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科的“体检报告”,读完这本,再谈经济学是否值得信任
★ 经济学方法论巨匠庖丁解牛,彻底说清楚代经济学的本质
★ 全球经济学大咖鼎力推荐:诺奖得主 罗伯特·索洛 | 列昂惕夫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韦德 |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主编 史蒂文·杜尔劳夫 | 《极简GDP史》作者 黛安娜·科伊尔 | 《西方非正统经济学译丛》主编 张林
★ 重量级媒体齐声热议:《福布斯》《时代周刊》《Choice》、ROROTOKO.com
★ 解决你关于经济学的所有疑惑:经济学的科学化 | 经济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主流范式 v.s.非正统经济学
★ 经济学科的“体检报告”,读完这本,再谈经济学是否值得信任
★ 经济学方法论巨匠庖丁解牛,彻底说清楚代经济学的本质
★ 全球经济大咖鼎力推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索洛 | 列昂惕夫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韦德 |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主编 史蒂文·杜尔劳夫 | 《极简GDP史》作者 黛安娜·科伊尔 | 《西方非正统经济学译丛》主编 张林
★ 重量级媒体齐声热议:《福布斯》《时代周刊》《Choice》、ROROTOKO.com
★ 解决你关于经济学的所有疑惑:经济学的科学化 | 经济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主流范式 v.s.非正统经济学
在这本精彩的小书里,杰出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方法论学者罗杰·巴克豪斯,穿越迷雾和争论,为我们剖析了现代经济学的本质。
开篇分享了四个经济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排污牌照的拍卖机制设计、俄罗斯的经济转轨、经济学对全球化的评价,以及经济学对金融实务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当问题得到具体界定,且可以使得现实与理论相适应时,经济学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解决更大、更复杂的问题时,经济学则不够成功。我们于是要问:这是为什么?
为了找寻问题的答案,作者从三个角度回顾了二战以来的经济学发展史。首先,经济学科学化的努力塑造了现代经济学。这会涉及到什么是经济学,以及什么是“合法的”经济学等问题。其次,经济学的面貌还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冷战时期,美国政府更直接地参与科学基金的资助,而数学化的理论模型和倡导市场化的经济学家更受金主的青睐。第三,在主流经济学之外,还存在着“异端”或者非正统经济学。我们无法通过经验证据在正统与非正统之间一劳永逸地做出裁决,而这又为意识形态的入侵,以及“合法的”经济学应该如何的先入之见,留出了空间。
———————— 书中金句摘录 ————————
“经济学这门学科从来都没有像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这一时期那样自信过:我们知道,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盖棺定论性的簇新研究成果,投入——产出分析和线性编程很快就将使其不仅优雅精妙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新古典综合学派’已经成功地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加入到(微观经济学之中。简言之,真正的经济学就是一座教堂,随时将全部真相显示给我们。”(本书作者)
“能够提出蕞有发展前景的新思想的,往往是那些在经济学行当内部潜伏蕞深的人,那些严肃对待数学模型和其他招致批评的技术的人。”(本书作者)
“我相信,经济学家提出观点的时候如果更谦虚,那他们将会受到更严肃的对待。当然,公共文化为了炒作,喜欢将所有的观点都推向极端。这种倾向其实是帮了经济学家的倒忙。”(本书作者)
“这一大群勇敢的异端分子……他们跟随自己的直觉,宁愿懵懂地看见不完美的真理,也不愿继续支持错误的思想。运用简单的逻辑,而不是靠一些与事实不符的假设,得到的这些真理,实际上清晰明了,前后一致。”(凯恩斯)
“对本就很简单的数学概念做如此艰苦的文献研究是许多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从推进该门学科的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它不仅徒劳无功,而且还需要一种极为邪恶、不讲道德的脑力运动。”(萨缪尔森)
“我想同其他人成立一个学术研究组织,向大学、研究生院、新闻广播机构中的知识分子提供市场经济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权威研究成果。”(哈耶克)
“实证科学的蕞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效和有意义的预测的‘理论’或‘假设’。”(米尔顿·弗里德曼)
“当然,确实如此。你知道,这正是我感到震惊的原因,因为这40多年来,我所接触的大量证据都表明它(经济学理论)非常卓有成效。”(艾伦·格林斯潘)
“他们都反对同一件事情,即主流,无论它是什么……之外,在一个叫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人……与像阿尔弗雷德•艾克纳(Alfred Eichner)的某个人之间,我看不出有什么需要动脑筋思考才能发现的联系……它[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似乎主要是一个知道自己反对什么的共同体,但是没有提供非常系统的、能被描述为实证理论的任何东西。”(罗伯特·索洛)
“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在政治上仍是倾向于保守。我说某人在经济事务上是一个保守派,意指这个人希望大多数经济活动都由私营企业来搞,并认为通常要抑制私有权力的滥用,要通过各种竞争力量来激发劳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乔治·斯蒂格勒)
