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8122408
  • 作      者:
    (美)拉姆·达斯(Ram Dass)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乔布斯:"这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刻,它改变了我和我的许多朋友。"
  《纽约时报》:老去是一次接近智慧、知足、以及与灵魂紧密相通的机会。拉姆·达斯并不仅仅是摆摆理论,而是从一个坐在轮椅上、需要人照料衣食住行的人的角度来写这本书的。
  《出版人周刊》:拉姆·达斯断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悟性,这种悟性越过了一切被岁月裹挟而去的品质。
  《旧金山新闻》:拉姆·达斯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宽宏与慈悲的例子中充满了深奥的智慧,带着现实社会中喜闻乐见的诙谐和见地。
  《丹佛邮报》:这是一种当今社会亟需的"长者智慧",有拉姆·达斯与我们一起,实属我们的大幸。
展开
作者简介
  拉姆·达斯(Ram Dass),原名理查德·阿尔伯特,20世纪60年代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因离经叛道的行为被哈佛辞退。为了进一步追求人生真义,他远赴印度修行数十年。
  1971年,其著作《活在当下》(Be Here Now)出版,迅速热销200多万册,"活在当下"的理念唤醒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心灵意识。
  后来,他成立了爱与服务基金会、塞瓦基金会、临终关怀项目,致力于陪伴临终者,帮助他们面对死亡。在这些人身上,他总结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在书中均有详细阐述。但直到2001年,他身患中风,才真正感受到"老"的含义,开始关注随年龄而来的痛苦和脆弱,于是有了这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Still Here)。
  乔布斯如此评价道:"这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刻,它改变了我和我的许多朋友。"
展开
内容介绍
  终有一天,你我都会步入荆棘之地,与疼痛和行动不便为伴。所以,大家都该看看这本书,看一看真正的衰老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身体和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又该如何应对。
  作者拉姆·达斯原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后赴印度修行数十年,其著作《活在当下》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心灵意识。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陪伴临终者,帮助他们面对老去和死亡。但直到2001年,他自己身患中风,才真正感受到"老"的含义,开始关注随年龄而来的痛苦和脆弱,于是有了这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在书中,他讲述了大多数普通人在艰难的老年生活中沉淀智慧、创造美好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今文化塑造的观念是让你认为衰老是一种失败,只有神奇的科学和商家才能拯救我们。你能看出这一假设有多荒谬、滋生出多少痛苦吗?我们绞尽脑汁地对付鱼尾纹、眼袋和小肚子,拼命地与不可逆转的老去趋势做抗争。
  列一份衰老可能带来的"麻烦清单"
  除了行动迟缓,老去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中风前,我曾列过衰老带来的"麻烦清单",对着这张清单来思考自己到底最怕什么。我像念祷文一样慢慢地念着这份清单,每念一项,我都要停下来感受一下它对我的影响,从心底里坦然面对这些恐惧。
  我列的清单如下:严重的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长期失眠、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癌细胞扩散、肺充血和呼吸不畅、失明、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失聪、前列腺癌、慢性疼痛、骨质疏松症、动脉瘤和中风。读着清单,我知道了哪一项对我打击最大,然后又花时间来仔细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境况。看看改变观点能不能消除恐惧。
  比如说,长期失眠一向是最令我头疼的问题。我会时不时地失眠。和大多数失眠者一样,我害怕漫长的黑夜,害怕在床上辗转反侧。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睡不着,担心第二天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班;又怕服了安眠药,第二天会昏昏沉沉。可当我静下心来反思失眠、不再受它所困时,才明白烦恼都是自找的。我完全可以在失眠这段时间做别的事,比如练瑜伽、观察自己的呼吸、听听轻音乐、看看书或者泡澡什么的。这不是说我不想睡觉,而是正确地对待失眠,可以减轻痛苦。这让人想起了拉姆· 达斯大爷,一位和我同名的印度人,他在神庙外被蚊子骚扰了一个晚上,但他却说:"神啊,感谢你让我一个晚上都醒着想你。"
