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339658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随机赠送精美海报《左宗棠人物关系图》380份。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左宗棠,总能让人得到精神激励、文化提升、方法启示。
  左宗棠精神,是创新勇气,是民族骨气,是“中国精神”。它不是标签,不是图腾,是特定时代锻造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
  左宗棠文化,儒学为根,中西兼容,博大深沉。他做篆体书法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被众多领导人和企业家奉作座右铭。
  左宗棠方法,毛泽东从他收复新疆的战略中得到过大启示,王震将楚军路线图当过活教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借鉴它来反击日军。
  左宗棠半生置身战场、革新官场,开辟商场,风波叠起,总能化险为夷,智慧深不可测,留下太多待解谜团。
  正面事迹,背面心迹,一个“看不见的左宗棠”,通过本书逐渐无遮掩地显影出来。……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志频,著名作家、评论家,当代湖湘文化拓新者。著有《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湖南人怎么了》、《公民的烦恼》、《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等13部作品。部分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日文在海外出版。曾获“2012中国湘商力量总评榜十大推动力人物奖”、“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暮气的清朝,为何最终成就了英雄、将军、宰相左宗棠?
  以晚年入值军机为例,他负责“神机营”,直接领导皇家禁卫军,统领各路大内高手,承担起保护大清朝廷的安危。他到底以何取信,凭什么自稳?
  1875年起,他占据3倍于法国面积的新疆,完全有能力独立建国,而朝廷始终如一信任,全无隔阂。这与曾国藩1864年打下南京后遭遇极度猜忌,被逼自剪羽翼,构成强烈反差。朝廷对两人态度判若云泥,背后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探?
  左宗棠一生个性彰显,缺点明显,际遇却平步青云、骤然显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000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之一。他人格真实,处世智慧,办事风格虽备受传统争议,最终却创下中国1200年内无人能及的大事业。
  《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一书,选取左宗棠毕生9个关键面:“选择、交友、修身、创新、识才、用人、家风、曾左比较、国际左”,着眼于左宗棠“慎权、慎独、慎微、慎友”,“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等做人为官的独特理念,围绕左宗棠相关的人和事,通过突出的亮点、印象深刻的故事细节,不同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与比较,逐层深入解剖,将人物的正面事迹与背后心迹同时呈现,深入探究他赖以成功背后的观念、方法,立体解密质感左宗棠,勾勒出“正面霸道,背面王道”的不凡品相,进而还原一个活生生的、与当今理念接轨的、可触可感可近的左宗棠。
  走进左宗棠智慧、霸气、忠诚的内心世界,可以发现“看不见的左宗棠”:隐藏于大成背后的自修自养,识人用人、领悟创新之道;规范家庭、定位家族、引导家风,成功跳出“富贵陷阱”之术;与曾国藩各占“阳”与“阴”一面,在世界大融合、全面开放之际,独具应对之法。
  在《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中,读者不仅可以细细品赏出晚清最后一位传统儒学士大夫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人格魅力,还能全方位品味到The FIRST次全球化大潮中儒学创新者的睿智、博大与深沉,洞悉世界运转的暗规则,重新审视当下的机会,激发披荆斩棘的勇气与决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借壳上市,资产重组”
  自己毕竟没建军经验,“借壳上市”可以弥补经验欠缺。曾国藩起用罗泽南,模板摆在那里,当然可以学习。
  左宗棠第一眼看中王鑫留下的老湘营。
  王錱,字璞山,湖南湘乡县人,罗泽南的门生。
  王錱跟左宗棠第一次见面,在1853年初。
  那次,王錱跟曾国藩带兵来长沙,左宗棠对他很有好感,结为好友,相互通信。后来,左宗棠专门给他去信,信中以“廉耻、信义、刚明、耐苦”八字高度评价他,王錱引左宗棠为知己。
  王錱与左宗棠一样,才大气大,个性强烈,正直敢言。这种不压抑、不伪装的性格,打破了中庸的文化生态,时人对他颇有指责。但王錱在文化方面的才华,不及左宗棠,“粗豪”的秉性,接近纯粹武夫。
  王錱本来是曾国藩的部下,因与曾国藩闹翻了,才独立出来。
  曾王矛盾,起于1853年早春。曾国藩第一次出山,带湘勇在岳阳连吃几个大败仗。王錱当时是曾国藩部下,很有自己的一套。突围后,他憋了一肚子火,心直口快,当面指责曾国藩带兵无能,指挥无方,拒绝再接受命令,回湘乡再组织3000余湘勇,大有将曾国藩取而代之的架势。
  曾国藩其时正值血气方刚,以法家治军,刚硬生冷。见王錱不服管束,愤激之下,当场下令解散王錱一营。
  王錱气得须发皆竖,火速找到赏识自己的左宗棠论理。左宗棠带他跟骆秉章谈,骆秉章听后,写信询问曾国藩:王錱的事情,好像有问题啊?
