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驶过的运冰马车
他们满世界转过一遭,如今又回到了起点,彼得?弗雷泽的妻子说:“别人在国际上都挺能闯,就我们不如意。”
“你非得狡诈才行。”他告诉她。
“聪明也成。可惜我们都不算。”
这是星期天的早晨。他们坐在厨房里,慢慢喝着咖啡回忆往事。他们用不可思议的语气提起一个个人名。彼得想到了艾格尼丝?布鲁森,还有许许多多别的名字。彼得和希拉穿着在香港买的丝质晨袍,这是他们夫妇俩私下里的一个玩笑。两人都觉得对方像只孔雀,模样挺靓,但他们装得好像穿这一身傻里傻气,是闹着玩的。
彼得、希拉和他们的两个女儿桑德拉与珍妮弗,在彼得单身姐姐露西尔的家中作客。他们从远东回到多伦多十七个星期了,这一阵子都住在露西尔家。他们那口又大又旧的行李箱堵在厨房一角,挡住了冰箱门;可连露西尔都说,箱子暂时还是放在原地好。弗雷泽一家的未来尚不明朗;一切依然悬而未决。
露西尔把卧室让给两个侄女,自己在门厅里搭一张野营床睡。孩子们的父母就在起居室的沙发床上过夜。在这儿他们可没得到优待;要等露西尔看完最后一个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他们才能睡。门厅壁橱里,他们的衣服挤在冬大衣之间。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头一回在接受评判。桑德拉和珍妮弗在等着希拉和彼得做决定。她们等着要知道这对异乎寻常的父母接下去会飞哪里。什么样的气候希拉会考虑?什么样的工作彼得会接受?一旦父母做了决定,孩子们自有打算。很可能桑德拉和珍妮弗会选择留下来陪姑姑。
这对孔雀父母被鹪鹩儿审视着。露西尔和侄女们差不多一样——都长着黄中带红的头发,相貌平平且以此为荣。两个女孩既没有继承父亲的无忧无虑,也没有继承母亲的外貌——无论是她的身高、仪态、浓密的头发还是天蓝色眼睛。孩子们要比父母谨慎;更像加拿大人。当年她们一个两岁、一个四岁时离开加拿大,九年后回来,看见姑姑的公寓时,姐姐珍妮弗说:“嗯,这下我们回家了。”她说话干巴巴的带鼻音。这种腔调她是从哪儿学来的?这里又怎么会是家呢?彼得总是用一句话解释孩子们令人困惑的言行:“这一定是天性。”
星期天早晨,露西尔带两个侄女去教堂。她对亲戚们似乎没别的要求,只有一条:孩子们必须要体面。姑娘们戴新帽子拎新手袋戴新手套,挂着新的珊瑚手镯和珍珠项链,高高兴兴地去了。他们的父母睡意未消,因为星期天的关系头昏脑涨,两人于是坐下来喝喝咖啡,说说私房话,这就聊起了往事。
“我们不狡诈,”彼得说,“我们甚至也不聪明。”
希拉头一昂:她不甘于陷溺。说他们这些年来一无所获是不对的。希拉有那件“巴黎世家”,是一件黑色小礼服,鲸骨支撑得腰身很硬挺,尽管按时下流行款式来看有点长,但希拉和彼得谁都不愿意动它一针一线。这件巴黎世家是他们的护身符、他们的珍宝;两人因为想起它而握起手来,仿佛时光没有流逝,朦胧而奇妙的日子还在前头。
他们第一个目的地是巴黎。五十年代早期,最好的跨国工作都在那儿。彼得已继承了就他所知可能到手的最后一小份遗产,这笔钱足以支付希拉、彼得、两个幼女和一口行李箱的路费了。夫妻俩又惊又喜地发现,他们在银行里有钱。他们告诉对方:“这应该够我们过上一年了。”彼得对新工作吹毛求疵。他大老远来,不是随便什么工作就能打发的。在巴黎,他遇见了休?泰勒。泰勒靠走私汽油,把老婆供养在巴黎,又在罗马养了个情人。这让彼得挺佩服的,因为他记得泰勒曾是一个领奖学金的酸腐学生,对生活一窍不通。泰勒当然也有一份工作。他之前可没对自己说:“我要去欧洲走私汽油。”彼得开了窍,他看出了些眉目。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机会。后来,在一场国际人士出席的派对上,他遇见了强尼?赫兹伯格,他告诉他在德国能找到机会。赫兹伯格说,现在谁要是离开德国还一文不名,就只能说明他太蠢,不配在那儿,倒是该回国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差事。彼得点点头,仿佛他早已想到了。他开始考虑去德国。在巴黎度假是不错,但这里的机会已被人抢光了。是啊,德国!钱越来越少,他也就越来越想去德国。
那年冬天潮湿而易碎,以至于他们现在都不敢提起,怕一提就碎了。那时仿佛什么都不缺,也有的是时间。他们过着梦想中的婚姻生活,夫妻关系美满无缺,一切都没被削减也没损坏。整个冬天他们都在花钱,参加派对,谈论彼得将来的工作。就这样过了四个月。他们光是花钱,活在将来,而此后他们再也没有那么快活过。
四个月后他们突然从巴黎搬走了,但没去德国——而是去了日内瓦。彼得认为这都是因为在丽兹酒店特鲁多婚礼上发生的那件事。保罗?特鲁多是法裔加拿大人,他是彼得的同学,也是他当海军时的同袍。特鲁多成了势利眼,对自己的事业和在巴黎打点的关系网洋洋自得。他想让人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但彼得以为这只是做给外人看的。婚宴上,彼得往地面一躺,说自己死了。他把一朵插在铜罐里的白杜鹃花捧在胸口,唱道:“今为海上众人呼求,使彼安然,无险无忧。①”希拉俯身对他说:“彼得,亲爱的,站起来。皮特②,听着,每一个帮得上你的人都在这大厅里。你要是爱我,就起来。”
