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醒客的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219867
  • 作      者:
    周国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哲学家周国平亲自编选,从未结集的近年散文新作!在思想的锋芒中,看清自我与世界。内容紧跟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显示出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与社会责任感。

      ★哲学的原义是爱智慧,什么是爱智慧?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是好的注解,就是绝*不肯糊里糊涂地活,一定要想明白人生的道理。

      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探寻自我与世界,不断校准真实自我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其关键在于清醒的思索、理性的认识。

      “一旦认识了,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从自我认识、青年教育,一路谈到时代观察、文艺审美,哲学家周国平冷静、理性地思考引领我们发问:“我们这个世界会好吗?”——

      个人面对困境与痛苦如何自救?

      幸福感的获得仅仅取决于个人意志吗?

      怎样看待我们现在的网络文化?

      怎样才算不平庸、有觉悟?

      文学如何与我们相关?

      个性的发展与公民的觉悟


      ★本书收录的散文文风不拘一种,有平实隽永的哲理性散文,有明白犀利的批判性散文,有细腻抒情的审美性散文。读者可以在一本书中同时欣赏到不同风格的散文,是散文阅读、写作典范。

      ★思考自我,关怀现实。“深刻的世界观”不仅仅是温暖心灵的鸡汤,更是悲悯世界的胸襟,不仅有超脱的一面,更有坚定批判的一面。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立足于对当下现实的思考,不落俗套、鞭辟入里。作者为我们的时代把脉,为时代之潮中的人心把脉,用清醒的思考、诚挚的文字,表达对现实深切的人文关怀。引领读者从琐碎的现实中超脱出来,用更高的视野看待我们身处的世界;启发读者做自己日常生活的思考者,不被现实尘埃蒙蔽双眼,不至于活得糊涂无明。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何以滋养灵魂》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周国平从未结集过的散文新作,内容上不仅延续了作者一直以来对人精神性存在的关怀,而且更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清醒审视。书题的“醒客”是英文thinker的音译,意为清醒的思考者。周国平在时代思考者的立场上,用明晰流畅的语言,漫谈哲学与生活、智慧与信仰、成长与教育、时代与道德、文艺与审美等话题。这些话题中既有存在的根本问题,如幸福与智慧,又有日常的生活问题,如教育公平与公共福利等,话题广泛,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展开
精彩书摘

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

古希腊哲学家都主张,快乐主要不是来自外物,而是来自人自身。苏格拉底说:享受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心灵中获得的。德谟克利特说:一个人必须习惯于反身自求快乐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说:沉思的快乐不依赖于外部条件,是最高的快乐。连号称享乐主义祖师爷的伊璧鸠鲁也说: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是幸福的极致。

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拥有快乐的源泉,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开掘和充实它。这就是你的心灵。当然,如同伊璧鸠鲁所说,身体的健康也是重要的快乐源泉。但是,第一,如果没有心灵的参与,健康带来的就只是动物性的快乐;第二,人对健康的自主权是有限的,潜伏的病魔防不胜防,所以这是一个不太可靠的快乐源泉。

相比之下,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自强不息。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财富,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藉之安身立命。

由此可见,人们为了得到快乐,热衷于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等身外之物,无暇为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心灵做一些事,是怎样地南辕北辙啊。

公民对于法治建设的责任(节选)

                              ——推荐密尔《论自由》

保护个人自由不能仅限于法律对个人利益的保护,也应包括社会对个性价值的尊重和对各种不同思想、言论、生活方式的宽容。密尔认为,正是这后一方面遭到了忽略。他反复强调:“人类若彼此容忍各照自己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比强迫每人都照其余的人们都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所获是要较多的。”“要想给每人本性任何公平发展的机会,最主要的事是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

“一个人只要保有一些说得过去的数量的常识和经验,他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

要形成这样一种宽容的社会氛围,根本上要靠公民的觉悟和素质。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个性价值也毫不尊重,就更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个性价值了。即使在仅仅涉及自己的事情上,也不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什么合于我的性格和气质,什么能让我身上最好的能力和品质得到生长,而是以舆论和习俗为行为的准则,看别人都在要什么、做什么,自己也就要什么、做什么。甚至在娱乐的事情上,首先想到的也是迎合时尚。“趣味上的独特性,行为上的怪僻性,是和犯罪一样要竭力避免的。这样下去,由于他们不许随循其本性,结果就没有本性可以随循。”

于是,平庸就成了现代社会占上风的势力,个人消失在人群中了,公众意见统治着世界。密尔富有前瞻性地指出,传媒极大地强化了这个趋势,公众既由传媒代表又受传媒支配,“他们的思考乃是由一些和他们自己很相象的人代他们做的,那些人借一时的刺激,以报纸为工具,向他们发言或者以他们的名义发言。”在传媒主导下,人们读、听、看相同的东西,去相同的地方,希望和恐惧指向相同的对象,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手段,在思想和存在的方式上趋于同化。密尔写这本书的时间是1859年,距今已153年,可是我们会觉得他是在说今天。其实,当年的传媒也只是不多几份报纸罢了,和我们这个网络时代完全没有可比性,而他见微知著,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传媒对于公众心灵的巨大消极影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