  我们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到那么圣洁,但至少可以转变因病痛产生的观念和态度,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痛苦。摆脱痛苦有两种方法:观察和接受。当你认识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时,你也许会感到不安。你要仔细品味这一刻,接受此刻的失眠、肚子痛、头疼之类的一切。然后想想你的邻居也许有着同样的难处,想想你的家人和朋友、同一座城市的人、同胞以及世上的所有人,也许他们都有和你一样的烦恼。人人都和你一样,不想遭受痛苦。你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苦难。
  这么说并不是要你一味地想消极的东西,而是要你用接受来平抚惯常的逃避、畏惧和忧伤。等发生了这种状况,你可以用"如此而已"这种平常心来对待,而不是畏首畏尾。说到接受衰老的痛苦,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人用幽默,有人通过分享,还有人凭借修行。但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你都能安享晚年,用不着怒火攻心、病病怏怏、一味抵赖。
  在《写在八十二岁的日记》(At Eighty-two A Journal)一书中,作家梅· 萨彤(May Sarton)毫无保留地描写了自己晚年独居生活的内心世界。她拖着病体度日,养花种草,用录音机记录自己的感受,她这样写道:
  "今天又是个好天气。好久没有录音了,最近身体很疼,又有了一阵绝望感,不知该如何是好。不过这两天好了些。今天的肠胃比较正常,真的要感谢上帝。”
  "痛苦来时,就算忍着痛,还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昨天我就是这样去种花的。当然,种花的快乐让我一时忘了疼痛。今天我打算种三株刚送来的蔫巴巴的鸢尾花……"
  "又是难熬的一天。我真想一走了之。这样我就不用眼睁睁地看着园子里的花枯萎了……"
  "尽管今天在信箱里发现了这个好东西,但由于消化不是很好,我还是快乐不起来。我本以为这个问题早解决了。昨天和今天都痛得厉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真的叫我进退两难。昨天晚上上床时心里很难过,身边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怕的事发生。"
  萨彤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即便是在她最绝望的时候,你也能看到她在积极地观察整个过程。尽管观察自己的经历并不足以完全消除她的痛苦,却能缓解这一状况,不致被它击垮;这一练习为她开辟了一方真诚的空间,让她从痛苦中创造了美。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一位离经叛道的心灵导师--拉姆·达斯
引言 当我中风之后,才真正感受到"老"的含义
第一章 新的角色
当今文化塑造的观念是让你认为衰老是一种失败,只有神奇的科学和商家才能拯救我们。你能看出这一假设有多荒谬、滋生出多少痛苦吗?我们绞尽脑汁地对付鱼尾纹、眼袋和小肚子,拼命地与不可逆转的老去趋势做抗争。
人生第一张老年票
正确看待日渐衰老的自己
到了年纪就要服老
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
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慢下来
列一份衰老可能带来的"麻烦清单"
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问题
疼痛是最大的强敌
摆脱对重度残疾人士的恐惧
制订一套应对严重疾病的方案
第二章 学习怎样做一个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相信老年人应该按照别人的指点去想、去生活,"自我"让你觉得自己比年轻时更加渺小。但只要花些时间学习和思考,坚定意志,你也能按自己的方式安享晚年,利用不断变化的环境来造福社会和自己。
中风初期的生活变化
与疼痛不断抗争、克服不能独立的心理障碍
中风让我懂得了爱的可贵
放下欲望
学习坐禅
老年痴呆是最令人恐惧的
寂寞是老年人常见的苦衷
尴尬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内心状态
幽闭恐惧症
人上了年纪,随无能为力而来的还有失落感
人到了晚年,时常会感到抑郁
正视大小便失禁、遭人遗弃和死亡等问题
第三章 缺失的老去文化
在印度文化中,永恒的事物才是重点。他们的目标不是拥有丰厚的养老金、修长的大腿和快乐的性生活,而是经历过风雨的印度老人式的悠闲。
两种文化
与自己的肉体握手言别
尊重自己的身体
老去的最佳境界是"无知"
退休的恐惧
当性欲减退
别人眼里的落伍者
信息越发达,人与人的相聚越难
学会成为一个依赖别人的人
权力和地位早晚会失去
人退休并不代表心也退了休
撇开众望、按照自己的人生观生活
言行不一是老年人的福利
写下肩头的责任,关注心的交流
第四章 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
临终关怀有着深远的意义: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无需介入太多。对希望清醒地面对死亡的人来说,临终关怀也许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免得医生不惜一切代价强制你活着。
当至亲离世后,死神更近一步
三问死神
人死后会发生什么
活得尊严,死得体面
如何为临终做准备
哈努曼基金临终计划
第五章 活在时间之外
在讲求坚忍、向前看和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中,人们无法容忍慢节奏和悲伤,悲伤这种对人生有益而且必须的一面往往被忽视了。人越是上了年纪,失去的越多,悲伤的需要也愈发显著。只有懂得怎样悲伤,我们才有望将过去抛在身后,过好现在这一刻。
重新认识时间
覆水难收
和过去做个了断
化悲伤为智慧
不得自寻烦恼
做最好的打算,接受最坏的结果
和恐惧促膝长谈
不妨一次只做一件事
客观时间、心里时间和文化时间
身体已老,但生活每一刻都是新的
后记  安于老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