“我是爱你啊。”他说道,准备认认真真谈一场话。“她可真美。”他对边上一个人说,“她几乎同我一样高。她在伦敦做过模特。战争期间我在伦敦遇见她,我在那儿遇见她时还在打仗呢。”他就这样,胸前拥着白杜鹃花躺在地上,讲述他们的过去。一个侍者拿走了铜罐,彼得被拉起来后,又把侍者打翻在地。特鲁多的新娘子刚从一家乌尔苏拉会女修道院毕业,一见之下,她就歇斯底里了;而即便保罗?特鲁多和彼得是老相识,特鲁多也不再跟他来往了。如今彼得会说,法裔加拿大人总有那么一点不怀好意。他说特鲁多曾要求大使馆介入。幸好国内还有一些人会认“弗雷泽”这个姓氏,彼得正是向那些人求助的。他写信说有一个法裔加拿大人集团阻挠他,不让他得到一份体面工作,他们可不可以帮帮忙?没人直接回应,不过很显然,他俩最终同意流放日内瓦:按他对希拉所解释的,他们可以用这段时期来沉思、反省。而这一安排是巧妙地通过露西尔落实的。露西尔写信说,她有个在日内瓦做秘书的朋友梅?费格斯听说有份工作,是替万国宫一个国际机构的信息服务处做照片归档。薪水马马虎虎,但露西尔想,彼得一定也受够了无所事事的日子。
彼得现在经常会问他姐姐,是谁让她这么做的——是哪一个重要人物叫她写那封信,建议彼得去日内瓦的呢?
“没有人。”露西尔说,“我的意思是,没你说的那种人。我真的恰好有这么一个女朋友在那边工作,我也知道你们在巴黎一定很快会把钱用完。”
“一定是个地位相当高的人。”彼得说。他一脸景仰地看着姐姐,像常常看他妻子那样。
在巴黎时,彼得的妻子是爱着他的。那年冬天满足了她对婚姻的所有向往。来到日内瓦,彼得做起了档案员,他们住进一套配家具的公寓,她便装作他们还在巴黎,生活一如既往。常常在孩子们吃晚饭时,她会换衣服,像要和彼得下馆子似的。她穿起巴黎世家,往她与彼得吃饭的折叠桌上摆蜡烛。小礼服的领圈已经被化妆品弄脏了。彼得记得她用一块湿海绵轻敷粉黛的样子。他记得她在厨房里,穿着染了脂粉的巴黎世家,用一块脏海绵轻轻上妆。她身后,桑德拉和珍妮弗穿着无扣睡衣和小兔拖鞋,正在餐桌边吃橘子酱三明治、喝牛奶当晚餐。孩子们睡着后,这对父母才郑重就餐,行礼如仪,希拉挺直了身板,像个皇后。
这是一段神秘的流放期,他不得不等待着某种迹象或信号出现,从而知道何时可以自由离开。他从未以别的方式看待这份工作。他忘了自己是作过申请的。他以为自己是犯了个小罪而被送到日内瓦,不得不等着被释放。没有人逼迫他工作。他的顶头上司辞了职,他独自在一间有两张桌子的办公室里待了几个月。他读《先驱论坛报》,也想搞清楚这里的状况——想知道别人是怎么靠正式工资过活的。但暗中有人做,明里没人说。他现在打交道的不再是些冒险家,而是等着领退休金的公务员。从来没有人回答他的疑问。他们权当他的问题是玩笑话。流放期间,他仅有的慰藉是春末夏初那寥寥几个愉快的周末。他遇见了另一个熟人,迈克?伯利。迈克是个很热诚的自由主义者,他娶了个有钱的女继承人。伯利夫妇有两份宾客名单。第一份名单里是他们觉得有必要款待的一些古板人物,第二份名单里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是他们想要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努力要变得古板乏味,想列入第一份名单,不过成功者寥寥无几。彼得却直接上了第一份名单。迈克起初可能不明就里,他以为彼得不是档案员,而是装出来的。彼得是那么架势十足——说他是某个全权巡官派来视察日内瓦的也不为过。
整个五六月,加上部分七月,弗雷泽一家每到星期五就会租一辆天蓝色菲亚特,往日内瓦以东开四十英里,去伯利夫妇的避暑别墅。他们带上孩子、一个衣箱、孩子们破烂的图画书,还有一瓶作为礼物的杜松子酒。现在想来,那是一段充盈着湖水与水鸟的日子;满目是天鹅、玫瑰和鸣禽。女儿们还小,依然属于他们。想多了他们就会流口水,肚子痛。彼得说:“那段日子也还算不错。”行了。那段日子希拉和玛奇?伯利十分亲密。她们抛下丈夫,在长长的夏日午后谈论自己的母亲,赞美彼此的皮肤和头发。希拉没告诉彼得,却向玛奇透露自己在利物浦度过的童年“一贫如洗”。彼得是过后从迈克嘴里听说的。两个女人的友谊在彼得看来不是个好兆头。他相信女人,但不相信两个女人间能有什么好事。如此过了十个星期。一个星期天,玛奇说她要腾出那两间通常留给弗雷泽一家的卧室,让一群来自巴基斯坦的社会学家住,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到了十一月,弗雷泽一家听说伯利夫妇关闭了避暑别墅,搬回日内瓦的冬寓;他们没发出邀请。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