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智慧书》:
马太效应: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善于投资理财。《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富人将要远行去国外,,临走之前,他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委托给他们保管。富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个仆人五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第二个仆人两个塔伦特,第三个仆人一个塔伦特。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五个塔伦特;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两个塔伦特;但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富人的钱埋到了土里。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富人回来了。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五个塔伦特来见主人,他对富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个塔伦特,请看,我赚了五个。”“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都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他另外两个塔伦特来了,他对富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两个塔伦特,请看,我赚了两个。”富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最后,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就把钱埋在了地下。看那里,埋着你的钱。”富人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在银行,等我回来后连本带利还给我。”说着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一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五个塔伦特的人。”“可是他已经拥有十个塔伦特了。”“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上述故事中的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因为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他投资失败而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没好好利用。
“对已经富有的人还要给予,使之锦上添花;而对一文不名的人,即使有了一文,也要强行夺走。”一位社会学家曾借用这段话,类比社会中存在的上述现象,并称其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反映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奇怪经济现象,揭示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它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能够影响个人成功的重要法则。其实,我们的家庭理财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
小张和小李大学毕业后一同分到了某电脑公司做程序开发员。两人学历一样,收入相同,但两个人的理财观念却大相径庭。小张的理财思路比较灵活。前些年股市红火,小张利用懂电脑的优势,购买了股票分析软件,天天K线D线地研究,并把平时积攒的三万元钱全部投入股市中。一年多的时间,他的股票市值就涨到了六万元。后来,他见股指涨幅太大,各种技术数据也显示风险的降临,便果断地进行了平仓。这时,单位附近正好开发了一条商业街,由于当时股市红火,所以购厉者寥寥无几,最后房产商不得不将现房降价销售,于是,小张便用这六万元买了一套沿街商业房。三年过后,他的沿街房升值到了30万元。后来,小张见当地房产价格已经见顶,于是又立即将房产出手,30万元全部买了某开放式基金,结果一年多时间又实现了20%的赢利,30万元成了36万元。前段时间他买了一套带阁楼的房子和一辆飞度轿车,小日子过得让人羡慕不已。
而小李则十分保守。刚毕业那两年他的积蓄和小张不相上下。为了稳妥起见,他一直把积蓄存入银行,满足于每年坐收利息。可他没有考虑到货币的贬值因素,如今银行定期一年期储蓄的年利率为2.25%,扣除利息税,实际存款利率只有1.8%,如果以年均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为4%计算,1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1.8%一4%=一2.2%,也就是说小李的积蓄在不断“负增长”。所以直到现在,小李仍然属于单位里的“穷人”,别说买私车洋房,就是打个车还得考虑半天呢。
你是不是也在羡慕别人怎么会那么有钱?是不是觉得有钱人可以进行投资,会越来越有钱,而自己,就算千辛万苦地攒点小钱,也不可能发大财?更让你愤愤不平的是,如今经济发展得这么快,社会上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为何唯独你,没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些许果实?
从现在开始,学习一点理财投资吧。有钱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用钱去投资,而不是抱着钱睡大觉。一个人如果不养成正确投资的好习惯,而是让钱在银行睡大觉,那就是在浪费金钱,也是在变相地削减自己的财富。有些人辛劳一生,到头来却还是穷人,就是因为这些人不会把钱变成资本。
提起20世纪80年代的有钱人,大家肯定不约而同地想到“万元户”。在那个年代,听到“万元户”三个字简直如雷贯耳,能拥有一万元钱简直就是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称。当时,一万元钱是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时光飞逝,到了今天,一万元可能只是一些中等白领一个月的收入而已……
……
展开
——(美国)彼得·林奇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美国)沃伦·巴菲特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奋斗终生却不能致富,因为他们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学习关于金钱的知识,所以他们只知道为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知道学习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
——(美国)罗伯特·清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