“经济学是研究表现为欲达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罗宾斯)
“看着一个抽象的图形,我或许能看到一只兔子的轮廓。其他人同样看着这个抽象的图形,或许认为它是一头大象。但是对于我来说,看见大象就意味着失去了看到兔子的机会;两者不能同时被看到。对于经济学理论而言,情况似乎也是如此。…… 所以我要让你竭尽所能努力看到我的兔子…… 以后,如果你仍然更喜欢大象(或者转而发现了一只鸭子)那你就随意好了。”(克雷格尔)
“的确,过去30多年间在英美大学普遍获得的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培训可能导致他们对整体经济行为的认真调研以及对与政策相关的经济活动的认识倒退了几十年。这是对时间和其它资源的浪费,个人和社会都为此付出了代价。”(威廉姆·布伊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部分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是自我参考的,至多是不关心窗外事的自娱自乐。他们研究的内在动机更像是出于内在逻辑、知识沉淀资本和对已有研究项目的美学困惑,而不是出于强烈渴望,去了解经济运行方式,更谈不上在经济危机和金融不稳定时期经济如何运作了。因此当危机发生时,职业经济学家们措手不及。” (威廉姆·布伊特)
“通常而言,经济学中使用的方法,要么包含某一现有理论的应用,而很少注意该理论和所研究的体系是否密切相关;要么更糟的是,建议改变该体系使其能够与理论的那些假设相一致。”(菲利普斯)
“新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对这一观点的认同不但没有因为拒绝采纳其践行者的忠告而如预期的那样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而削弱,反而还得到了加强。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由于越南赤字支出给经济带来的有力刺激而得到证实,而不是否认。”(伯恩斯坦)
“具有科学性意味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进行更多、更可靠的经济观察,获取定量数据;接受‘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要以一种允许基于经验观察,包括统计分析和实验检验,对它们进行检查和检验的形式来陈述理论和假说;要有理性,不感情用事,尽可能不受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响;运用与相关领域科学知识相一致的行为或动机前提,尤其是心理学;创建可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卢瑟福)
“有些保守派人士认为,经济萧条是政府不智之策的结果。但我认为它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诚然,政府缺乏远见、被动迟钝以及决策失误在经济从衰退快速陷入萧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若无政府管制,我们很可能仍然处于萧条之中。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积极、更有智慧的政府,以防止我们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偏离正轨。放松管制的举动,夸大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复原力——自我修复能力,有些做过了头。”(波斯纳)”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从(国家干预的)共识管理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放任,这个过程(主要)应归功于新古典经济政策取得成功的证据不断积累,尤其是在东亚的成功,与其他许多国家以前政策所带来的令人沮丧的后果形成鲜明对照。”(波拉克)
“(我们应该)将经济学理论看成是一系列概念模型,旨在用简化形式从不同方面表述总是更为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鉴于这些较为简单的模型可能是更为现实但也更为复杂的后续模型的原型,所以对它们的研究要加以保护,以免受到非现实性的指责。”(库普曼斯)
“一旦尘埃落定,就有充足的理由去探究经济学教学是否已被人数不多但很危险的某个流派所攻陷。”(《卫报》)
“遗憾的是,这种经过理想化和美化的经济愿景导致大部分经济学家忽略了所有可能出问题的事情。他们对经常导致泡沫和泡沫爆裂的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视而不见,对胡作非为的机构带来的问题熟视无睹,对可能导致经济的操作系统出现突然的、无法预测的崩溃的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置之不理;对监管者在对监管失去信心时所造成的危险置若罔闻。”(《纽约时报》)
“为什么要颇费周折使用模型呢?凭借以往有关经济是如何运转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观察,难道不可以作为政策判断的基础吗?这确实应该是政策判断的基础,但是若不借助于模型,做出这些政策判断将是异常困难的,而不是简单的。……选用合适的模型,关注那些经判断对理解这些问题而言是蕞基本的因素,从而使经济问题得到简化,变得明确。至关重要的是,模型也是对经济过去通常的运行状况以及当前和未来运行状况发生变化的程度进行实证定量研究的框架。由于这些普遍但实际的原因,制定货币政策需要使用经济模型。”(英格兰银行)
“本学会的主要宗旨是促进致力于解决经济问题的理论定量和实证定量两种方法统一起来的研究,促进采用类似于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以及富有建设性且严谨缜密的方法所进行的鞭辟入里的研究。”(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1. 导言
第一编 经济学的作用
2. 创建新市场
3. 创建市场经济
4. 全球化与福利
5. 货币与金融
第二编 对经济学的历史考量
6. 创建“科学的”经济学
7. 探寻严谨的宏观经济学
8. 科学与意识形态
9. 另类见解与非正统经济学
第三编 评价
10. 经济科学与经济神话
文献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