  曾国藩正在气头上,积怒成怨地回信说:王錱不服管教,我带不了他。不是我妒忌他,他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非常时期,不开除不足以正军心。①
  左宗棠看信后,颇不以为然地说:王錱是难得的人才。涤生老兄最近老爱说人才难得,我看不见得。人才谁没有缺点?有才能的人都有个性,没才能的人才没个性。作为统帅,宁用有缺点的人才,不用没缺点的庸才。用人之长,护人之短,不就可以了嘛。老揪住人家的缺点上纲上线,这恐怕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②
  曾国藩脾气来了,左宗棠的话也不听,终于闹得跟王錱形同仇人。
  客观地说,王錱勇武有余,文教不足,确实不符合“才堪治民”要求,这点曾国藩并没看错。在太平盛世,这类人才最好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关键是,现在是乱世,论上阵带兵的本事,王錱在湘勇中第一,左宗棠、鲍超都比不上,被开除未免有点可惜。
  左宗棠一直垂青王錱,可惜天妒英才,王錱33岁那年战死江西。他流星一样走了,身后留下了老湘营4个营,由弟弟王开化、王开琳统领。
  左宗棠筹建楚军,第一个想起老湘营。因与王錱老交情在,找到王开化商量,4个营爽快被接收过来。
  楚军新招募5804人。在营制上首先自我创新:改变湘勇360人一营模式,内部分营、哨,各编前后左右四种,每哨320人,每营500人。老湘营仍保持360人一营,由王开琳统领。老湘营、四哨、四营,合成中营,由王开化总领营务,刘典、杨昌浚(濬)任副手。左宗棠另配200亲兵,直接管辖。
  军队避开湘勇,取名“楚军”。原因之一,湘勇是民兵,左宗棠看不上。要搞就搞正规军,别遮遮掩掩,像犯了错误似的。何况,7年来,左宗棠与曾国藩交道已多,战略观点经常不合,开军事会议几乎都是左宗棠在教曾国藩,他既看不上曾国藩的战略,更看不起他的战术。更关键的是,左宗棠一直有主见、想法,从来不愿受制于人,更不愿委曲求全,为保持一团和气,牺牲掉自己的正确主张,无论他是张亮基、骆秉章,还是曾国藩,都绝无可能。更何况,此时他已有了另立山头的想法。
  选兵方面,左宗棠也打破了曾国藩模式:曾国藩的标准是“朴诚”,左宗棠的标准是“精壮”。曾国藩选湘勇多用湘乡人,多亲友;左宗棠则不限地域,五湖四海。
  两人眼光差别的原因跟个人的气质、资历有关。曾国藩朝中大员,刚从北京回湖南,地方根基太浅,士兵“朴诚”好管理,亲友圈出了乱兵好管教。左宗棠本土乡下半个农民,地方人脉广,加上长得像个武人,心雄气壮,不用担心管不住兵。
  挑选士兵标准不同,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政见不同。曾国藩办团练的初衷是保卫湖南。着眼保卫战,当然将士兵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以免士兵乱纪坏了清誉。而左宗棠办楚军的谋划,已经立足保卫中国。着眼战场胜利,当然要按职业军人的标准选兵。
  后来的事实是,曾国藩的湘勇果真管不住,以“吉字营”最乱。曾国荃虽然对兄长言听计从,但也开始选择性听取,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左宗棠的楚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士兵敢越轨,左宗棠必格杀勿论。
  具体到选将方面,两人因自身天资、气质不同,除了“才堪治民”与“公、诚、廉”的标准差别之外,具体考察时也完全不同。曾国藩看相,左宗棠看气。
  曾国藩流传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左宗棠不信这套,他既不信风水,也不信运气,更不信相术。他服膺于孔孟,将领孔武有力,气势盖人,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就会列入首选。
