后或许都能感受到一股略带苦涩的暖意。
——《冰与火之歌》中文版主力翻译 胡绍晏
只有《权力的游戏》的华美壮阔,没有《权力的游戏》的纷杂血腥。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贝小戎
《冰龙》是乔治?马丁年轻时写的一本儿童小说。当时马丁才32岁,已经在好莱坞闯出一点名气,以他奇特的想像力、略带感伤的浪漫笔触、以及略带哥特气息的荒凉氛围。他为《阴阳魔界》等电视剧做编剧,冰火世界要到10年后才在他的脑子里慢慢成型。20年后,当粉丝们为冰火世界里无数难解的谜团而百爪挠心的时候,这个已经绝版多年的故事也被重新被挖掘出来。有人认为这是冰火世界的源头——那里有龙、有龙骑士、残酷战争、还有越来越长、越来越冷的冬天。虽然马丁否认了这种说法,但如今读来,这个故事的确很像是在冰火世界流传的一个童话,像是斯诺们小时候听的睡前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陈赛
袖珍少年版“冰与火之歌”。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新发现》主编 严锋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冬天的故事,抒写了想象瑰丽的爱的升华。有我们熟悉的童年孤独,更有迷茫的成长传奇。
——学者、博导、诗人、翻译家 曾思艺
虽说是奇幻,却又总觉得离我们很近;同样是龙,传奇色彩中多了温情;不一样的冰火世界,带来的快乐可以瞬间复杂而又蕴味深长----不同的滋味都在《冰龙》中。
——群文阅读课程专家、阅读教室创建者、深圳骨干教师 李祖文
很少有人知道,《冰与火之歌》的作者、大神级的乔治·R.R.马丁,也写得一手好童话。在“冰与火”的世界里,还有冰龙与一个孤独孩子的友谊……一个孩子可以把《冰龙》当做未来某日进入《冰与火之歌》世界的前课。但这不是本只适合孩子看的书。一位成人读者——特别是《冰与火之歌》的粉丝,同样可以很容易地在《冰龙》熟悉的世界里,拾起失落的赤子之心。
——澎湃新闻《9位评论人的“六一”书单:给孩子推荐书是拿人品作担保》,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 宋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