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课题,从联东集团、深圳雅图、方大特钢、北京叶氏集团、安徽鲁班等五大典型案例入手,探讨国内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方法及规律,诠释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涵义和内容,通过对五大产业的五大企业转型的案例分析得出民营企业转型的七大战略、四大路径选择。其文笔流畅,分析深刻,视角独特,见解新颖,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和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施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措施,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企业发展动力的同时,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使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并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始终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有机统一,保持政策定力,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有效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为推进结构调整创造良好宏观环境。同时,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化解产能过剩、防治大气污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出重拳、用实招,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表明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1.2研究目标
自1980年以来,中国私营经济产值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长。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资本迅速向国内转移的历史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进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理性文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产业竞争制高点上拓宽新的视野。
1.3研究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企业。我国民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没有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难以实现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多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和中央政策措施推动下,一大批民营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和受益者。但是民营企业也存在着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不强、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比如,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采取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实行集权式领导和专制化决策。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民营企业应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如何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怎样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认真研究。
1研究问题及背景1
11引言3
12研究目标4
13研究意义5
14概念界定6
15问题陈述7
16研究范围与局限8
161研究范围8
162研究局限9
2相关研究及文献11
21相关文献回顾13
22相关研究回顾16
23本书研究的概念框架21
3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及本书的构架23
31研究方法25
32数据的收集25
33本书的创新27
34本书的构架28
4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31
41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内容33
411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含义33
412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容35
42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五大案例分析39
421建设专业化运营——联东集团40
422打造投影产业的世界品牌——深圳雅图58
423差异化竞争、内涵式发展——方大特钢73
424从叶氏服装到“叶氏服务”——北京叶氏企业90
425当代“鲁班”建设“新农业”——安徽鲁班107
426民营企业案例成功经验总结121
43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转型选择128
431从“朝阳产业”向“战略产业”整合调整发展转型128
432从“多元化经营”向“归核化经营”转型129
433从“跳跃式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129
434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130
435从“弱、小、散”向“提高产业集中度战略”转型131
436从“经济区域不均”向“梯度转移战略即产业转移”转型132
437从OEM向ODM、OBM转型133
44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133
44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股份化转型升级之路134
442提升民营企业内生价值,走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之路135
443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走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136
444创造民营企业协同聚集效益,走合作联盟转型升级之路137
5概要、结论与建议139
51概要141
52结论142
53启示143
54建议149
参考文献150
后记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