  “借壳上市,资产重组”
  自己毕竟没建军经验,“借壳上市”可以弥补经验欠缺。曾国藩起用罗泽南,模板摆在那里,当然可以学习。
  左宗棠第一眼看中王鑫留下的老湘营。
  王錱,字璞山,湖南湘乡县人,罗泽南的门生。
  王錱跟左宗棠第一次见面,在1853年初。
  那次,王錱跟曾国藩带兵来长沙,左宗棠对他很有好感,结为好友,相互通信。后来,左宗棠专门给他去信,信中以“廉耻、信义、刚明、耐苦”八字高度评价他,王錱引左宗棠为知己。
  王錱与左宗棠一样,才大气大,个性强烈,正直敢言。这种不压抑、不伪装的性格,打破了中庸的文化生态,时人对他颇有指责。但王錱在文化方面的才华,不及左宗棠,“粗豪”的秉性,接近纯粹武夫。
  王錱本来是曾国藩的部下,因与曾国藩闹翻了,才独立出来。
  曾王矛盾,起于1853年早春。曾国藩第一次出山,带湘勇在岳阳连吃几个大败仗。王錱当时是曾国藩部下,很有自己的一套。突围后,他憋了一肚子火,心直口快,当面指责曾国藩带兵无能,指挥无方,拒绝再接受命令,回湘乡再组织3000余湘勇,大有将曾国藩取而代之的架势。
  曾国藩其时正值血气方刚,以法家治军,刚硬生冷。见王錱不服管束,愤激之下,当场下令解散王錱一营。
  王錱气得须发皆竖,火速找到赏识自己的左宗棠论理。左宗棠带他跟骆秉章谈,骆秉章听后,写信询问曾国藩:王錱的事情,好像有问题啊?
  曾国藩正在气头上,积怒成怨地回信说:王錱不服管教,我带不了他。不是我妒忌他,他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非常时期,不开除不足以正军心。①
  左宗棠看信后,颇不以为然地说:王錱是难得的人才。涤生老兄最近老爱说人才难得,我看不见得。人才谁没有缺点?有才能的人都有个性,没才能的人才没个性。作为统帅,宁用有缺点的人才,不用没缺点的庸才。用人之长,护人之短,不就可以了嘛。老揪住人家的缺点上纲上线,这恐怕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②
  曾国藩脾气来了,左宗棠的话也不听,终于闹得跟王錱形同仇人。
  客观地说,王錱勇武有余,文教不足,确实不符合“才堪治民”要求,这点曾国藩并没看错。在太平盛世,这类人才最好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关键是,现在是乱世,论上阵带兵的本事,王錱在湘勇中第一,左宗棠、鲍超都比不上,被开除未免有点可惜。
  左宗棠一直垂青王錱,可惜天妒英才,王錱33岁那年战死江西。他流星一样走了,身后留下了老湘营4个营,由弟弟王开化、王开琳统领。
  左宗棠筹建楚军,第一个想起老湘营。因与王錱老交情在,找到王开化商量,4个营爽快被接收过来。
  楚军新招募5804人。在营制上首先自我创新:改变湘勇360人一营模式,内部分营、哨,各编前后左右四种,每哨320人,每营500人。老湘营仍保持360人一营,由王开琳统领。老湘营、四哨、四营,合成中营,由王开化总领营务,刘典、杨昌浚(濬)任副手。左宗棠另配200亲兵,直接管辖。
  军队避开湘勇,取名“楚军”。原因之一,湘勇是民兵,左宗棠看不上。要搞就搞正规军,别遮遮掩掩,像犯了错误似的。何况,7年来,左宗棠与曾国藩交道已多,战略观点经常不合,开军事会议几乎都是左宗棠在教曾国藩,他既看不上曾国藩的战略,更看不起他的战术。更关键的是,左宗棠一直有主见、想法,从来不愿受制于人,更不愿委曲求全,为保持一团和气,牺牲掉自己的正确主张,无论他是张亮基、骆秉章,还是曾国藩,都绝无可能。更何况,此时他已有了另立山头的想法。
  选兵方面,左宗棠也打破了曾国藩模式:曾国藩的标准是“朴诚”,左宗棠的标准是“精壮”。曾国藩选湘勇多用湘乡人,多亲友;左宗棠则不限地域,五湖四海。
  两人眼光差别的原因跟个人的气质、资历有关。曾国藩朝中大员,刚从北京回湖南,地方根基太浅,士兵“朴诚”好管理,亲友圈出了乱兵好管教。左宗棠本土乡下半个农民,地方人脉广,加上长得像个武人,心雄气壮,不用担心管不住兵。
