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少年读史记故事.名臣风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055496
  • 作      者:
    沈忱编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的优势:

1. 角度:尊重原文,还原历史。

2. 用纸:高品质用纸,绿色印刷,装帧精良。

3. 形式:精致彩色大图,全彩美绘本。

4. 内容:内涵丰富,143个经典人物或历史大事件知识点,全方位、多角度、深度解析《史记》。

5. 特色:开篇设置问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力。

6.节选原文赏析,提升孩子文言文阅读能力。

展开
内容介绍

《史记》是什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至炎黄,下至汉武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什么读《史记》?

●我们从哪里来

追溯祖先与姓氏起源,答案在这里

●纵观历史三千年

积淀历史知识,培养大局观

●用故事培养国学兴趣

回归史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掌握历史名人典故

以史为鉴,启迪人生智慧

 

这套《少年读史记故事》又是什么?

《少年读史记故事》共六册,精选《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诙谐活泼的笔触,为少年读者讲述《史记》中的历史故事,让中小学生们“零门槛”进入《史记》的恢弘世界。

本书主要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间帝王将相、儒林游侠等各个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包括:齐太公、鲁周公、秦始皇、刘邦、项羽、汉文帝、汉武帝、范雎、乐毅、廉颇、吕不韦、荆轲、韩信等数名著名历史人物。

作者设计了提出问题、讲述历史、画外音解读、原著经典精选、精选译文和词语解释六大板块,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本书,尽可能多地了解《史记》的精彩内容。为了更吸引小读者,还采用了传统绘画风格来为本作品配图,希望能让孩子了解史记作品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古朴的中国画,达到史画共赏的目的。

 

《名臣风骨》讲了什么?

本书《少年读史记故事.名臣风骨》是《列传》的第一册,讲述了名医良将如管仲、晏婴、老子、韩非、孙武、孙膑、吴起等人的故事。

管仲和晏婴的故事出自《管晏列传》,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

老子和韩非子的故事出自《老子韩非列传》,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司马迁以老子“深远”,说其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并将其与申、韩同传,勾勒出道、法两家嬗变传承之关系。又附庄子,盖看重其“沈洋自恣以适己”的修身处世之道,还特意列举楚威王聘庄子为相的故事。

孙武和孙膑的故事出自《孙子吴起列传》,实际上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

伍子胥的故事出自《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作乱,于是迁怒于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长伍尚,将他们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伍子胥到吴国后受到阖闾重用,发兵击败楚国,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

张仪的故事出自《张仪列传》,记载了张仪、陈轸、公孙衍这三个人的事迹。

孟尝君的故事出自《孟尝君列传》,本篇是孟尝君的专传。孟尝君是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以其机警锋利的言谈博得田婴的赏识,取得太子地位后承袭了田婴的封爵。他认为“相门必有相”,为了出人头地,广泛招揽“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并“舍业厚遇之”,得食客三千人。湣王派他入秦为相,被扣押,终赖食客“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逃出秦国。归齐后任齐相,后因湣王猜忌出奔,任为魏相,联合秦、赵等国攻破齐国。从此,中立于诸侯国之间。

平原君的故事出自《平原君虞卿列传》,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平原君赵胜和同时期赵国上卿虞卿的合传。平原君以善养“士”著称,有宾客数千人,曾三任赵相。平原君于秦国围困邯郸的危急时刻,在毛遂的鼎力协助下与楚订立盟约,求得救兵,又能接受李同的意见散金励士,从而取得抗秦存赵的胜利,可算是乱世之中的倜傥公子。虞卿原是游说之士,因谏说赵王被任为上卿。他长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媾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梁,遂发愤著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