  挑选士兵标准不同,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政见不同。曾国藩办团练的初衷是保卫湖南。着眼保卫战,当然将士兵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以免士兵乱纪坏了清誉。而左宗棠办楚军的谋划,已经立足保卫中国。着眼战场胜利,当然要按职业军人的标准选兵。
  后来的事实是,曾国藩的湘勇果真管不住,以“吉字营”最乱。曾国荃虽然对兄长言听计从,但也开始选择性听取,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左宗棠的楚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士兵敢越轨,左宗棠必格杀勿论。
  具体到选将方面,两人因自身天资、气质不同,除了“才堪治民”与“公、诚、廉”的标准差别之外,具体考察时也完全不同。曾国藩看相,左宗棠看气。
  曾国藩流传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左宗棠不信这套,他既不信风水,也不信运气,更不信相术。他服膺于孔孟,将领孔武有力,气势盖人,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就会列入首选。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选择——兴趣指引,走上实学新路
选择职业可以让兴趣作主。左宗棠如何点滴积累,让兴趣最终发展成一生的事业选择?
第一节 少年偶然兴趣,改变终生选择·
第二节 蓄积能量,恩师洞开新天地
第三节 选择想选择的,放弃该放弃的·
第四节 底层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章 交友——不同的朋友,不同的帮助
好的朋友能给到你一条路。左宗棠如何通过交结朋友,一步一步改变人生道路?
第一节 胡林翼七荐,左宗棠崭露才能·
第二节 为国为家,陶澍寄梦同路人
第三节 别无其人,林则徐引以家国大义
第四节 郭嵩焘挚情举荐,意气责怪
第三章 修身——以儒学“正心”,化短为长
每种性格优点背面都对应着缺点。左宗棠高明在“善用其短”。他通过什么方法实现“化短为长”?
第四章 创新——颠覆教条,冒险改革
军事门外汉左宗棠从没摸过兵书。凭四书五经大胆来创新建军,战场上无往不胜,背后的奥秘是什么?
第五章 识才——打破常规,辨才以“心术”
左宗棠大胆起用曾国藩不用之才。低成本,零起点,独创识才秘方。他如何让一大批有着各种性格缺陷的人才脱颖而出?
第六章 用人——避短用长,人才归儒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如何将有着形形色色缺点的人,筹集起来,共创颠峰大业?
第七章 家风 心安即乐,积善累德
不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谚,避开“富不过三代”谶语,左宗棠规范家庭、定位家族、引导家风,给到“官二代”、“富二代”哪些启发?
第八章 “神人”与“圣人”——左宗棠与曾国藩比较
左宗棠与曾国藩如一枚硬币阳阴两面,有合作,有冲突,背后深层原因是什么?以当代眼光全面深入比较两人,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第九章 国际左——全球视野里的左宗棠
西方世界为什么高度认可并深入研究左宗棠?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有冲突的一面,左宗棠成功沟通国际,给到今人哪些启示?
后记 历史、文化与人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